孕妈警惕:空气污染会增加胎膜早破风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09:20 2

摘要:对孕妈妈来说,每一次呼吸都关乎自己与胎宝宝的健康。安徽医科大学团队在合肥市开展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表于《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就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产前空气污染暴露会显著增加胎膜早破风险,尤其是孕

对孕妈妈来说,每一次呼吸都关乎自己与胎宝宝的健康。安徽医科大学团队在合肥市开展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表于《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就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产前空气污染暴露会显著增加胎膜早破风险,尤其是孕21-24周。更关键的是,研究还发现血红蛋白水平是重要中介因素——贫血孕妇补铁虽能减轻中低浓度空气污染的影响,但面对高污染时,仅靠补铁远远不够,室内空气防护成为母婴健康的重要防线。

这项研究从2015年持续至2021年,纳入了6824名孕周13-23周的单胎妊娠孕妇,通过分析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PM2.5、PM10、SO₂、CO四类空气污染物数据,结合医院记录的胎膜早破情况与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得出了一系列关乎母婴健康的重要结论:

1.四类污染物均增加胎膜早破风险,数值触目惊心

研究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孕中期(14-26周)和孕晚期(27-40周)的空气污染暴露,与胎膜早破累积风险显著相关:

·PM2.5每增加10μg/m³,胎膜早破风险增加13%(OR=1.13,95%CI:1.06,1.22);

·PM10每增加10μg/m³,风险增加18%(OR=1.18,95%CI:1.10,1.27);

·SO₂每增加5μg/m³,风险增加16%(OR=1.16,95%CI:1.06,1.28);

·CO每增加0.1mg/m³,风险增加10%(OR=1.10,95%CI:1.04,1.15)。
这些数据意味着,即使是常规范围内的污染物浓度上升,也会给孕期健康带来明确威胁。

2.孕21-24周是“关键窗口期”,防护不能错过

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进一步分析,研究锁定了污染物影响的敏感时段:PM2.5的敏感窗口为孕15-37周(峰值21-23周)、PM10为孕18-32周(峰值24周)、SO₂为孕10-37周(峰值21周)、CO为孕13-31周(峰值21-24周)。综合来看,孕21-24周是四类污染物影响胎膜早破的共同关键窗口期——这一阶段孕妈妈对空气污染更为敏感,若暴露于污染环境,后续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3.血红蛋白是重要中介,补铁有局限

研究还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空气污染会通过降低孕晚期血红蛋白水平,间接增加胎膜早破风险,其中血红蛋白的中介作用占比达20.61%。具体来说:

·血红蛋白<125g/L的孕妇,胎膜早破风险高于血红蛋白≥125g/L的孕妇;

·若血红蛋白<110g/L(即妊娠贫血),胎膜早破风险会陡增2.5倍,且空气污染的“毒性”会被放大,风险最高可再增14%。

值得欣慰的是,中低度污染环境下,贫血孕妇每周补铁≥3天,可降低胎膜早破风险;但面对高度污染,仅靠补铁无法抵消危害,减少空气污染暴露才是核心。

安徽医科大学的研究敲响警钟:孕期空气污染防护不是“小事”,尤其孕21-24周关键窗口期,容不得半点忽视。室外污染难控,但我们可以通过专业设备掌控室内空气质量:雷神空气消毒机以主动消杀、适配家庭的特性,成为孕妈妈孕期空气防护的可靠伙伴。

注:本文信息、图片整理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leisdlz@163.com。

来源:雷神等离子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