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汉语拼音第一人”卢戆章170周年诞辰。12月18日,在他的故乡——同安区大同街道古庄村,纪念卢戆章诞辰170周年暨恳亲大会隆重举行。海内外卢氏宗亲,包括台湾卢氏宗亲代表齐聚一堂,共叙情谊、共话发展。大会正式发布新书《拼音之父卢戆章》、新歌《戆章之歌》;
今年是“汉语拼音第一人”卢戆章170周年诞辰。12月18日,在他的故乡——同安区大同街道古庄村,纪念卢戆章诞辰170周年暨恳亲大会隆重举行。海内外卢氏宗亲,包括台湾卢氏宗亲代表齐聚一堂,共叙情谊、共话发展。大会正式发布新书《拼音之父卢戆章》、新歌《戆章之歌》;与此同时,同安还举办卢戆章文化沙龙,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卢戆章精神,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新书《拼音之父卢戆章》
新歌《戆章之歌》
海内外“卢氏一家亲”——千年同安,是银同卢氏的发祥地。卢戆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情系海内外卢氏宗亲的精神纽带。纪念卢戆章诞辰170周年暨恳亲大会由同安区卢戆章文化促进会主办,会长卢金聪说,本次大会以“戆章精神”和“宗亲联谊”为纽带,是一场促进两岸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文化盛会。
《拼音之父卢戆章》由同安区卢戆章文化促进会编制,全书380多页,汇编大量珍贵史料,全面介绍了卢戆章创制的多种拼音方案,展现了他为语文现代化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据介绍,该书历经两年筹备,内容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卢戆章,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同安卢姓,有一个清纯的读书人,他的本名戆章。自比汉仙创切音,思入风云激荡中。胸怀壮志,爱国爱乡。安炉炼字,情结文章……”《戆章之歌》由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詹石窗创作词曲,歌词“注音识字好办法,普及教育发书香”准确概括了卢戆章的主要贡献。詹石窗说,今年初,他调研卢戆章生平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歌,“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他是厦门同安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更是中国在文字改革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据悉,卢戆章首创中国切音新字,于1892年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毫不夸张地说,《一目了然初阶》的出版,揭开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现代化运动——切音字运动的序幕。”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说,早期的汉字改革运动也因其“切音新字”而被称为“切音字运动”。
“我们纪念卢戆章先生,意味着传承其精神遗产,弘扬其学术风范,激励大家以他为榜样,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上奋勇前行。”同安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同安的文化影响力,将卢戆章等文化名人的品牌效应转化为推进同安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努力打造具有同安特色的文化名片,为同安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与魅力。
“文心默运通天地,
济世利人正气扬”
“弘扬戆章精神 赓续银同文化——纪念卢戆章诞辰170周年活动沙龙”现场。陈宗坪 摄
当天下午,“弘扬戆章精神 赓续银同文化——纪念卢戆章先生诞辰170周年活动沙龙”在厦门(同安)朱子书院举办,活动由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社科联指导,同安区卢戆章文化促进会主办,同安闽南文化研究会、厦门(同安)朱子学院协办。来自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卢戆章所推动的拼音文字改革运动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安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永富对卢戆章的生平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其在“书可同文,语可同音”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卢戆章被公认为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前驱和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造就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界的“七个第一”:即发明拼音字母和标点符号,提倡白话文、国语、简化汉字、横排横字、注音识字。
“文心默运通天地,济世利人正气扬”,詹石窗教授用《戆章之歌》中的一句歌词概括卢戆章伟大功绩和崇高精神。他基于自己编撰的关于卢戆章的著作,阐述了其研究思路,从卢戆章的拼音特色、选用教材的多样性以及拼音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等多个维度深入介绍。他说,今天我们纪念卢戆章,不仅是缅怀其历史功绩,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遗产。在全球化时代,语言文字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汉语拼音作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其作用日益凸显。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卢戆章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让汉语拼音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工具。
厦门大学黄永锋教授认为,卢戆章的文字改革具有简洁性与包容性两大特征,其简易的拼音系统便于推广与学习。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卢戆章展现出的包容精神,开放视野,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华,为他的文字改革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厦门大学谢清果教授则引用程颢《秋日偶成》中的诗句“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作为总结,认为卢戆章身上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将功绩流传于世的雄心壮志。他认为,我们应积极汲取卢戆章的创新精神,激发传统活力,以推动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
人物简谱
卢戆章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
据《同安文史资料》记载:卢戆章(1854—1928),原名担,字雪樵,同安县感化里古屿保古庄村(今属大同街道)人,9岁读书,18岁应试,府试落第后任私塾教师,曾往新加坡半工半读,专攻英文。
25岁时,卢戆章从新加坡回到厦门鼓浪屿,由于他既会闽南话又懂英文,以教华人英语和西方人华语为业。其间,他应英国传教士马约翰的聘请,帮助翻译《英华字典》。
经过多年钻研,1892年,卢戆章创制近代中国第一套汉字拼音方案,即厦门话的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开创了汉语拼音的先河。半个多世纪后的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一次报告会上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对卢戆章在创制拼音方案方面的历史功绩给予肯定:从1892年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开始,我国的许多爱国人士也都积极提倡文字改革,并且创作多种拼音方案。
事实上,这套以《一目了然初阶》为代表的“厦腔方案”,只是卢戆章创制的三个系统方案之一。他的第二个方案即“中国切音方案”,代表作是《中国切音字母》和《北京切音教科书》;第三个方案即“中国新字方案”,代表作是《中国新字》和《中华新字》。
在开创汉语拼音字母之先河外,卢戆章在推广京音统一语言、推行白话口语、使用简体汉字、提倡新式标点、实行横排横写等方面也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
1928年,卢戆章去世,葬于鼓浪屿鸡母山,墓园后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同安仍有许多卢戆章的印记——卢戆章故居位于大同街道古庄村,是一座闽南民居风格的两进双护厝砖木建筑,古厝门楣上悬挂着金漆匾额,四周缀满汉语拼音;雪樵公园位于祥平街道凤岗路北侧,以“跃动的音符”为设计主题,用变化的拼音和符号串联起整个园区。
戆章之歌
词曲:詹石窗
编辑搜图
同安卢姓,有一个清纯的读书人,
他的本名戆章。
自比汉仙创切音,思入风云激荡中。
胸怀壮志,爱国爱乡。
安炉炼字,情结文章。
啊,戇章,戆章!
注音识字好办法,普及教育发书香。
同安卢姓,有一个朴素的读书人,
他的字号雪樵。
为了同胞开慧眼,愿教吾国进文明。
不断探索,精益求精。
起鼎出药,音符天成。
啊!戆章,戆章!
文心默运通天地,济世利人正气扬。
◆ 歌词释义 ◆
这首词曲的主题分别展现了卢戆章的两个不同侧面:他作为读书人的清纯和朴素,他作为改革者的壮志和爱国情怀。
词曲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歌曲的朗朗上口。歌词中使用了比喻和象征,如“安炉炼字”“起鼎出药”等,这些词汇既体现了卢戆章对汉字拼音的创新工作,也暗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歌词中的“思入风云激荡中”和“文心默运通天地”等句子,展现了卢戆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影响力。
通过词曲,我们不仅看到了卢戆章作为个体的才华和努力,还感受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歌词中的“爱国爱乡”“济世利人正气扬”等句子,传达了卢戆章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理想,以及他对于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的执着追求。
(四川大学 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蒋月)
文/ 陈宗坪
来源:城市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