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一社区一特色”描绘善治新图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8:33 1

摘要:9月13日晚,鄄城县六合新村文化广场上,200余名居民一起观看了露天电影《新风记》。影片中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的情节,通过方言对白生动演绎身边故事,引发阵阵共鸣。

9月13日晚,鄄城县六合新村文化广场上,200余名居民一起观看了露天电影《新风记》。影片中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的情节,通过方言对白生动演绎身边故事,引发阵阵共鸣。

“以前办事讲究排场,如今看电影、听小戏,观念确实变了!”居民李凤华的感慨,道出了鄄城县以文化浸润推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如今,这类文化活动已在全县社区常态化开展,成为激活治理活力、点亮群众生活的“亮丽名片”。

今年以来,鄄城县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精心选取城濮、东昌、虹桥、六合新村等6个社区作为试点,将闲置仓库和老旧场地改造为集“文化、娱乐、生活”于一体的多元空间。在六合新村黄河文化研学基地,孩子们聆听黄河故事、体验传统手工艺;虹桥社区则打造了“七彩虹桥”品牌,开设剪纸、泥塑等非遗工坊及戏曲教唱活动,让传统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我们不仅改造了场地,更在重塑居民的生活方式。”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徐方春表示,通过构建非遗工坊、家风馆、研学基地等特色场景,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文化的滋养。

针对以往文化服务同质化的问题,鄄城县创新构建了“专业师资库+社区能人库”,吸纳书法老师、科普专家、家政能手等各类人才,提供30余种特色课程,真正实现了“群众点单、社区配送”的服务模式。

“家政夜校帮我学技能,以后能找工作补贴家用!”居民王香菊的肺腑之言,生动展现了“精准滴灌”的显著成效。此外,“妈妈岗”项目助力妇女就业,“黄河滩研学游”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全龄段服务体系让老人、儿童、妇女等群体各得其所。社区网格员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需求,动态匹配资源,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邻里文化”为核心理念,鄄城县积极推进“一社区一特色”品牌建设。东昌社区的“段姐断事”调解室,融合“五老”力量,巧妙运用情理法化解矛盾纠纷。城濮社区推出“周末服务不打烊”活动,书法班、邻里茶话会等活动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六合新村则创新性地开展“露天电影+文明评选”活动,通过方言小戏宣传移风易俗。据统计,全县各社区年均举办文化活动400余场,覆盖群众超过10万人次,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织密了社区的“同心网”。

为确保文化社区建设稳步推进、长远发展,鄄城县整合政府资金、引入企业资源,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的共建模式。“泉韵家风”“羊毛编织工坊”等项目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青年夜校”引入专业机构进行运营,有力推动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鄄城县将持续深化‘订单式’服务模式,推广社区文化团队的自治经验,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电影+电商’的融合发展路径,使文化社区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鄄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楠表示。

如今,文化已然成为鄄城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从闲置空间的改造到文化地标的崛起,从单一活动的举办到多元服务的拓展,从邻里间的互动到共治共享的实现,鄄城正凭借“文化引擎”激发基层善治的新动能,描绘出一幅既充满烟火气息又洋溢文明风尚的幸福画卷。

菏泽日报 记者 张慧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