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副市长:想不想挣钱?群众:想!郑副市长:想不想挣大钱?群众:想!郑副市长:想不想去恒山广场?群众:想!郑副市长:有没有信心? 你们有信心我才有信心啊,有没有信心?群众:有!郑副市长:有没有信心?群众:有!郑副市长:今天就解决,把摊位开到齐江最好的地段。群众:
郑副市长:
想不想挣钱?
群众:
想!
郑副市长:
想不想挣大钱?
群众:
想!
郑副市长:
想不想去恒山广场?
群众:
想!
郑副市长:
有没有信心? 你们有信心我才有信心啊,有没有信心?
群众:
有!
郑副市长:
有没有信心?
群众:
有!
郑副市长:
今天就解决,把摊位开到齐江最好的地段。
群众:
好!
知道的,这是一个副市长,在给群众做工作。
不知道的,还以为又是哪个成功学的大师,在进行一场大型的洗脑活动。
本期视频为您精讲,齐江市的一位副市长郑寒江,在解决一起聚众闹事的群体事件中,展现出来的,
什么叫领导艺术?
张弛有度,软硬兼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干什么工作,都会遇到矛盾和统一的问题,基层治理更甚。
在本期视频的案例中,郑寒江作为副市长,政府的高级官员,他的表现堪称典范。这位副市长的领导艺术,体现在三个矛盾统一上。
武侠里有种招式,名为太极云手。
云劲吞吐之间,聚众摊贩们钢铁般的刚硬诉求,在柔性沟通的领导艺术之后,尽数化作绕指柔。
一开始,市政府大楼门口,是这样的。
群众:
他来了,就是他拆了咱们小吃街!
就是他,还我家园!你还我家园!还我家园!就是他就是他!
警察:
往后退往后退。
事情,要从一条小吃街开始说起。
齐江市,有个出了名的美食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便是霓虹闪烁,油烟蒸腾。老街很窄,却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方寸之间,缭绕的油烟浓香四溢,行人摩肩接踵,处处欢声笑语。寻常巷陌里的市井烟火,把凡俗日子里的平淡,映照地活色生香。
但浓香四溢的油烟背后,却是一群隐身的污染刺客。
油脂和蛋白质高温共舞,形成美拉德反应,诞生醛类,等芳香分子。
可一旦油温超过200℃,香味分子就会黑化成苯并芘,这样的一级致癌物,以及PM2.5。
这还只是空气里的蒙面杀手,还有满地的油污,还有丢弃的有色垃圾,等等等等。
市井烟火气沸腾的背后,注定会给城市的环境,蒙上一层灰色的印记。
所以,如果你是齐江市的领导,再精准一点,你是分管环境保护的副市长,那么这条小吃街,是必定要妥善、尽快处理的。
更何况,前些日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进驻齐江后,这条小吃街,成为附近居民举报的重点目标。
现在中央督察组要求督办,那就是躲也躲不掉了。
即使过去五年,这条小吃街都没拆掉,现在,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于是昨天一晚,《江河日上》的男主角,齐江市副市长郑寒江亲自坐镇指挥,用额头挨了一碗西红柿牛腩面的代价,促使这次公安城管的联合执法行动,最终平稳落地。
善后工作,民生诉求的复杂性,才是这场小吃街搬迁行动,最难的考卷。
次日一早,齐江市委的会议室内,市委书记廖宇正,主持了这场善后工作会议。
这里需要指出,请列位忽略座次问题,以及这部剧中,一些严重脱离现实官场逻辑的部分,咱们啊,且当一部职场剧来看。
李子平市长:
昨天廖书记安排了华夏大道宾馆让这些摊贩先住下了,嗯,暂时,暂时没闹起来,但是,昨天晚上他们显然是搞了一个串联。
一大早天还没亮,就把市政府的大门给堵了。
今天齐江日报、晚报还有广播电台、齐江晚间新闻,会做一个比较正面的报道,向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要清理小吃街的原因啊。
不能让这个事件继续蔓延,但是舆论引导的时间是很短的,我们现在应该马上出现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要不然的话,只会是越抹越黑。
另外呢,我们还跟这个住建部门也沟通了一下,他们准备搞一批中转房,把这些摊贩呢,先搬过去。
市长李子平通报事件进展,代表了齐江市委市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平息事态。
以及舆论的应对策略,通过权威官媒的正面报道,以正视听。
危机公关的黄金时间,往往只有24小时。
在这一点上,所有领导都是焦虑的,李市长也是如此。
还有一项重点工作,小吃街的商贩们不仅在那营业,还有一部分是住在那儿的,所以也要同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住建委这一块,是由常务副市长刘耕野负责对接的。他表示,市政府的年度整体预算,没有拆迁小吃街这一项。
谈到最后,除了整体稳定之外,就涉及到钱的事情了。住建委再派人去谈,钱的事再找市财政。
反正昨晚郑寒江一股脑地拆掉小吃街后,后面的工作,咱们就多部门一起协调,总能解决的。
继续开会,市委廖书记问,还有谁有补充的。
局长赵驰:
昨天从楼上扔东西那个人我们已经抓到了啊。
他说是失手,那您看这个事怎么处理呢?
郑副局长:
失手就失手吧,这个事情追究起来没完没了,别影响正事,算了算了。
市公安局局长赵驰的这两句话,结构很明确。先是汇报执法进展,抓到了扔东西的人,再是请示处理意见。你看,请示汇报都有了。
郑寒江摆了摆手,不再节外生枝,当前还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会开到这,还有个棘手的问题,没人解决。
廖书记:
就是告诉我这外面堵门的摊贩,告诉我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犀利,廖书记是给在场所有人施加压力。当然,尤其是郑寒江。
为什么要开会?
开会,是要推动决策的,议而不决的会议不叫开会,叫茶话会。
所以廖书记把这个压力,是要传导给具体的负责人的。
眼见没人站出来,郑寒江主动揽责。
郑副市长:
小吃街清理是我主持的,我来负这个责任,我处理。
廖书记没接话,因为你不能光说你处理,却没想好怎么落地。
主动揽责值得点赞,但也需要方案支撑。
这个时候,赵局长从他的角度,接话了。
局长赵驰:
郑市长,你想怎么处理?你得给我拿出个方案,你不能光说个处理就完了。
需不需要警力配合,需不需要相应的这些措施?你不能再出事了,再出事就吓死我了。
对公安系统来说,维稳是第一要务。
赵局长的追问,要求领导给出明确的指令,也体现了一个体制内的特点。
在敏感事件中,没有人敢擅自做主,必须明确责任分工。
你不能光说个处理就完了,这是一句非常模糊的指令。而模糊的指令就意味着,巨大的执行风险和潜在的责任。
郑副市长:
清理小吃街啊只是第一步,我发现咱们这个恒山广场啊地方很大呀。
还有不少这个,这个招商的摊位,我的意见是啊,把这小吃街啊整体挪过来。
5 年前我就发现有这个提案。
哎,为什么就没有执行呢?
这是郑寒江提出的解决方案,将小吃街整体搬迁到地处繁华地段的商业,恒山广场。
整体思路是,一是解决摊贩的生计问题,二是资源整合,恒山广场是有闲置资源的。
而这个方案的提出,郑寒江也是有技巧的,其来源是,市政府五年前曾做出的既有方案。
而选择利用既有方案,一方面可以了解政策沿革,另一方面在理论上,也是能够提高可行性的。
说完自己的提议后,郑寒江把目光转向了市长和常务。
常务副市长刘耕野:
这个方案推行不下去,是有具体困难。
恒山广场那摊位费太贵了,小吃街那商贩根本就接受不了。
再有就是恒山广场啊,它那个商业区,它有具体的管理要求。
所有的这个烧烤类的全都得换电炉子,所有的调料都得申报进货地址。
还有这个餐具消毒啊,垃圾处理、物业管理等等,这得不少钱啊。
一涉及到钱就谈不动了。
常务副市长刘耕野,对历史提案如数家珍,可见他对业务,还是相当熟悉的。
整段发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郑寒江方案的弊病,成本。
刘副市长详细列举了恒山广场的高门槛,包括摊位费、设备改造、管理成本等等,并点明核心问题,一谈钱就谈不动了。
现实检验过后,郑寒江的方案是有困难的,是需要刹车的。
在这件事情上,刘耕野是务实的,做出了风险提示,讲清了现实障碍。
一场集体决策的会,研究到这,还是留下了两个大问题的。
政策目标是清理小吃街,这个是完成的,民生需求是照顾摊贩的生计,他们搬到哪儿这个问题,还没有完成。
当下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核心障碍落在了财政约束上,也就是,钱。
有朋友就说了,谈来谈去要来要去,不还是钱的问题嘛,那给就是了。
哎你还真别说,常务副市长刘耕野,也是这么想的。
常务副市长刘耕野:
书记,要不这样,咱们跟财政上多赔他们点,他们这闹来闹去不就是为这点事吗?
廖书记:
赔什么钱呢?那王宬组长 400 多条的意见呢,你 400 多条,你全解决完了,我们是不是把政府和市委大楼卖了,要饭去啊?
给咱廖书记,都气出白眼了。
回到当下。
镜头一转,这群摊贩在经过串联之后,一大早就把吃饭的家伙,谋生的餐车,都摆到了市政府大楼的门口。
他们是既不吵也不闹,该打牌打牌,该玩手机的玩手机,倒还真做到了难得的,理性维权。
反正人聚在这儿,政府就一定会给解决的。
市公安局局长赵驰,面前眼前无声的压力,此刻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最多,他只能多派些民警,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公安机关依法拥有并行使必要的强制力,以履行其法定职责。
公安部门要做的是维稳,职责所在,而具体的行动方案,需要依据上级指令制定。
群体性事件中,警方介入的尺度,其实是非常敏感的。
介入不好,极易引发新的冲突。
不多久后,副市长郑寒江,在市公安局局长赵驰的陪同下,迈步走向市政府大楼门口,直面聚众的商贩。
郑副市长:
人多主意杂,没事我来处理。
局长赵驰:
哎,别别别您您这再遇上个手欠的,这麻烦。
郑副市长:
这是在市政府,你穿着警服呢,怕啥?没事!
列位,接下来,正片《领导艺术实操技巧大全》,正式开始。
眼见昨晚出面拆除小吃街的那位领导出来之后,摊贩们群情激愤,一下子上前围住了郑寒江,纷纷表示,要讨个说法。
现场民警赶紧上前维持秩序,这要是再让副市长的头上开个瓢,那就不好看了。
局长赵驰:
想解决问题,听寒江副市长说啊。
郑副市长:
安静一点,安静一点啊,都是小吃街的老板,对吧?
群众:
对啊
郑副市长:
昨天咱们都见过啊,你们饿不饿啊?
群众:
饿,站一上午了能不饿吗?
郑副市长:
好,咱们呀,先到市政府食堂吃饭,吃完饭咱们慢慢聊好不好?
缓解冲突的时候,有个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摊贩们眼见副市长要请客,那去就去呗。
郑副市长:
大家配合一下,这是市政府,咱们不能大声喧哗。
好吧,排好队,两人一排,来来来。
简单描述一下,这里情绪安抚技巧的细节。
面对摊贩堵门的群体性事件,郑寒江没有退缩,更没有强硬驱散,而是主动出击,亲自上阵。
首先,郑寒江一上来先解决基本需求,大家饿不饿啊,我请你们吃饭。
这句话迅速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建立初步信任。
你看,这就是“想办事,先安人”的道理。
而后邀请大家伙进到自己的地盘,市政府食堂,大大方方地进来吃饭。这一步也很聪明,消解群众的敌意,瞬间扭转局面。至少把双方之间,形式上的对抗,转变为协商。
你想啊,在饭桌上谈事,氛围天然就要比在门口的对峙,缓和得多。中国人都讲这么一句话嘛,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这一步情绪安抚技巧的效果,列位都看到了。
摊贩从愤怒的堵门状态,转变为相对平静,愿意跟随进入食堂,为后续的协商讨论,奠定基础。
技巧背后,是郑寒江的亲和力和同理心,才能快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郑副市长:
一会大家伙吃完之后,餐盘就放这啊。
慢慢吃。
下一步等大家伙吃完,在食堂这个相对封闭、可控的环境下来协商,那么主动权跟节奏,就都在郑寒江手里了。
接下来,列位看操作。
郑副市长:
一楼底商商户呢咱坐中间,铁皮房子坐这边啊,手推车的坐右边,我们把位置固定一下,我看一下这个咱们具体来了多少人。
这个技巧体现的是,结构化思维。
一提到结构化,相信会有一些朋友,立马就联想到,公务员考试中的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更侧重对考生个人能力的标准化评测,
而在这段案例中,郑寒江面对群体事件时,利用结构化思维,进行的结构化沟通,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态过程。
两者的核心是相通的,逻辑框架是必须清晰的,要素覆盖是必须全面的,思维习惯是要做到分步骤推进的。
郑寒江上来二话不说,先把人群分组,做好精细化管理,这是在物理结构上,做好分组定位,便于接下来的分类施策。然后我们再谈逻辑,讲解决的步骤。
郑副市长:
我先说说啊,把这个情况也跟大家介绍一下。
市委市政府啊,是下了决心的,而这不能反悔,这必须得拆。
这一句有说法的,叫开场立规矩。
郑寒江上来先开门见山、斩钉截铁地,强调政策底线,
这个市委市政府是下了决心的,必须得拆的,不能反悔的。这一步确立了,接下来协商的底线。要谈,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谈。
郑副市长:
接下来就是咱们这些个商户的搬迁问题,想继续经营的朋友们举手。
群众:
我们愿意,我们愿意的愿意干。
郑副市长:
好好好。
你看,就这么一问,郑寒江就能迅速识别,大部分摊贩的核心诉求,还是求生存,也就是继续经营,而不是纯粹的闹事对抗,或者是要天价赔偿。
郑副市长:
一是、这个一楼底商商户的月租金的问题,再有呢,就是铁皮房子、手推车、摊位费用,你们将获得两个月的赔偿。
群众:
两个月不够。
郑副市长:
你们觉得这个啊不公道,你们去告市政府啊,我们是严格的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的标准执行的。
他引用国家法律,说明赔偿依据,两个月租金。
当摊贩质疑时,他鼓励依法维权,你们可以去告嘛。
方方面面有理有据,这叫政策执行的透明性,和不可妥协性的体现。
那么这个技巧的效果呢?
尽管摊贩初时不满,但郑寒江的坚定立场,维护了政府权威,同时避免了在核心问题上,陷入无休止的扯皮,把接下来的讨论,聚焦在解决方案上,而不是纠结政策。
谈判技巧了属于是。
面对摊贩们七嘴八舌的抱怨,又是损失,又是炉子坏了菜坏了,又是追问摊位在哪,郑寒江没有粗暴打断,而是让他们举手发言,表现出倾听的姿态。
这一步的倾听,是化解抱怨的最好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倾听只是听,并不意味着,他就要被动接受所有要求。
真正的目标是,在倾听后迅速把话题,再引导回核心问题上。
郑副市长:
我明白,大家出来啊赚钱不容易,是吧?
那你说说,交了罚款还能剩多少啊?哎,这之前我去看过一趟啊。
就小吃街,卫生啊,那安全它确实存在隐患啊。
你说现在还有那个冒烟的那炭炉子,你烧劈柴煮馄饨,还要点那个蜂窝煤炉子的,这不符合标准啊。
你们想想,你们这一月挣多少,罚多少,到自己兜里有多少,你们一算就清楚了嘛。
挣多少?别不好意思承认啊,是吧?
什么是核心问题,收入、成本、安全隐患、未来出路,等等等等。
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就掌控了谈话方向。
郑副市长:
挣钱不丢人,我们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换来的,对吧?
这是郑寒江高超的共情表达。这是肯定摊贩们的劳动价值和尊严,赢得认同与好感的一句话。
郑副市长:
你们多赚点,你们心里痛快,我心里更痛快。
你们是摊贩,我不是我,而是政府。
政府的目标是规范管理,你们摊贩的利益是多挣钱,我们,是捆绑在一起的,政府更不是站在你们的对立面,而是真心希望大家能更好。
相同立场,追求共赢,这比干巴巴地讲政策,更容易让人民群众接受。
郑副市长:
我查过你们的月流水单,除了交罚款之外,每个月你们就到手几千块钱。
恒山广场啊,那些商铺,那个摊位费一个月就一万多块钱啊。
你们想想他这一月能挣多少钱?你们想想。
综合以上这一大段,郑寒江刚刚用事实和数据,理性分析摊贩的困境。
郑副市长列举的数据中,直接戳中了摊贩收入低、成本高、风险大的痛点,这些都极具说服力。
小吃街的摊贩们开始意识到,
因为卫生不达标的罚款,使得小吃街的经营模式,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小吃街的安全隐患,更是潜在风险,而风险就意味着高昂代价。
那么他们就会逐渐扭转观念,政府的搬迁行动,是具有合理性的。
而郑寒江随后抛出的,与齐江市知名商业,恒山广场的对比,更是一颗威力巨大的信号弹。
接下来,名场面奉上。
在协商达到高潮时的时候,郑寒江迅速拍板,振臂高呼,今天就解决,承诺大家,把摊位搬迁到齐江最好的地段。
这不仅解决赔偿争议,还提供了升级机会。
摊贩的老板们都是做生意的,在商言商。
那么这么一对比之后,昨晚被视为齐江地震的小吃街搬迁行动,对于摊贩们来说,那还叫强拆吗?
不,这不是强拆,这是升级。
这条技巧的效果,让摊贩们从一开始的抱怨,转向合作,体现了郑寒江的领导决断力。
有一说一,这个方案兼顾了政策目标,以及和民生需求,摊贩们的生计,达成双赢。
只是,真的会有这么丝滑吗?
恒山广场愿不愿意、能不能接收这么多摊贩呢?
镜头一转,郑副市长孤身一人,在没有任何分管部门和区委领导的陪同下,带着摊贩代表,直接杀到了恒山广场的物业中心。
不出意外,物业中心的经理表示,现在没那么多摊位,只有11个,压根满足不了您这边80多家的需求,且,要到年底才能空出来,且,物业还要择优录用。
郑副市长:
那我,我说说我的想法,这小吃一条街啊,有 81 家商户,经营的都是标准的齐江小吃。
他们那个经营方式和标准是完全达标的,这点你们放心,我是希望啊。
他们全部都能过来,你来个择优录用,那剩下这 70 家怎么办?
那他们一旦分散到市里去,那不又是给各个地方造成难题吗?你说是不是?
物业经理:
这个难题是你们市政府的,不是我们恒山广场的。
就算我们再积极配合,也只能到目前这个份上,所以希望您能多多理解。
小伙子说的也没毛病,民生难题是市政府的,不是哪一家企业的。
尽管郑副市长一直在强调公共利益,尽管我们也想和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前提得是,咱们能吃得下。
郑副市长:
我们刚才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广场啊,这利用率太低了,没利用起来啊。
这样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咱们做一个露天的小吃街,露天经营,你们收费要相应的要降低。
这样也给来齐江的游客,提供一个来品尝齐江美食的机会,你看这多好。
物业经理:
不行,这个绝对不行,你看你们在外面搞了这么一个小吃街,我们地下一层美食街的商户怎么办?
我们当初签的合同啊,就是承诺在整个恒生广场。
包括电影院、写字楼、商场、娱乐城,都不会有任何形式的小吃方面的同业竞争。
我们地下一层一共 117 个摊位,那万一到时候他们一起退租起诉的话,那这个责任太大了,我承担不了,我觉得你们也承担不了。
郑寒江提出了迭代的第二版方案,但依旧遭到拒绝。
郑副市长:
别别别别这么急着拒绝啊,你这样啊。
你呢,那个跟你们去领导请示一下,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方案来。
当对方强硬拒绝时,郑寒江没有硬顶,当然,也没法硬刚,不占理嘛。他的策略是要求对方跟领导请示一下,将问题升级到更高决策层,避免了在基层僵持。
郑副市长:
这 81 家商户啊,全来了,就在楼下,我也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啊。
我们就在楼下等啊,等等你们的这个态度。
你今天如果是没有办法,没有主意的话,我们就在广场待着,等到你哪一天。
明天没有,我们就等到后天啊,那这事总得有解决吧啊。
好,小徐,那我们先回去。
郑寒江也是狠人,非常时期用了非常方法。
他带着81家商户在现场等待,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压力。
这样搞,就向对方传递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态度,给物业方施加了无形的、但非对抗性的压力,迫使对方必须尽快寻求解决方案或向上汇报。
这种时候,可以说骑虎难下,但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郑寒江以退为进,适度施加一定压力,推动物业尽快解决。
终于,这一招的效果出来了,恒山广场的更高层领导,在晚上终于出现了。
物业经理:
郑市长,您这还在这呢啊,给您介绍一下啊。
这是我们恒山集团法务办公室的代表许先生,那咱们去酒店大堂的咖啡厅里一起谈一下?
郑副市长:
不是你们是有了主意呢,还是把我叫过去再怼一顿呢?
物业经理:
市长,主要是法律条款问题啊,不能马虎。
郑副市长:
好,那咱就谈谈吧。哎,就这吧,咱就坐这谈。
法务代表的出现,就意味郑寒江必须要承认法律约束,断然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企业也是要讲营商环境的。
郑副市长:
我今天啊,我下午我真是认真的琢磨了一下啊,我是充分理解你的难处。
但是我呢,也得把这个 81 个商户,我得给他安排是吧?
我跟你讲,这些人都是久经淘汰留下来,聚在一块他们不容易,都是高手。
做咱们特色的齐江小吃,你说那外地游客来了,你要把这些商户分散了,他们哪能一下子来品尝这些小吃,也不方便是吧?再说这也是我的职责范围之内。
物业经理:
是是是,还是市长想的比较全面。
许先生:
但是,还请郑市长考虑一下我们和租户之间的法律条文。
集团呢,很愿意和市委、市政府保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家共同探讨,找出一个解决方案。
这一段,郑寒江依旧是在反复强调,把这一批81家美食商户迁过来,对城市公共利益的好处。
但是,企业的法务代表,还是紧抓住法律这一点。
郑副市长:
这事啊,我请示,市委市政府也支持。
你看这么着,你们是几点下班?
物业经理:
冬天晚上到 9点,夏天到 10点。
郑副市长:
好好,夏季咱就 10点到 7点,冬季咱 9点到 7点。
咱们把这 81 个商户整个平移挪过来,在咱们广场,咱做一个美食一条街。
你看这多好啊,是吧?香港人做生意不是讲人气吗?什么地旺啊,人气旺啊。
我这给你弄一个美食一条街,那人气唰就起来了啊。
也不违反你的同行竞业标准,环境治理、卫生费用你们管,交你们物业费这不妥了吗?摊位费少收点,露天经营大伙都不容易是吧?
物业经理:
嗯,要不许先生您先给集团打个电话,问问可行不可行?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倒是不违背原则,而且物业收入也增加,但是我的意见啊,还是先请集团考虑,当然我们物业管理方面的人手是够的。
这一招,许是郑寒江寻思许久,谋定后动的一招妙棋。
利用广场闲置空间,建设露天小吃街,避开了核心商业区地下一层的同业竞争条款。
郑寒江创造性地,为这个已经提出过一次的露天方案,做出了诸多细化,解决企业顾虑。
一是限定经营时间,减少对室内商户的冲击。
二是明确管理责任,将卫生管理责任和费用划给物业,解决了露天经营可能带来的脏乱差问题,并承诺支付物业费,增加物业收入。
三是强调人气价值: 用“地旺”、“人气旺”的商业逻辑打动物业方,指出小吃街能带来人流,提升广场整体人气和价值,化阻力为动力。
物业经理:
郑市长,您这样的搞法,很像个大哥呀。
郑副市长:
我是老师,不是什么大哥,老师讲道理,是吧?
这就叫领导的亲和力,同时用一句玩笑,强调了己方理性沟通,寻求合理解决方案的立场。
许先生:
郑市长,集团同意了!
当然,在现实世界里,很难有答应地这么爽快,拍板地如此丝滑的故事,也没有夏天晚上九点,就关门不营业的嫡系一层小吃商家。
但电视剧作为艺术创作,可以理解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至此,一场激烈的小吃街搬迁风波,就这么顺顺利利地,平稳落地了。
带着主角光环的郑寒江,成功地把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三方难题,企业法律约束PK政府管理需求PK民生诉求的不可能三角,
通过理解对方痛点、创造性地提出露天美食街错峰经营的双赢方案、施加合理压力、有效利用政府权威和沟通魅力,最终转化为各方都能接受的合作项目。
这背后是高超的公共事务管理能力,顶级的谈判技巧,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
下一期,一个新的副本,又要来了。
列位,下期见。
来源:浪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