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藏林芝的辽阔田野间,一位心怀现代农业梦想的藏族青年,正以科技之力重塑传统果树种植,推动高原农业转型升级。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的农技专家——格桑群培。六年来,他扎根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将青春与智慧倾注于这片土地,从老果园改造到新品种引
在西藏林芝的辽阔田野间,一位心怀现代农业梦想的藏族青年,正以科技之力重塑传统果树种植,推动高原农业转型升级。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毕业于西藏农牧学院的农技专家——格桑群培。六年来,他扎根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将青春与智慧倾注于这片土地,从老果园改造到新品种引进,从技术攻坚到带动农户增收,格桑群培成为西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抹亮丽的风景。
逐梦田园,书写青春答卷
高原的晨雾尚未散去,格桑群培已穿梭于整齐的果树行间。他时而俯身查看土壤,时而仰头观察叶片。“每棵树都有它的语言,你要用心去倾听。”他这样说道。
2019年,怀着对家乡农业的深切期待,格桑群培大学毕业后毅然返回林芝,加入当时的嘎玛农场。他从基层做起,白天随老师傅深入田间实践,夜晚自学先进种植技术,将理论知识与高原实际紧密结合。无论是基础的果树修剪,还是复杂的病虫害防治,他都认真钻研、逐一攻克,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格桑群培在果园里采摘样品。(照片由本人提供)
他不仅精于技术,更始终秉持以企为家、甘于奉献的精神。2022年雨季,持续强降雨严重威胁生产基地,格桑群培毫不犹豫冲锋在前。无论昼夜、暴雨如注,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带头加固堤坝、清理沟渠,常与团队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全力保障基地正常运行。
“农业工作不仅要吃苦,更要讲科学。”这是格桑群培常对同事说的话。在他的带动下,公司生产基地管理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如今,他已负责管理上千亩果园,却依然保持着每日走入田间的习惯。
创新求变,技术赋能产业
面对传统果园技术落后、经营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格桑群培带领团队开展系统性改造。通过引入现代精细化果园管理理念,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显著提升了果园的整体效益与生产效率。
在品种改良方面,他依据林芝气候土壤条件,引进了多个优良品种。“就像为果树寻找家园,必须因地制宜。”他研发的高原果树种植技术,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每年为公司创造超50万元效益。2022年,他参与引进的蝴蝶兰项目盈利10万元,并成功推动樱桃项目落地。在他的努力下,公司苹果种植面积从604亩扩展至1049亩,樱桃从92亩增至124.6亩。
为攻克病虫害难题,他长期驻守田间,观察病害规律、试验防治方法。“我们要构建生态平衡,让果园自成系统。”他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治策略,通过释放捕食螨等天敌抑制叶螨危害,配合生物农药与物理措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既保护生态,又提升果品品质。2024年,果园苹果产量达40万吨,同比增产约40%。
此外,他还积极推进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安装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管理。果园生产成本因此降低10%以上,年均增收超过百万元。
示范引领,带动乡亲增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格桑群培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技术帮扶与知识传播作为使命担当。他组织农民技术培训,编写简易手册,让复杂技术变得通俗易懂。“要让技术走出书本、走进田间。”他说。
他尤其关注困难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助力他们从“靠天吃饭”转向“技术致富”。种植户次仁顿珠在他的指导下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果园年收入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格桑群培已成为群众口中亲切的“格桑老师”。
格桑群培在现代化大棚里检查果树生长情况。(照片由本人提供)
为加强示范带动,他牵头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展示新技术成果,并无私传授标准化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经验。从浇水施肥到果树修剪,他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学。近年来,基地接待参观学习超千人次,已成为林芝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窗口。
尽管荣获多项荣誉,最让格桑群培珍视的,仍是乡亲们那句真诚的“格桑老师”。“看到大家的果园越来越好,我打心底里高兴。”他笑着说。
如今,格桑群培正带领团队开展新一轮技术攻关,继续探索高原特色果树栽培模式,研究绿色生产技术,为林芝现代农业持续注入新活力。“农业是永不过时的事业,我们要用新技术让它更有希望。”望着累累硕果,他的目光坚定而明亮。(文一利)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