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正打算在2027年把“整块玻璃”直接塞进你手里。爆料显示,那台20周年纪念款 iPhone 将取消金属中框、抹平刘海与打孔,呈现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无边纯屏——这大概是库克时代最后一件能用外观让人惊呼的硬件。
苹果正打算在2027年把“整块玻璃”直接塞进你手里。爆料显示,那台20周年纪念款 iPhone 将取消金属中框、抹平刘海与打孔,呈现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无边纯屏——这大概是库克时代最后一件能用外观让人惊呼的硬件。
回头看,iPhoneX 把指纹识别换成了刘海;iPhone14 Pro 又把刘海剪成“药丸”。五年五小步,视觉割裂依然明显。苹果这一次索性不再修补,而是用一体化玻璃机身配合 iOS26 的“液态玻璃”动画,试图让硬件与界面在观感上融成同一种材质。
把铝合金骨架换成玻璃听上去很优雅,做起来却是灾难级挑战。整机抗跌性要靠复合纤维与离子注入工艺撑起来,内部还得塞下 5G 天线阵列与毫米波窗;稍有不慎,信号或散热都可能翻车。供应链人士透露,苹果已要求康宁提供全新的双层保护玻璃方案,跌落测试目标是 1。5 米高度正面 30 次不碎。
COE是这块屏幕的另一个关键词。它把彩色滤光层和封装层合并,可减少 20% 厚度、增加 15% 透光率。亮度更高却不额外耗电,留出的空间还能安置更大的散热石墨片,为 3nm A21 芯片释放热量。
拍照系统也被重新藏匿。第三代屏下 Face ID 模组换用了波长更长的 VCSEL 激光器,穿透率提升至 98%。前置摄像头借助多层偏振膜与算法补偿解决了眩光和发色偏问题,但夜景对焦速度仍逊色于传统开孔方案,这部分还在调校。
屏幕上方没有缝隙,听筒怎么办?答案是超薄压电陶瓷。屏幕震动的发声方式并不新鲜,可苹果要同时保证立体声效果,就需要在上下边缘各塞一条 0。4mm 的共振腔,这也是为何“真正四边等宽”迟迟无法量产的原因之一。
韩国面板厂一直想抢回话语权。据说三星显示拿到了 70% 订单,LGD 与京东方平分剩余产能。产线将在 2026 年秋季转入预量产,良率最低要到 80% 才允许商用,否则苹果宁愿延期发布也不会冒险。
竞争对手不会坐视。隔壁三星在折叠屏上越走越远,谷歌、华为则围绕同一概念拼交互和便携。苹果依旧坚持“单块玻璃”这一条主线:折叠能带来新形态,但可视中断多、厚度大,不符合它对极简的执念。
环保部门的压力同样存在。全玻璃机身不易回收,熔炼温度高能耗也大。为弥补碳排,苹果计划把包装纸盒进一步压缩,甚至评估取消随机附带的 USB-C 线缆,只保留一张 NFC 说明卡引导用户自助上手。
成本方面,单块 COE 面板报价约 120 美元,比现有 iPhone 15 Pro Max 整机屏幕贵了近 45%。如果量产良率提不上来,纪念款大概率会以 Ultra 定位出现,售价突破两万元不是危言耸听。
全玻璃带来了一个意外惊喜:没有中框,就可以围绕整机四周埋入高密度线性马达,实现真正的 360° 触觉反馈。滑动音量条、游戏扳机键、甚至虚拟快门,都能获得类似机械按键的清脆点击。
坏消息是维修。前背面连为一体,一旦摔碎就必须整体更换,可能比现在整屏更换还要昂贵。美国“维修权”运动已经盯上这一点,苹果内部也在研讨通过官方以旧换新的方式,弱化零件不可拆卸带来的舆论风险。
配件生态也要重写。传统保护壳将被转向“边框式防摔条”,贴膜厂商则要适配曲率更大的 2。5D 环绕玻璃。MagSafe 衍生配件会增加透明版,把磁阵列直接用光刻蚀刻在玻璃内壁,减少厚度的同时保留无线充电。
用户真正关心的还是体验差异:屏幕扩大了,但软件层面能否把通知、分屏、多任务彻底刷新?若只是更大的“相同”界面,再漂亮的玻璃也容易审美疲劳。苹果内部正测试一种“点按边缘呼出浮窗”的新交互,用来弥补缺失的刘海区域快捷操作。
至少可以肯定,苹果试图把“手机就是一块屏”的设想推到极致。它成败与否要等三年后揭晓,不过在一个折叠、卷轴、双屏百花齐放的市场里,这块极简玻璃依旧能制造话题。你会为它等待,还是转身投入可折叠阵营?库比蒂诺把选择权重新抛给了消费者。
来源:郑佳惠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