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常熟辛庄镇平墅村沈张路旁的“遇见·平墅”一唯便利店内,玻璃门明亮洁净,货架上饮品、简餐、日用品摆放整齐,角落的小桌旁,几位企业职工正边喝下午茶边聊天。
□ 本报记者 韩 雷
走进常熟辛庄镇平墅村沈张路旁的“遇见·平墅”一唯便利店内,玻璃门明亮洁净,货架上饮品、简餐、日用品摆放整齐,角落的小桌旁,几位企业职工正边喝下午茶边聊天。
在一侧书桌前,一位约莫30多岁的女士正拿着英语绘本,给村里孩子讲解单词。“这个‘butterfly’的发音要注意,跟着我再读一遍。”她耐心地纠正着孩子的发音,脸上满是笑意。
墙上的展示牌“透露”出这位“老师”的身份——乡村文明主理人张燕。通过聊天了解到,张燕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这家便利店只是她的副业。
今年初,平墅村整合闲置资产,将一间堆放杂物的闲置小屋清理干净后,拿出来对外招租。“当时,我恰好来村里参加活动,看到招租信息后,觉得这事儿有意义,就有些动心。”作为土生土长的辛庄人,张燕十分喜欢家乡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闲的生活方式。
于是,张燕兴致勃勃地来村里咨询出租事宜。经过多次沟通,她租下这间闲置小屋,打算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好要干什么。”张燕说,直到她了解到常熟出台的《常熟市文明实践净美城市行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支持,“闲置地块及片区内部的闲置空间、废弃空间、杂乱空间,打造精致的景观节点、小型绿地或者休憩健身场地。”
“平墅村离集镇远,年轻人没个休闲的地儿,企业职工也需要歇脚的地方。”张燕心想,何不开一家便利店,既能卖些年轻人所需的商品,还可以做成一个有温度的“补给站”。
想法虽然有了,但在房屋改造上,张燕却犯了难。这时,辛庄镇和苏州工学院多次沟通协商,发挥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人才优势,为当地的“文明实践净美城市行动”改造项目添砖加瓦。
因此,苏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学生范静茹便负责设计张燕便利店项目。她和团队成员们先是实地考察便利店周边环境,深入了解其定位与服务人群,再结合当地特色与人们的需求,构思出一系列独特的彩绘方案。“参与净美城市行动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做的不仅是在墙上描绘图景,更为城市增添了美感,用艺术助力文明传播。”范静茹说。
如今,张燕的小店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水、充电、休憩服务;常态组织烘焙体验、非遗手工活动,吸引职工和村民参与;暑假里,持有英语八级证书的她还义务为孩子辅导英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到大家,比单纯做生意更开心。”更贴心的是,她还计划打造“便利店相亲”轻社交场景,“园区里年轻人多,希望能帮他们拓展交友渠道,让小店不仅是‘补给站’,更是‘缘分站’。”
就在这说话间,企业职工王宇翔来到便利店内买了一杯咖啡,聊起了他看到的变化,“以前这小楼灰扑扑的,满是杂物,现在推门就是亮堂堂的货架,累了还能坐下来喝杯茶——这变化,打心底里欢喜!”“接下来,我们还要链接更多资源,把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引进来。”平墅村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将围绕企业职工和村民需求,在便利店里增设“便民服务角”,让小空间承载更多民生功能。
从堆满杂物的闲置小屋,到人气渐旺的“幸福补给站”;从路域环境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洁净齐”——辛庄镇“文明实践净美城市行动”的成效,正藏在这些细微的变化里。正如张燕所说:“美好不是凭空来的,是大家一起‘治’出来、‘干’出来、‘暖’出来的。看着身边的环境变美,大家的需求被满足,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