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将用核武的权力转给叶利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06:02 1

摘要:这不仅是一个领导人的离去,更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平静死亡”,而在这一历史性举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却鲜少被详细提及的细节:戈尔巴乔夫将掌控全球最大核武库的“核手提箱”,正式移交给了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1991年12月25日晚上7点,莫斯科的天空早已被冬夜笼罩。

在克里姆林宫一间装潢简朴的办公室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坐在摄像机前,准备发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讲话。

这位苏联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即将宣布一个震撼世界的决定:辞去总统职务。

这不仅是一个领导人的离去,更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平静死亡”,而在这一历史性举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却鲜少被详细提及的细节:戈尔巴乔夫将掌控全球最大核武库的“核手提箱”,正式移交给了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这一交接,避免了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权力真空,为苏联的解体画上了一个相对有序的句号。

要理解核按钮移交的重要性,必须先回到1991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冬天。

此时的苏联,早已是千疮百孔,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改革与新思维”未能挽救经济,反而松动了政治枷锁,长期被压抑的民族主义情绪如火山般喷发。

8月,一场由强硬派发动的政变虽然三天内流产,却彻底动摇了联盟的根基,政变后,实权已从戈尔巴乔夫手中滑落,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其中,俄罗斯联邦的领导人叶利钦,凭借在政变中站在坦克上演讲的英勇形象,已成为实际上的最强权力人物。

苏联,这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庞大联盟,在法律和事实上都已名存实亡,戈尔巴乔夫面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他已成为一个没有国家的总统。

随着各共和国独立势头不可逆转,一个前所未有的安全危机浮出水面: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分散在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四个共和国境内, 谁有权命令这些毁灭性的力量?

如果指挥系统出现混乱,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误判,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灾难。

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对此忧心忡忡,他们需要一个负责任的对话者,当时美国总统老布什更是明确表示,确保苏联核武库的安全过渡是压到一切的优先事项。

在戈尔巴乔夫辞职之前与叶利钦进行了一系列紧张而务实的谈判,而核心议题便包含核武器指挥权的和平移交。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表了辞职演说:

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

他没有使用“辞职”一词,而是“停止活动”,这微妙地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他是在承认一个既成事实,而非主动放弃一个依然运转的帝国。

讲话结束后,历史上最简短、最严肃的权力移交仪式之一随即发生。

根据程序,控制苏联核力量的“核手提箱”——一个由特制密码和通讯设备组成的黑色公文包——应由随行军官保管。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后,立即致电苏联国防部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正式解除了自己的核武器指挥权。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克里姆林宫的另一个房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已经准备就绪。

戈尔巴乔夫的权力移交信号发出后,叶利钦便合法地成为了苏联核力量的新指挥官,尽管过程没有电视直播,也没有盛大的仪式,但这一刻的意义无比深远:

人类文明史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在没有发生任何冲突的情况下,完成了从联盟到其中一个共和国的控制权转移。

那么移交过程为何如此“平静”?

其实这次移交之所以能如此顺利,是多方理性计算的结果,戈尔巴乔夫尽管权力失落,但他深知核失控的后果,他选择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确保了自己政治遗产中“和平终结冷战”的核心部分。

作为俄罗斯的新领袖,他急需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平稳接管核武器,是向西方(尤其是美国)证明俄罗斯是苏联“法定继承者”并值得信赖的最有力方式。

美国明确支持叶利钦作为唯一的核武库控制者,并施加影响,敦促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将来将其境内的核武器移交俄罗斯,以成为无核国家。

核按钮的移交,标志着苏联的最终落幕,七十四年的红色帝国历史,在克里姆林宫那个安静的冬夜里正式终结。

几分钟后,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

戈尔巴乔夫将核武器指挥权交给叶利钦,这一举动被誉为“冷战的最后一步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它没有让帝国的崩溃演变成一场核混乱,为后苏联时代的地缘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也意味着一个单极世界的开启,以及俄罗斯作为核大国的重新定位,其带来的长远影响,直至今日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1991年12月25日,改变世界的不是一声炮响,而是一次静默的交接,它时刻在提醒我们,在最动荡的时刻,人类的理性与克制,依然是避免灾难最宝贵的品质。

参考资料:《苏联真相》、《苏联史丛书》等。

来源:飞鱼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