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句刺耳的话,活生生从娱乐圈的台前搬到了台后。就在《繁花》还没完全退热的时候,录音事件突然炸裂,把所有光环直接撕碎。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国产剧“幕后惊悚片”。
十个编剧九个被骗,剩下一个在维权。
这一句刺耳的话,活生生从娱乐圈的台前搬到了台后。
就在《繁花》还没完全退热的时候,录音事件突然炸裂,把所有光环直接撕碎。
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国产剧“幕后惊悚片”。
《繁花》当年可是爆款中的爆款。
2019年一官宣,噱头就够足——“王家卫的首部电视剧”。
这句话,光是念出来,骨子里的腔调就足够撑满期待。
要知道,王家卫在华语影坛是什么地位?
“十年磨一剑”的代名词。
哪怕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带着滤镜一样的质感,能把烟灰缸拍成文艺片的男人。
所以当他拍电视剧,外界的眼神是兴奋的、甚至是起立鼓掌的。
结果呢?
2023年播出,《繁花》不仅打破了央视八套的年度收视纪录,话题量轻轻松松飙破百亿,还被捧成“国产剧天花板”。
人人都在夸:这是华语电视剧的尊严。
可谁能想到,尊严的背后,居然暗藏着编剧圈最肮脏的潜规则。
2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叫程骏年。
他不是来蹭热度的。
2019年就进组,直到被逼上绝路,才选择自曝。
程骏年有病。
不是情绪病,而是渐冻症。
这种病,每一口药都能拖住命。可药要钱,他没钱。
于是,当《繁花》播出后,署名处只剩秦雯的名字,他的忍耐彻底崩了。
控诉很直接:署名被剥夺,作品被白嫖,钱没拿到,人还被当牛马用。
如果不是被逼到绝境,他不会选择自毁前程。
可他真的是“打杂”吗?不。
一开始,他确实只是王家卫的助理。
但因为他熟悉90年代的商战史,懂股票、懂投资,于是被硬生生拉来填补剧本。
录音一出,细节炸裂。
王家卫亲口评价秦雯:“只会写感情戏,不懂商业。”
于是金融线、李李复仇线,几乎全扔给了程骏年。
这可不是小活。
他为了保证剧本的真实性,翻资料、访专家,把90年代的“宝延风波”扒了个底朝天。
阿宝的股票定位、汪小姐的创业线,全是他的心血。
再说秦雯。
娱乐圈的“金牌编剧”,《我的前半生》《赘婿》的剧本都是出自她手。
之后又凭借《繁花》,拿下了白玉兰的最佳编剧,领奖时,她说自己写了一百多万字内容。
就是这样一位知名的人物,在录音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她高高在上,嫌复杂的情节麻烦,让程骏年去简化。
当作品成型后,又急着把他挤走。
甚至问过那句扎心的话:他还有啥用?
王家卫在一边说:“一个月3000千块,又能写剧本又能当助理,多划算。”
听听,多冷血。
曾经的“艺术家人设”,瞬间碎了一地。
网友的态度很一致:
“同为打工人,太懂了。”
你拼命干活,最后被抹掉痕迹,还要被嘲笑没用。
这场风波,不只只是编剧之间的互撕。
就连陈道明,靳东,也被扯进来了。
陈道明是谁?老戏骨,“国剧良心”的代表。
2005年,她还是个小编剧的时候,陈道明就慧眼识珠,亲自找她写剧本。
此后,《流金岁月》里他饰演叶谨言,也是帮秦雯撑腰。
可以说,没有陈道明,就没有秦雯今天成就。
但偏偏,秦雯背后却吐槽他“太装”。
由于她的学历不高,陈道明便推荐书给她,拓展知识储备,可秦雯却说是装样子。
王家卫也接话:“这都是朋友圈立人设。”
一盆凉水,泼在所有人脸上。
老戏骨的善意,被当成笑料。
靳东也没幸免。
他是最配合秦雯的演员之一,重拍重改都没怨言。
可录音里,秦雯评价他:“装洋气”。
话说回来,这年头还真不能随便扶人。
你帮人攀梯子,人家还嫌你太高。
——网友总结得很精准:恩将仇报。
这事儿炸开锅后,官方的回应更是耐人寻味。
《繁花》剧组避重就轻,说一切署名“按职责来”。
秦雯直接反咬,起诉程骏年“造谣霸凌”。
可问题是,录音都摆在脸上了,你还嘴硬?
网友一句话:
“都录音了,还在装?”
可别以为《繁花》只是孤立。
“骗稿白嫖”在行业里早就成了三件套:拖稿费、抢署名、改剧本。
2018年的《隐秘的角落》也是一样。
当时编剧王雨铭、杨涵写了前三集剧本,还给出完整大纲。
结果正式播出后,只被挂了“特别鸣谢”。
两人维权四年,才被法院确认身份,名字终于被补上。
四年啊。
对普通编剧来说,维权比创作还难。
有人一针见血:
“十个编剧九个被骗,剩下一个在维权。”
讽刺吗?不,这是常态。
这次《繁花》风波里,最大的反差在于:
观众看的是“国产剧天花板”,编剧过的是“地板缝里求生”。
一个在台上领奖光鲜,一个在病床上挣扎。
讽刺得像一出荒诞剧。
有人说,这是秦雯的自毁。
一个编辑,敢这样编排老戏骨,还明目张胆的私吞胜利果实。
这不是狠,这是短视。
做人,真要留点余地。
否则最后害人害己。
而对程骏年来说,维权只是开始。
录音一旦被认定“侵犯隐私”,他不仅可能维权失败,还可能被反诉。
这也是所有编剧最心酸的地方: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鱼死网破。
可事实证明,再华丽的包装,也挡不住真相终有曝光的一天。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来源:小儛电影解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