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结肠炎患者若出现4种“信号”,或提示病情恶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3:46 1

摘要:腹痛从 “偶尔疼、很快好” 变成 “频繁疼、固定位置疼”:平时吃多、受凉疼一下,喝杯热水歇会儿就缓解。但最近若每天都疼,比如左下腹总隐隐作痛,揉一揉没用甚至更明显,影响吃饭睡觉,就得警惕 —— 肠道炎症可能在加重,不是简单 “刺激” 那么简单。

很多结肠炎朋友觉得,平时偶尔不舒服忍忍就过了,但要是身体发出这 4 种 “提醒信号”,别不当回事 —— 这可能是病情悄悄恶化的表现,早发现早应对才稳妥。

哪 4 种信号提示病情可能恶化?

这些信号不是 “突然冒出来” 的,大多是平时的不适变明显、变 “缠人”,记好这几点,自己就能初步判断:

腹痛从 “偶尔疼、很快好” 变成 “频繁疼、固定位置疼”: 平时吃多、受凉疼一下,喝杯热水歇会儿就缓解。但最近若每天都疼,比如左下腹总隐隐作痛,揉一揉没用甚至更明显,影响吃饭睡觉,就得警惕 —— 肠道炎症可能在加重,不是简单 “刺激” 那么简单。

没刻意减肥,1-2 个月内掉了 5 斤以上体重: 不是 “少吃两口就轻了”,而是正常吃饭、没节食,体重却悄悄降。比如上个月 120 斤,这个月就跌到 114 斤,还没觉得饿或没胃口,这是肠道发炎加重后,吸收营养的能力变弱,身体 “消耗自己” 导致的。

疲劳从 “歇会儿就恢复” 变成 “怎么歇都没力气,影响日常活动”: 平时累了睡一觉就精神,最近却总 “没劲儿”,早上起床昏沉,走几步腿沉,洗个澡、做顿饭都费劲,歇半天也缓不过来。这不是 “懒”,是炎症消耗太多能量,身体没力气支撑日常活动,也是病情恶化的信号。

没感冒没发炎,却反复出现 37.5-38℃低热: 不是高烧不退,就是体温总在 37.5 到 38℃之间,早上正常下午又烧,吃退烧药退了过两天又犯,还没有感冒、嗓子疼、咳嗽这些常见发烧原因 —— 这很可能是肠道炎症 “闹得更凶”,身体在通过低热提醒你关注肠道。

出现这些信号,先做 2 件事,比慌着吃药更有用

很多人看到信号会慌:“是不是严重了?赶紧多吃药!” 其实不用急,先做好这两件事,能帮医生准确判断,还能避免乱用药风险:

先记好 “身体小日记”,别等看医生时 “说不清楚”: 用手机备忘录或小本子,记清腹痛的时间、持续时长、当时在做什么;体重每周固定早上称,记好变化;低热出现的时段、体温数、有没有出汗。把这些告诉医生,比只说 “肚子疼、体重掉了” 更清楚,医生也能更快找问题。

别自己加药、换药,先联系医生问清楚: 比如之前医生开的缓解腹痛的药,觉得疼得频繁就多吃一片,或听别人说某药有用就换着吃 —— 这样会打乱治疗节奏,甚至有副作用。正确之举乃是联系主治医生,将“身体日记”如实相告。而后遵循医生建议,合理调整用药或进行检查,如此行事,方保无虞。

日常 3 个 “轻护肠” 习惯,帮着稳住病情,减少恶化风险

结肠炎的调养,关键之处在于“日常”。日常的悉心呵护与合理调养,能为结肠健康筑牢根基,让我们在岁月里远离结肠炎的困扰,收获长久的健康。践行以下三个简易小习惯,可使肠道“免受刺激”,让病情更易趋于稳定,为肠道健康保驾护航。

吃 “软乎但有营养” 的饭,别走 “极端”: 不用刻意忌口到什么都不敢吃,也别觉得没事就随便吃。多吃软粥、蒸蛋、炖烂的冬瓜或南瓜,少吃硬的、辣的、油炸的;还得补营养,每天吃点嫩瘦肉、豆腐,不然身体没营养、抵抗力弱,炎症更难好,核心就是 “好消化、有营养”。

别让肚子 “受凉”,哪怕夏天也别大意: 肠道怕凉,夏天对着空调吹肚子、刚从冰箱拿的西瓜或饮料直接吃,都容易刺激肠道加重不适。平时腰上搭件薄背心,夏天空调别低于 26℃,喝冰饮前先放一会儿,让肚子 “少受冻”,肠道更安稳。

每天走 20 分钟,别总坐着不动: 不用刻意跑步、健身,每天饭后别久坐,慢走 10 分钟;看电视时每小时起身走 5 分钟,一天累计够 20 分钟就行。适当动动能帮肠道 “轻轻蠕动”,提升吸收营养的能力,还能减少肠道 “闷着发炎” 的可能,比久坐好很多。

其实结肠炎不可怕,关键是及时接住身体的 “提醒信号”,出现问题不慌不乱,再做好平时小习惯,病情就能稳住。哪怕真出现这 4 种信号,也别焦虑,及时找医生沟通调整方案,慢慢调理,肠道总能一点点好起来。

来源:戒槟榔戒烟戒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