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民乐“百场心愈”特色服务矩阵:以精准心理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筑牢职工幸福根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23:40 1

摘要:在甘肃民乐县滨河九粮酒业公司的包装车间里,青年职工小李一度站在职业的十字路口,日复一日的流水线作业让她陷入迷茫:“每天做着同样的动作,我常问自己——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这种困惑不仅消磨着她的工作热情,更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从“一人之困”到“一类之解”:职工需求催生精准服务品牌

在甘肃民乐县滨河九粮酒业公司的包装车间里,青年职工小李一度站在职业的十字路口,日复一日的流水线作业让她陷入迷茫:“每天做着同样的动作,我常问自己——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这种困惑不仅消磨着她的工作热情,更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转机出现在县总工会组织的一场心理健康讲座进企业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李走进了讲座现场。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她通过“价值罗盘”工具进行了深入的自我探索。“当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看重的是‘成长’和‘被认可’时,仿佛一道光照进了心里。”更让她受益的是“微光日记”方法——每天记录工作中的小成就。坚持实践后,小李不仅从工作中重新发现了价值,还因提出包装流程优化建议获得领导表扬,工作积极性大幅提升。

小李的转变感染了身边同事,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她的故事折射出当下职工群体面临的普遍心理挑战。

民乐县作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并存的县域,既有制造业职工,也有货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同群体面临着各异的心理压力。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心理宣传难以精准触及需求痛点。基于这一现状,民乐县总工会联合县委政法委,创新打造“百场心愈”心理服务品牌,推动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从“普惠覆盖”向“精准滴灌”转型,让心理服务真正贴合职工需求。

三维发力破难题:构建沉浸式、场景化服务体系

百场心愈”项目以“精准触达、融入场景、数字赋能”为核心理念,从服务内容、形式、阵地三个维度创新突破,构建沉浸式、场景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服务内容上,项目构建了“基础科普+职业定制+危机干预”三级体系。基础科普通过短视频、巡回宣讲等方式,覆盖全县80%以上企事业单位职工及新业态群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不同职业群体特点,项目推出“定制服务包”:为货车司机在全县8个工会驿站开设“路上心灵驿站·碎片化微课堂”,利用休息间隙开展10-15分钟的正念呼吸、情绪调节等活动。“长时间独自开车容易烦躁,这种短小精悍的微课堂特别适合我们。”货运司机王师傅分享道,“通过学习‘54321感官法’,现在遇到堵车时也能保持情绪平稳。”对企业职工,项目量身定制服务内容,如为研发人员开展“创新压力疏导”,为农业合作社农户提供“田间冥想”减压指导。

服务形式上,项目摒弃单向说教,采用情景模拟、心理沙龙等互动形式。“职场冲突处理”情景模拟中,职工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习换位思考与非暴力沟通技巧,某企业行政人员小陈借此改善了与同事的矛盾;“角色与贡献”心理沙龙让职工重新认识工作价值,外卖骑手小张此前觉得送餐是“跑腿活”,听完同行分享暴雨送餐、帮扶老人等故事后,不仅认可了自身工作意义,还加入“爱心骑手”队伍参与公益。

服务阵地上,项目整合资源打造“15分钟心理服务圈”,在工会驿站、社区活动室等设立“心理服务角”,提供就近就便服务。同时开通线上平台,职工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咨询、观看课程、参与沙龙,满足多元化需求。某企业财务人员刘女士就通过线上咨询,解决了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困扰。

机制护航固长效:让“心愈”服务成为治理常态

为确保心理服务可持续、见实效,“百场心愈”项目从政策、资源、队伍、评估四个维度构建长效机制,将心理健康服务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政策支持上,民乐县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全县社会治理和工会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服务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并将心理服务经费纳入工会年度预算,为项目推进提供“硬支撑”。

资源整合上,项目与甘肃崇德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合作,组建“百场讲堂”服务团,整合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等专业力量。同时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机制,处理心理危机时形成“专业力量介入评估—公安保障安全—工会后续帮扶”闭环。今年6月,某企业职工因家庭变故产生轻生念头,各部门协同干预帮扶,最终助其走出阴霾、重返岗位。

队伍建设上,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团体辅导等业务培训与案例研讨,还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成员表彰奖励,提升队伍专业性与积极性。志愿者小陈表示,培训学到实用技巧,看到职工走出困境的成就感,让她更主动参与服务。

效果评估上,项目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通过线上了解、问卷、访谈、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职工反馈,动态优化服务内容。根据职工需求,项目及时增设“家庭教育公益课”,在学校组织专题讲座,获得职工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百场心愈”已开展活动近百场,覆盖职工1.1万余人次,帮助200余名职工解决心理困扰,企业劳动纠纷发生率下降30%,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归属感显著增强。未来,民乐县将继续深化项目,扩大服务覆盖面、创新服务形式、完善长效机制,让精准心理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与职工幸福保驾护航,为平安民乐、幸福民乐建设注入更多“心”力量。

来源:玉娇大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