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定义到自定义:鞠婧祎撕 “四千年美女” 标签背后的女性突围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00:42 2

摘要:2025 年 8 月 3 日的高奢品牌直播间里,一袭白色蕾丝长裙的鞠婧祎望着屏幕突然笑出声:“好多人给我劈成悟空,有点可爱啊!” 这句带着自嘲的调侃瞬间点燃网络,# 鞠婧祎知道被 p 成孙悟空 #话题单日传播量破亿。而十一年前的 2014 年,日本某论坛一篇题

2025 年 8 月 3 日的高奢品牌直播间里,一袭白色蕾丝长裙的鞠婧祎望着屏幕突然笑出声:“好多人给我劈成悟空,有点可爱啊!” 这句带着自嘲的调侃瞬间点燃网络,# 鞠婧祎知道被 p 成孙悟空 #话题单日传播量破亿。而十一年前的 2014 年,日本某论坛一篇题为《中国出现 4000 年一遇的偶像爆款》的帖子,经中文网络误读后,让刚满 20 岁的她背负起 “四千年美女” 的沉重标签。从十年前面对标签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从容玩转黑梗,鞠婧祎的蜕变轨迹,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女性在标签化浪潮中寻求自我定义的集体抗争。​

一、标签暴力:美貌枷锁下的价值困局​

“四千年美女” 标签的诞生本是一场传播乌龙,却意外成为华语娱乐圈标签化女性的典型样本。2014 年 12 月,百度指数显示该关键词搜索量骤增 3000%,突如其来的关注让正在 SNH48 剧场咬牙练舞的鞠婧祎陷入两难 —— 这个标签像镀着金边的枷锁,既带来流量红利,又将她的所有努力压缩成单一的颜值评价。早期采访中,她曾眼含泪水回忆:“别人好像要把你看得很高,把这个噱头摆在这,我当时就觉得天哪,完蛋了,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种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娱乐圈性别双标的缩影。2025 年行业报告显示,素人出身的男演员柯淳仅凭霸总形象一周涨粉 150 万,日薪从 4-5k 暴涨至 5 万 +;而同期 “微短剧一姐” 马秋元即便加盟头部古装剧,片酬仍不足柯淳的一半。更残酷的是评价体系的双重标准:当男演员可以用 “成长型”“潜力股” 等弹性标签获得发展空间时,女演员却往往被 “美女”“普女” 等容貌标签一锤定音。鞠婧祎早期在团内每天最早到场最晚离开,舞蹈基础薄弱就私下加练数百遍,2017 年以 230 万票蝉联总决选冠军的实绩,却依然被 “四千年美女” 的光环掩盖。

​墨尔本大学心理学家 Nick Haslam 教授提出的 “概念膨胀” 理论,为这种标签暴力提供了注解 —— 社会正将越来越多的日常体验病理化、标签化。在颜值评价体系中,这种膨胀表现为对女性外貌的无限规训:鞠婧祎因妆容风格稳定被嘲讽 “半永久”,赵露思因圆脸被批 “普女”,陈都灵十年演技积累被一句 “颜值撑不起大女主” 否定。这些标签如同《科学美国人》在《没有所谓的性别情感》中批判的性别规训,将女性价值牢牢捆绑在容貌之上,而男性则被允许用社会成就对冲外貌短板。​

金莎 2025 年的 “千年甜姐” 宣言则呈现了标签困境的另一种形态。这位曾尝试腹黑角色转型的艺人,最终选择将甜美从视觉符号升华为生活哲学。两种选择背后是同一困境:女性艺人要么接受标签限制,要么承担转型风险。鞠婧祎早期的被动承受,恰是无数普通女性职场体验的缩影 —— 当 “大龄剩女”“职场妈妈” 等标签成为评价基准时,个体价值便被简化为单一维度的衡量。​

二、韧性建构:从被动承受到主动突围的三重实践​

2024 年合约到期时,鞠婧祎拒绝丝芭传媒的 “吸血式续约”,毅然成立独资工作室。粉丝在街头放烟花庆祝的画面,成为她从资本裹挟中解放的象征。这场选择标志着她的突围战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建构,形成了 “数据化自嘲 + 角色化破壁 + 公益化赋能” 的完整策略体系。

​“数据化自嘲” 是最具标志性的突围手段。面对持续多年的黑梗,鞠婧祎不再回避,而是将其转化为传播势能。除了 “悟空梗” 单日破亿传播,她发起的 “交出你的手机挑战” 等互动话题均取得数十亿级曝光。这种将负面标签幽默化处理的智慧,既消解了攻击势能,又强化了真实人设。在美妆直播中,她坦然分享容貌焦虑:“刚出道时总觉得要完美,连笑都怕表情管理不到位,后来才明白,真实的样子最可爱。”5000 万的观看量证明,当女性敢于暴露不完美时,反而能引发更强共鸣。

“角色化破壁” 则是用作品说话的硬核路径。2018 年《芸汐传》以 45 亿播放量破圈,韩芸汐的 “母凭子贵” 梗血洗 B 站;2025 年《来战》中她化身双马尾抡战锤的 “萝莉战神阿黛”,预告片里 “命运?我自己写!” 的台词直接登顶抖音热榜。这些角色类型各异,却都传递着女性力量的主题。为贴近阿黛的战斗状态,她提前三个月进行体能训练,动作戏坚持不用替身,拍摄时手臂被威亚勒出淤青也只是简单处理后继续拍摄。这种专业态度让她摆脱了 “花瓶” 质疑,正如杨幂通过《生万物》中素颜农妇角色完成转型,用 “自毁式” 表演证明女演员的价值不止于美貌。

“公益化赋能” 将个人影响力转化为社会价值,完成了从偶像到榜样的升华。作为 QQ 公益大使,鞠婧祎在 2024 年 “久久公益节” 期间,带领粉丝通过 967.3 亿次社交互动兑换孤独症儿童课程,创造 “聊天做公益” 的新模式。她的公益实践并非偶然:2020 年筹集 42776 元抗击湖北疫情,2021 年捐赠 7734 元支援地震灾区,河南暴雨时个人捐赠 50 万并带动应援会捐款 1 万元,还捐建希望小学、投入 50 万支持女性 HPV 防治。这些行动让 “四千年” 的内涵从颜值神话扩展为社会责任,正如她在公益直播中所说:“真正的影响力不是被赞美,而是能带动更多人向善。”

​杨澜在 “天下女人国际论坛” 上的演讲恰是这种韧性的注解:“韧性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它如水般适应变化,如竹般柔中带劲、遇挫再生。” 鞠婧祎的突围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如水穿石般的坚持 —— 用 11 年时间,让 “四千年美女” 的标签从枷锁变为勋章,最终证明美貌只是她最不起眼的优点。

三、社会共振:个体抗争引发的反标签浪潮​

鞠婧祎的标签突围战之所以引发全网热议,本质上触碰到了当代女性最深层的集体焦虑。微博 #鞠婧祎拒绝四千年美女标签# 话题阅读量突破 8.7 亿的背后,是无数女性在标签化社会中的感同身受。在小红书 “我的反标签故事” 话题下,5 万多条分享构成当代女性的标签困境图谱:“职场上被说‘女生做不好技术’”“30 岁没结婚被称为‘大龄剩女’”“生完孩子就被叫做‘宝妈’,好像我的名字都消失了”。

​这些个体叙事与心理学研究相互印证。《科学美国人》的研究显示,女孩从小就被期望呈现 “平和”“冷静” 等被动情绪,而男孩被允许表达 “愤怒”“好奇” 等主动情绪。这种情感规训延伸至成年,表现为女性在家庭中被期待 “贤淑”,在职场中被要求 “温柔”,在社会评价中被简化为 “美女”“妈妈” 等单一身份。鞠婧祎敢于调侃自己的黑梗,实则打破了社会对女性 “必须完美”“必须温柔” 的刻板期待,这种突破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让更多女性看到反抗标签的可能。

​娱乐圈的性别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杨幂在《生万物》中增重 10 斤、素颜出镜饰演农妇,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和佝偻身形诠释角色;《伪名媛混圈手册》《请君入我怀》等女性成长题材短剧分别创下 2263 万和 7061 万红果热度;女性主导的短综《姐妹不打烊》以真实情感和女性友谊为核心,成为 2025 年现象级爆款。这些案例与鞠婧祎的突围形成共振,证明观众渴望看到超越标签的女性形象。

​法国娇兰总裁兼 CEO Gabrielle Saint-Genis 的观点颇具启发性:“‘神奇女郎’或‘完美女侠’并不存在,因为韧性不是跟困难硬碰硬,而是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极限。” 鞠婧祎的智慧正在于此 —— 她不否认颜值标签带来的关注,而是在这个起点上不断拓展边界。从被资本裹挟的偶像到自建工作室的创业者,从单一标签的承载者到多元价值的创造者,她的轨迹印证了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的判断:“正是女性的这种柔韧性、包容性,让女性在未来带来的力量和影响‘不仅仅是半边天,而是‘三分之二’’。”

四、重新定义:“四千年” 的新内涵与女性力量的觉醒​

十年标签抗争让 “四千年美女” 这个称号完成了内涵的蜕变。当鞠婧祎在 2025 年直播中坦然调侃黑梗时,当她的工作室宣布打造 “国风女团” 扶持新人时,当粉丝用 967.3 亿次公益互动践行正能量时,“四千年一遇” 早已不再指代容貌,而是成为敢于打破偏见、坚持自我成长的精神象征。

​这种精神在各领域女性身上都有体现。敦煌网集团创始人王树彤在全球供应链紧张局势下开辟跨境电商新路径;医渡科技创始人宫如璟将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强调 “面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才是 AI 无法取代的核心竞争力”;歌唱家韦唯在挫折中勇敢 “重启” 人生,“像一滴水一样融入大海,不被定义、不再为谁表演”。这些女性的故事与鞠婧祎的经历共同构成当代女性的韧性群像,证明真正的女性力量不在于对抗性别本身,而在于打破任何形式的标签束缚。​

心理学研究表明,标签化会降低人们对个体潜能的期望,形成 “自我实现的预言”。反过来,当个体打破标签时,也能激发群体的自我觉醒。鞠婧祎的粉丝群体 “蜜橘” 的转变颇具代表性:从早期为颜值标签辩护,到后来参与公益、支持偶像转型,他们的成长轨迹显示粉丝文化也能摆脱颜值消费的低级趣味,走向价值认同的高阶形态。正如官方频道管理伙伴阿清所说:“明星对粉丝的最大意义是引导价值观。”

在国务院《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清朗行动加大网络戾气整治的背景下,鞠婧祎的突围战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它提醒我们:每个女性都可能被贴上各种标签,但标签可以是起点,却不该是终点。“美女”“才女”“家庭主妇”“职场女性” 都只是某一侧面的描述,而非全部价值的定义。真正的进步,在于社会能包容女性的多元形态,允许每个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结语:你的人生标签,由你自己定义​

回望鞠婧祎与 “四千年美女” 标签的十一年纠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艺人的成长史,更是一代女性寻求自我认同的缩影。从 2014 年那个面对标签手足无措的女孩,到 2025 年在直播中从容调侃黑梗的独立女性,她的蜕变告诉我们:所谓 “四千年一遇”,从来不是指完美的容颜,而是敢于对抗偏见、坚持自我成长的勇气。​

在这个标签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被定义、被归类。但就像 “天下女人国际论坛” 传递的 “柔韧之力” 理念,真正的强大不是永不被贴标签,而是有能力不被标签所困。无论是 “美女” 还是 “才女”,都不该成为限制我们发展的枷锁;无论是 “家庭主妇” 还是 “职场女性”,都值得被尊重和看见。​

最后,想问问屏幕前的你:你有过被贴标签的经历吗?是 “大龄剩女” 的焦虑,还是 “职场妈妈” 的困境?你是如何应对这些定义的?在评论区分享你的 “反标签故事”,让我们一起撕掉那些不合理的定义。毕竟,你的人生标签,从来都该由你自己定义。正如《姐妹不打烊》中七位姐姐的独白:“我们不是要证明女性有多强,而是要让所有人看到,每个灵魂都值得被平等倾听。” 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性别平等 —— 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尊重多元;不是拒绝标签,而是拥有定义自己的权利。​

来源:包子吃火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