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过的挺快,从CES上AMD发布Strix Point和Strix Halo家族到现在,过去也有大半年了。如果算上去年年底就已经能买到的HX 370的话,其实Strix Point处理器到现在上市应该是有一年时间了。
时间过的挺快,从CES上AMD发布Strix Point和Strix Halo家族到现在,过去也有大半年了。如果算上去年年底就已经能买到的HX 370的话,其实Strix Point处理器到现在上市应该是有一年时间了。
Ryzen AI 9 HX 370处理器相信不用我多说,不管是性能还是能效比,都是目前轻薄本CPU顶尖的存在,虽然4+8的CPU设计比较有争议,但是在轻薄本上,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毕竟轻薄本打游戏基本上没多少人会去追求极致帧率。但是吧,AI 9毕竟是太贵了,连鸡哥这种主打性价比的厂家,AI 9 365处理器的本子也不便宜,所以主流Krackan Point核心的AI 7 350就比较受大家关注,毕竟这东西价格卖的和8845/H260差不多的价格,核心规模也差不多,但是是Zen5!俗话说买新不买旧,所以我也好奇这东西的表现怎么样。
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锐龙每一代都有商用版本,也就是Ryzen Pro系列。相比非Pro的版本,多了一些商用特性的支持,其他部分参数一致。正好我这次也是从朋友那借来一台搭载了Ryzen AI 7 Pro 350的笔记本,来一次性看看AMD的商用本到底怎么样,以及AI 7 350的表现。
因为机器外包装被前一位霍霍的有点烂了,所以这次直接略过开箱,直接看本体吧。这台机器是一台13寸的笔记本,来自戴尔,型号为Dell Pro 13 Plus,属于戴尔的商用笔记本,机身为银色的金属外壳,重量为1.26Kg。
机器附送了一个梅花电源口的小适配器,非国产机器常见的PD电源头,输出规格为20V 3.25A,最大功率65W,标准的PD输出规格。
机器打开后的外观如下,标准的13寸笔记本,没有小键盘,不过键盘的键程还不错,手感OK,触摸板也挺大。
机器附带一枚支持Windows Hello的1080p摄像头,毕竟这个不支持的话说自己是商用也不太好意思不是,此外还带物理防窥开关。
机器右下角是AI7 Pro的贴纸,相比普通的Ryzen AI 7,贴纸的左下方多了一个Pro的标志,表明这是一款商用CPU。
机器左侧是一个HDMI接口,一个5Gbps的USB-A口,以及两个USB-C。两个USB-C都支持USB4,可以充电,同时支持DP2.1的视频输出。
机身右侧是一个USB-A口,速率同样为5Gbps,同时还有一个Nano SIM卡槽,不过里面的通信模块是需要选购的。
机器背部是散热孔,以及型号等信息。
机器外壳的做工还是相当OK,不仅有大量的加强筋做加固,还做了屏蔽处理。
机器内部如下,散热部分为单热管,但是直径比较粗。此外机器没有第二个M.2插槽,没办法扩展。
机器的电池容量为55Wh,毕竟是13寸的笔记本,空间有限,55Wh在这个尺寸的本子里面也不小了。
自带的SSD规格为2230,型号为西数PC SN5000S,512GB,4.0x4规格。
无线网卡为联发科MT7925,不过没有使用M.2接口,而是焊死在主板上无法更换的,毕竟本子尺寸小,还要为WWAN留出空间,可以理解。
WWAN接口,有需求的话需要选配才能用,方便在哪里都能使用移动信号上网,默认是不给的。不过看这插槽外观,不用WWAN的话,加个2242的固态应该也行。
OK,机器大致就是这样了,不知道各位对这台机器的做工感觉如何?接下来就对机器做一下简单测试吧。机器CPU信息如下, AI 7 Pro 350相比AI 9 HX 370,CPU规格上从4+8缩减为了4+4,为Zen5+Zen5C,两个核心之间除了缓存大小以外没有其他区别。自带的核显为8CU,但是架构从RDNA3升级到了RDNA3.5,实际性能并不会比12CU的780M低。搭配的内存为LPDDR5 7500MHz,容量32GB。
机器也提供了4个性能模式供用户调节,下面所有的测试都在极速模式下运行,这个模式下的性能是最好的。
SN5000S的信息如下,支持4.0x4的带宽以及NVMe 2.0,温度表现还不错,待机只有42℃。
SSD跑分如下,作为一款512GB 2230的固态,这成绩还算OK。
内存分数如下,毕竟是LPDDR5 7500,读写速度是完全不用担心的,破90GB/s了。
毕竟处理器里面带个AI,那就先看看这玩意的AI表现如何。机器自带的windows工作室效果可以很好的调用AI 7 Pro 350的NPU,打开人像虚化等功能之后可以看到都是NPU来完成,不会占用CPU资源,对需要远程会议的用户很有用。
使用LM Studio运行一个20b规格的GPT-OSS LLM本地模型,输出速度也挺快,达到了15.18token/s,日常使用大语言模型辅助办公完全没问题。毕竟公司的数据和应用需求都是希望尽可能保密不外泄的,采用本地部署AI模型,用起来更可靠一些。
AI看完,下面简单测一下CPU吧,首先是R23和CPU-Z,这性能,不对呀,怎么R23多核才12000多?按理说不会比8845H低才对。
So,还是先看看性能释放如何吧。机器待机噪音倒是挺不错的,只有33.3分贝,室温25℃下CPU温度也只有37℃。
单拷FPU,初见端倪,原来即便是最强的极速模式,CPU的性能释放也只有24W,难怪分数低了。不过可以看出来,戴尔这台机器是走的静音办公路线,因为此时CPU的满载温度只有68℃,噪音36分贝,还有很大的散热余量。不能说戴尔的做法错误,只能说和目前大部分厂商走的方向不太一样,我个人觉得是没问题的,因为吵的话对办公有很大影响。
PCMark整机分数如下,不得不说AI 7 Pro 350的能耗比确很强,即便CPU功耗被限制在了24W,整机分数依旧是破了6300分,比我之前测的45W的125H还强了。同样的,前面AI 7 Pro 350在24W下的R23多核为12600分,这也差不多是125H在45W下的成绩,Zen5+4nm工艺的表现确实很OK。
同样的,24W下3Dmark TS的GPU分数为2126分,前代8845在这个功耗下都跑不到2000,能耗比提升确实是挺大的。这颗CPU的上限很高,但是毕竟这台是商务本,追求稳定和静音,所以说策略限制了CPU本身的发挥。
最后简单跑个游戏吧,CS2,1920*1200低画质,能干到132帧。要知道这一代因为大小核设计被很多人认为不适合打游戏,现在在4+4的核心数量下,还被限制在24W功耗,依旧可以保证一定的游戏体验。而且24W这个功耗是掌机的一个黄金功耗,把AI 7 350塞给掌机的话,我感觉是完全OK的,等后面CPU成本下来估计会有不少掌机厂家跟进。
最后就是续航了,这也再一次体现了AI 7 Pro 350强大的能耗比。最佳能效+静音模式下,开启WIFI,屏幕亮度50%,55Wh电池下续航都能跑到15.5小时,电池模式下的性能分数还有5500左右,流畅度是绝对不用担心的,不得不说Strix Point和Krackan Point的低功耗表现确实相比8845H有了相当大提升。
OK,机器测完了,下面是总结时间。
目前测下来,可以看到Ryzen AI 7 Pro 350确实有着相当强的能耗比。不仅CPU性能不错,而且在24W下就能发挥出超过45W的酷睿125H的性能,更是在续航上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办公的常见需求,如Office三件套、多开窗口浏览、本地部署AI应用,甚至是轻度视频剪辑和PS的工作。可以说如果相同价格的话,你又对Windows10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那么AI 7 Pro 350我觉得比8845H是更值得买的产品。
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主要还是这台机器的性能释放多少有些保守了。虽然是商务本追求静音和稳定可以理解,但是看温度的话,感觉放开到30W~35W问题也不大,对CPU本身还可以有一个质的提升,希望后续更新可以放开CPU的功耗上限,让性能表现更好。不过续航表现倒是从侧面说明了戴尔这么做的原因,毕竟55wh电池就可以达成其他家80Wh甚至更大电池的续航,还能保证日常的使用体验,只能说有得有失吧。
感谢观看
来源:啊剑谈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