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上海中标学校午餐最多的一家公司因为瞒报食品安全被调查,这家公司叫上海绿捷食品,经过网友的深挖,发现它和知名的上市公司新希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近上海中标学校午餐最多的一家公司因为瞒报食品安全被调查,这家公司叫上海绿捷食品,经过网友的深挖,发现它和知名的上市公司新希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家公司的股权架构非常复杂,是新希望刘永好氏家族(通过家族信托持股KGF)和厚生投资(新希望资本运作平台),其他战略投资者(如淡马锡、ADM、海底捞等)共同参与。
对于饲料巨头新希望来说,受到猪肉价格长期低迷的影响,最近几年并不好过。
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合计盈利超100亿元后,2021年一年亏损就96亿元,差不多把两年利润都亏回去了,2022年继续亏损15亿元。尽管2023年扭亏为盈,但主要靠的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净利润亏损高达46亿元。
一直到2024年,公司才勉强松了口气,在营收暴跌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终于实现了难得的4.7亿元的净利润,然而和超过1000亿元的营收相比,基本还在盈亏平衡线上。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猪周期,从事生猪生产的企业更是了如指掌。为了避免猪周期严重挫伤养殖企业和养殖户,2021年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进行了修订。该《方案》设定了绿色区域、黄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对生猪的数量进行精准的调控干预。
很多猪企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特别热衷“逆周期”操作。
简单讲,就是在猪肉价格低迷的时候,加大投资,增加产能、建猪舍,等熬到猪肉价格回升的时候实现巨额利润。
这方面做的最娴熟的是牧原股份,公司连续几年持续数百亿资本性支出,通过逆周期操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新希望的逆周期却翻车了。
问题在哪里?
原来,和新希望的营收结构有关。牧原股份以养殖业为主,新希望的核心业务是饲料,养殖业只是占比较低的一少部分业务。
数据来源:iFind
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迎来了久违的新周期,公司全面复苏。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16.25亿元,同比增长4.13%;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2%。
数据来源:iFind
业绩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转正,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87%,同比大幅增长5.49个百分点,增幅达230.46%,带动净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17%提升至1.74%。
分业务线条来看,饲料业务实现收入354.79亿元,同比增长7.88%,毛利率从2024年的4.23%提升至5.38%,增长1.15个百分点;
养殖业实现收入124.72亿元,毛利率表现惊艳,从2024年的10.53%提升至13.20%,增长2.67个百分点,养殖业毛利率的提升幅度远高于饲料业务。
在养殖业营收只有饲料业务三分之一强的情况下,两大板块实现的毛利几乎相同,都是19亿元。
可见公司主要靠养殖业“逆天改命”。
整份半年报,公司最突出的重点,就是降本增效。利润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
1、饲料降本
2025年上半年,新希望饲料销量合计达139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外销料销量1148万吨,同比增长16%。饲料业务贡献了公司68.72%的收入,成为业绩的绝对主力。
国内大客户定制料、代工料销量增长超20%,进入新的增长通道。公司在山东区域针对专业放养公司推出面向放养客户的核心预混料产品,满足其自配饲料需求,带动了销量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优化采购系统,深化战略合作,有效控制了成本。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生产费用,上半年吨费用下降约30元。同时,加强全产业原料采购集中管理,开展进口低价原料及替代原料采购,并与多家国内外优秀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
2、养猪降本
2025年上半年,新希望共销售仔猪205.66万头,肥猪639.28万头,合计844.94万头,实现营业收入108.01亿元;共屠宰生猪164.42万头,实现营业收入35.68亿元。猪产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43.6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27.83%。
公司上半年重大生猪疫病发病率同比降低了60%以上,有力稳定了生产节奏。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主动淘汰低效产能,运营场线成本降至13.1元/公斤,较2024年四季度再降0.3元。公司表示有信心将整体成本降至13元/公斤以内,优秀场线突破12元/公斤大关。这一目标若实现,将显著缩小与行业领先企业的成本差距。
为什么要投资其他领域?
很显然,无论是饲料还是养猪,都太艰辛了。
除此之外,公司进军海外业务。公司海外布局已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多家分子公司,主要在印尼、越南、埃及、孟加拉、菲律宾、缅甸等国家设立饲料工厂。
2025年上半年,新希望的利息支出是10亿元。
一个惊悚的数字。
要知道,公司的净利润也不过7.5亿元。公司忙活大半年,主要是在给银行打工。
疯狂扩张的代价,就是不断激增的资金使用成本,最终紧绷的资金链会影响公司的经营。
数据来源:iFind
对于猪企来说,逆周期的操作主要靠银行贷款。通过高杠杆投入,换取高收益。
结合现金流量表,我们发现公司最大的投入是在2020年和2021年。仅2020年一年,公司资本性支出就高达343亿元。
数据来源:iFind
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大猪企加大投入,借钱修猪舍。
之后就是2021年猪价的崩塌,各大猪企进入寒冬。
当然了,像星空君这样爱吃肉的消费者,实现了猪头肉自由。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