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31》上映那天,影院里此起彼伏的倒抽气声中,有人攥着拳头骂“畜生”。银幕上,石井四郎捏着人体组织笑的样子,让后排观众忍不住踹了座椅——谁能想到,演这恶魔的67岁演员平田康之,竟是个在中国制造了22年“心理阴影”的日本人。
2025年《731》上映那天,影院里此起彼伏的倒抽气声中,有人攥着拳头骂“畜生”。银幕上,石井四郎捏着人体组织笑的样子,让后排观众忍不住踹了座椅——谁能想到,演这恶魔的67岁演员平田康之,竟是个在中国制造了22年“心理阴影”的日本人。
2003年他第一次演伊藤博文时,还只是个来中国工作的普通上班族。那时他连中文都说不利索,每次对戏前都要把台词用罗马音标好,休息时还拉着群演请教中国人对伊藤博文的历史印象,就怕演得太浅,对不起那段历史。为了找准角色的狠劲,他翻遍了明治时期的史料,连吃饭都在练鞠躬的角度。结果戏一播,有人在网上骂“这鬼子演得太真,看得想砸电视”,也有人说“能把历史人物演活,比只会瞪眼的演员强”。没人知道,那时的平田康之,正背着家族的秘密——他父亲曾是侵华日军第16师团的士兵,手上沾过南京百姓的血。
直到2005年去哈尔滨731陈列馆,玻璃柜里泛黄的实验报告、受害者的破衣服,让他在展厅里蹲在地上哭了半小时。后来他在采访里提过这事,有人在评论区骂“装什么好人?你爹的罪凭你演几场戏就想抹掉?”,也有人语气软下来“至少他敢看这些,比那些否认历史的日本人强”。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接所有找他演日军反派的戏,哪怕片酬比其他角色低一半。
2015年《伪装者》播的时候,他演的藤田芳政跟胡歌对戏,眼神里的阴狠让观众恨得牙痒。胡歌后来在采访里提过,平田康之会主动和他聊角色背后的历史,“他不是在演一个符号化的坏人,而是想让观众知道,这种恶是怎么来的”。有网友截了他下毒的片段发网上,底下评论炸开了锅:“这老鬼子演技绝了,看得我手心冒汗”,可转头就有人呛“再厉害也是演鬼子,赚的是中国人的钱,骨子里还是日本人”。他没回应,只是在片场反复跟导演确认“这个眼神够不够狠?能不能让观众记住这段历史”。
2016年演冈村宁次时更糟,有日本右翼在网上扒他的住址,寄带血的731照片过来,骂他“叛国贼”“丢日本人的脸”。那段时间他出门都要戴口罩,可拍戏时还是坚持不用替身,连被“八路军”按在地上打的戏份,都要求真打。有人说“他这是活该,谁让他帮中国拍抗日剧”,但也有剧组工作人员晒出他的剧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连角色咳嗽的频率都标得清清楚楚,底下有人评论“不管为了啥,这敬业劲没话说”。
2025年拍《731》时,他为了演好活体解剖的戏,提前三个月啃完8000页解密档案,还特意去731遗址待了三天。零下25度的天,他站在当年的实验室旧址里,手冻得发紫还在记笔记。有场戏要还原石井四郎给部下训话的场景,他特意找了历史学者确认当时的语气,拍完后还拉着导演说“是不是太凶了?我怕观众只看到恶,忘了这背后的历史教训”。拍摄那天,道具组用了真实的动物内脏,他演完当场就冲进卫生间吐,脸色白得像纸。有观众在映后会说“看他演的石井四郎,我半夜都做噩梦”,可马上有人接话“他就是靠这个赚钱!哪天他回日本说句否认历史的话,你们就等着被打脸吧”。
更让人争议的是他“赎罪”的说法。他把《731》的部分片酬捐给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还去日本中学讲731的真相,结果被右翼学生扔矿泉水瓶。有人夸他“有良知,敢跟自己国家的恶人对着干”,也有人冷笑“赎罪?他不过是拿这个当噱头,真有良心怎么不早点站出来”。去年他在东京机场被两个男人围堵,臭鸡蛋液顺着羽绒服往下滴,他攥着登机牌没还手,只是鞠躬说“我只是想让更多人记得历史”,这段视频传到网上,有人心疼“这么大年纪还遭这罪”,也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是他自找的”。
现在67岁的平田康之,还是会接日军反派的戏。有人问他会不会累,他说“只要还有导演找我,只要观众还能通过我的戏记住那段历史,我就演”。网上对他的争论从来没停过,有人说他是“用表演赎罪的好人”,有人说他是“赚黑心钱的演员”,可不管怎么骂怎么夸,他每次演完反派,都会对着镜头深深鞠躬——没人知道,他鞠躬的时候,是在给角色道歉,还是在给那段沉重的历史道歉。
来源:历史实战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