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的一段话:“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让自己不快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22:06 1

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闹钟没响迟到被扣钱,生气;中午点外卖送错餐,窝火;晚上回家跟家人拌嘴,郁闷……躺在床上忍不住感叹:“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一点都不快乐!”

嘿,你的不快乐是“自找”的!这句话点醒了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闹钟没响迟到被扣钱,生气;中午点外卖送错餐,窝火;晚上回家跟家人拌嘴,郁闷……躺在床上忍不住感叹:“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一点都不快乐!”

且慢!今天读到一句话,宛如一盆冷水浇头:“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这话乍听刺耳,细想却让人醍醐灌顶——原来我们的情绪开关,一直握在自己手里。

情绪过山车,谁在驾驶?

堵车时,有人方向盘拍得震天响,有人却悠哉听着有声书;工作失误挨批,有人整周垂头丧气,有人当晚就制定改进计划。同一件事,反应为何天差地别?

古人对此早有洞察。苏轼被贬至瘴疠之地的岭南,却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洒脱诗句。他在《定风波》中的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更是道破了情绪选择的玄机:外界风雨大作,我自缓步高歌!

现代心理学把这称为“情绪ABC理论”:触发事件(A)只是引子,真正的关键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B),这才直接导致了情绪结果(C)。就像电脑键盘,敲下A键,屏幕上显示什么,取决于你安装的是中文输入法还是英文输入法。

你的快乐,何必外包?

问题在于,我们常常无意中把情绪遥控器“外包”了——老板的脸色决定我们的自信,伴侣的语气左右我们的心情,甚至陌生人的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怀疑人生。这岂不是把自己变成了情绪的提线木偶?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世界如何呈现,取决于我们内心的解读。就像同一杯半满的水,有人看到的是“只剩一半”,有人庆幸“还有一半”。

记得有次我熬夜准备许久的方案被客户否决,当时感觉天都塌了。但转念一想:至少客户指出了具体问题,这不比石沉大海强?这份经验下次能用在新项目上!这么一想,挫败感顿时变成了升级打怪的动力。

做自己的贵人,从“情绪断奶”开始

“人生最好的贵人是努力向上的自己”,这句话绝非鸡汤。真正的成熟,是完成“情绪断奶”——不再指望别人为你提供情绪价值。

如何拿回情绪主动权?我试过这几招,亲测有效:

1. 情绪“暂停键”:怒火中烧时,先深呼吸三次,问自己:“这个反应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

2. 认知“换镜头”:遇到糟心事,试着像导演一样换个角度“拍摄”。被批评是“打击”还是“免费私教课”,全看你用什么镜头。

3. 每日“小确幸”清单:睡前记录三件当天值得感恩的事,哪怕是地铁上有座位这种小事。训练大脑关注光明面。

李白一生坎坷,却始终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是因为他运气好,而是他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态度。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从今天起,不妨把自己想象成情绪的导演而非演员。外界给你什么样的剧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演绎。记住:全世界都可能放弃你,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随时可以重启人生的剧情。

你的快乐,终归要自导自演。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做个拍喜剧片的导演吧!

来源:刘师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