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杨浦这场讲座这样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21:23 1

摘要:日前,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讲座——“复杂的科学时代需要复杂性思维”,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家睿教授携《新科学时代的思考》一书作精彩分享。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众多科学爱好者参与。

日前,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联合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讲座——“复杂的科学时代需要复杂性思维”,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家睿教授携《新科学时代的思考》一书作精彩分享。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众多科学爱好者参与。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吴教授从复杂性思维切入,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的视角,引领读者深入理解当代科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

讲座伊始,吴教授回顾了20世纪科学研究的主流思想——“还原论”。他指出,该理论试图将复杂的生命系统拆解为简单的分子和基因进行研究,认为只要彻底了解部分,就能理解整体。这种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人类与癌症斗争了40余年仍未取得根本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命并非简单的‘零件拼凑’,而是一个由多层次、多维度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网络。”21世纪的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大数据”和“系统性”研究的新时代,传统的、碎片化的研究方式已无法应对生命现象的本质复杂性。因此,科学家必须拥抱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复杂性思维”

而如何实践复杂性思维?吴教授形象地将现代科学家所需的技能比喻为“十八般武器”。这不仅包括传统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经典武器”,更涵盖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新武器,以及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等“另类武器”。

“我们必须从全局视角出发,整合多维度数据,才能真正解析生命规律。”吴教授介绍,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大科学项目,正推动着研究策略从“假设驱动”向“大数据驱动”转变。他举例指出,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通过收集50万人的健康数据,已支持了全球超过6000个研究项目,发表了上万篇论文,这正是大数据开放性和强大威力的体现。面对一个日新月异、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世界,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要主动培养复杂性思维的习惯,提升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未来的变革。

“‘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天翻地覆,而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大的变化。只有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吴教授总结道。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次了解前沿科学思想的宝贵机会,也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静思讲坛”杨浦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下设品质讲座项目,未来该项目将继续邀请行业名家解读行业前沿,引领阅读新风。

来源:上海杨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