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刺耳的评价像火星一样,瞬间点燃了舆论,然而当大众的目光被吸引过来,拨开这层八卦的浮沫,才发现底下真正令人心惊的,是一个名叫程俊年,网名“古二”的年轻人,对他参与创作的《繁花》剧组发起的,关乎尊严与生存的指控。
真的要对文艺圈那些知名人物祛魅了。
谁能想到,距《繁花》大火仅过去两年时间,《繁花》剧组上下却被一条突然爆出的录音给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大导演被曝剥削、压榨患病员工,到知名编剧被曝强占他人劳动成果,再到患病员工迟迟无法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在业内口碑皆有,还获奖无数的《繁花》剧组,为何会在那副光鲜的外表下,藏有着如此丑陋的一面?
风暴的引爆点,并非那位身患渐冻症的青年编剧程俊年的血泪控诉,而是录音里几句关于陈道明和靳东的闲聊八卦。
在私下场合,署名编剧秦雯评价陈道明“努力把自己拗得很洋气”,却难掩“实际很土气”的底色,聊到靳东时,言语间更是夹杂着脏话。
这些刺耳的评价像火星一样,瞬间点燃了舆论,然而当大众的目光被吸引过来,拨开这层八卦的浮沫,才发现底下真正令人心惊的,是一个名叫程俊年,网名“古二”的年轻人,对他参与创作的《繁花》剧组发起的,关乎尊严与生存的指控。
录音里,导演王家卫毫不掩饰地说,程俊年这个人,“又能当助理,又能写剧本”,用起来实在“划算”,这份“划算”背后,是程俊年2019年入组后,拿着每月仅3000元的薪水,却要承担导演助理、生活助理和核心剧本创作的三重重压。
他不仅要处理杂务,甚至可能要在厨房切菜声的背景音中,构思着剧中阿宝与李李的商战风云,为了写好这条至关重要的商业线,他自掏腰包购买资料,四处请教股票与外贸领域的专家,可以说,他为剧本的骨架倾注了全部心血。
然而,在权力上位者的眼中,这些付出似乎只是一种可以随时替换的功能,当剧本创作完成,程俊年的利用价值即将耗尽时,录音中秦雯向王家卫建议,可以解雇他了,这种用后即弃的“工具人”思维,冰冷得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早在2024年1月香港《明报》就报道过一个极为相似的故事,另一位匿名编剧控诉,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思路,在被王家卫多次否定后,竟然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最终的成片里,而他,连一个署名都没有得到。
因为人微言轻,那次维权最终不了了之,历史的重复上演,似乎在暗示,这种对底层创作者的价值榨取,或许并非偶然的疏忽,而是一种已经模式化的行业潜规则,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其价值就这样被随意定义和无情剥夺。
录音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那些精心包装的“大师”光环,让我们看到了幕布背后那个不那么光鲜,甚至有些难堪的现实,台上与台下,呈现出一种令人错愕的割裂。
秦雯,这位站在白玉兰奖领奖台上,宣称自己写下上百万字剧本的“最佳编剧”,在录音中的形象却截然不同,当程俊年凭借专业知识构建出硬核的商业情节时,得到的反馈却是来自秦雯的要求:“写简单点”。
这句轻描淡写的话,与她“百万字”的豪言壮语形成了巨大的讽刺,真实的创作流程也随之浮出水面:程俊年负责搭建专业且复杂的框架,而秦雯则在他“简化”后的基础上,进行填充和细化。
而那位声名显赫的导演,在录音里也展现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王家卫亲口承认,秦雯并不擅长处理商业戏份,需要程俊年这样的角色来“补位”,这番话暴露的,与其说是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不如说是一种资源调配上的实用主义。
最具冲击力的,莫过于录音中那段清晰可闻的“切菜声”,这个声音细节,将一个核心故事的奠基人,与琐碎的厨房杂役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它无情地击碎了外界对于文艺创作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想象,将一个年轻创作者在名导剧组中的真实处境,赤裸裸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这种日常的屈辱感,远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具杀伤力,它告诉我们,在某些光鲜亮丽的创作团队里,人的尊严和创作的价值,可能还不如一顿准备好的饭菜来得重要。
压不住的怒火面对汹涌的舆情,剧组方面的应对堪称一场灾难性的公关教学,他们不仅没有平息风波,反而用一种近乎傲慢的姿态,亲手点燃了第二把火。
今年9月23日,《繁花》剧组终于发布了一纸声明,但这篇声明,通篇都在谴责前工作人员的“偷录”行为,对于外界最为关切的劳动压榨、报酬不公、署名权侵占等核心指控,却选择了避重就轻,一笔带过。
这种只谈程序不谈实质的做法,在公众看来,无异于一种变相的恐吓和傲慢的蔑视,网友们显然并不买账,愤怒的情绪反而被进一步激发。
紧接着,更具压迫性的操作上演了,就在剧组发声之后不久,程俊年的爆料账号便遭到了封禁,这种试图让弱势者彻底噤声的霸道行为,彻底引爆了民意的反噬,公众将其解读为一种仗势欺人的权力压制。
剧组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信誉早已在公众心中打了折扣,程俊年并非一时冲动,早在2023年《繁花》播出后,他就已经开始在网络上断断续续地为自己发声,再加上那位匿名编剧的先例,大众心中早已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最终,剧组试图掌控的官方叙事彻底崩盘,公众宁愿相信一个手握录音、身患重病、持续抗争的弱者,也不愿再理会那个高高在上、语焉不详的权威声音。
《繁花》“录音门”事件,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行业纠纷,它像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了看似繁华的文艺圈脸上,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那些被光环所遮蔽的权力生态,以及对创作者最基本的尊重问题。
当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因为身患重病,他的高强度付出被当成廉价的“性价比”,当他的核心贡献可以被轻易抹去,他的声音可以被随意封禁,这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行业的创作根基。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公平的分配机制,一个能切实保障创作者权益的健康体系,每一个创作者的付出,都应该被看见、被承认,而不是被简化为那个刺耳的词——“划算”。
信息源:
《编剧“古二”账号被封,《繁花》剧组再回应:程某某为前期资料收集小组成员,其发布的文章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杭州日报2025-09-23
《编剧古二账号被封》红星新闻2025-09-23
《编剧“古二”账号被封,《繁花》剧组再回应》大象新闻2025-09-23
《电视剧《繁花》发声明:程某某为前期资料收集小组成员,不存在担任编剧情况,此前程某某控诉被王家卫导演压榨,署名权被剥夺》极目新闻2025-09-23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会发光的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