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人到年入千万的富豪作家,马伯庸是怎么炼成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20:38 1

摘要:在当今的文学和影视领域,马伯庸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作品,如《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长安的荔枝》等,不仅在图书市场上畅销,还被成功改编为影视作品,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和口碑。

在当今的文学和影视领域,马伯庸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作品,如《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长安的荔枝》等,不仅在图书市场上畅销,还被成功改编为影视作品,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和口碑。

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到年入千万的富豪作家,马伯庸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于广大热爱写作的文学爱好者来说,他的成功之路,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启示。

1980 年,马伯庸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父母都是工程师。由于父母工作的缘故,他的童年在不断的迁徙中度过。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环境,虽使他缺少固定的朋友和社交圈,却为他打开了通往书海的大门。他在桂林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期间对书籍的热爱愈发强烈,涉猎广泛,从科幻到历史,从文学到哲学,几乎无所不读。

1999 年,19 岁的马伯庸前往上海读大学。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进入了互联网的世界,人生中第一个登录的论网络坛,叫 “黄金狮子旗”。当时网费昂贵,为了能上网,他经常省吃俭用,饿着肚子,只为周末能在网上畅游一个小时。

与当时很多人去网络聊天室不同,马伯庸只钟情于文学论坛。看到别人写的好作品,他会用 3.5 英寸软盘拷贝下来,拿到学校机房里,细细品读,越读越觉得新鲜。

机缘巧合下,马伯庸开始以玩票的心态,在论坛发表文章。起初,他的写作之路并不顺遂,常遭网友吐槽和奚落,但他不气馁,还是乐此不疲地继续写。他的文字充满奇趣,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人的幽默与机智,逐渐吸引了一批忠实读者。

2004 年,马伯庸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经管系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尽管工作忙碌,他却从未放弃写作梦想,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首部长篇小说《风起陇西》。这部小说融入了他对三国历史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理解,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

从小热爱《三国演义》的他,通过游戏、评书、电视剧等多种方式接触三国文化,这些经历,为《风起陇西》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灵感。同年,他的科幻作品《寂静之城》,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项 “银河奖”,他也借此正式踏入文坛,并获得业界认可。

在外企工作的日子里,马伯庸虽有着稳定体面的收入,但内心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却如被掩埋的清泉,一直暗自汩汩流淌。终于,在 2015 年,马伯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辞去外企工作,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这一决定,并非冲动之举,而是他深思熟虑后,对文学梦想的勇敢追逐。这个时候,他几部作品的畅销,收入已经完全支撑得起他几年不用上班了。

当然,成为全职作家后,马伯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平衡写作和生活,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时间,每天固定八点钟到工作室,下午五点钟接孩子放学,这期间,他至少写作 3000 - 4000 字。

他背一个黑色双肩包,里面装着电脑,无论在人声嘈杂的咖啡馆,还是人来人往的候机厅、候车室,都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这种高度自律和对写作的执着,使他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

马伯庸的成功,离不开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擅长挖掘历史中耐人寻味的真实细节,并将其与推理悬疑相结合,在历史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中找到平衡。

例如,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他以唐朝天宝三年为背景,对古城、器具、服装和饮食等方面的描写,都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还配有一幅唐朝天宝年间手绘的长安地图。在此前提下,他运用想象力,演绎出一段精彩的历史悬疑破案故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除了对历史的深入挖掘,马伯庸还擅长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故事。他认为从小人物的视角,了解历史细节,能让作品更加真实生动,避免在谈论大政策、大趋势时,失之空泛。在《长安的荔枝》中,主角李善德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却被卷入了一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

通过李善德的经历,读者不仅看到了他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拼搏,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官场的复杂和民生的百态。这种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使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共鸣感。

马伯庸惊人的阅读量,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曾形容自己有 “阅读焦虑症”,一年至少读 2000 万字。他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充电,无论是在上班途中,还是在午休间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

在创作《长安的荔枝》之前,他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查找唐代生活史、法律史、财政史等资料,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正是因为有了海量的阅读,他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素材库,当灵感乍现时,能够迅速将之前阅读的碎片,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版图。

马伯庸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从打工人到富豪作家的转变,是他多年来坚持阅读、勤奋写作、勇于创新的结果。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对写作充满热爱,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就有可能在文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来源:作家杨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