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雾罩中农舍前,一道消瘦的身影已扶着门框等候,这正是我们要探访的吴大哥(化名)。“可把你们盼来了!”他声音带着呼吸不畅的喘息。握手时,我触到一片湿冷—这是长期缺氧、循环功能衰退的信号。
雨织山雾绕,盘山路崎岖,这是我第二年来到桂东县开展省级巡回医疗工作,作为一名深耕尘肺病护理的护士长,我对这片土地上的牵挂与坚守,早已刻进我的日常。
雾罩中农舍前,一道消瘦的身影已扶着门框等候,这正是我们要探访的吴大哥(化名)。“可把你们盼来了!”他声音带着呼吸不畅的喘息。握手时,我触到一片湿冷—这是长期缺氧、循环功能衰退的信号。
血氧跌破80%、心率飙至105次/分。我立即将家用制氧机与无创呼吸机进行联合接入,为他提供更有效的呼吸支持。
半小时的守护,血氧攀升至92%、心率降至82次/分。吴大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深深地叹了口气。这就是双机联动开启生命急救战的日常写照。
便携制氧机、家用供氧机、无创呼吸机,“三件套” 是矽肺病患者的“老伙计”。日间携“便携款”挪步,居家靠“家用款”供氧,夜伴呼吸机闯难关,这就是吴大哥的简单日常。这“三件套”是他维持生命的重要支撑,更是他与矽肺病抗争的有力见证。
吴大哥因为病情严重,每年需要多次住院治疗,早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妻子一人身上,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贫困的家庭。这就是尘肺病家庭的真实写照。
针对吴大哥情况,我们开展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详细演示了“三件套”设备的正确清洁和消毒方法,特别是呼吸机管路的日常维护,并通过示范、跟练的形式指导吴大哥掌握正确的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我们还向吴大哥推送了缓解焦虑、放松身体的疗愈音乐,让他可以配合练习,让呼吸康复训练效果提升。
整个指导过程中吴大哥虽然动作缓慢,身体有些吃力,但他一直紧紧跟随着我们练习,不愿意听漏一个字,错过一个动作细节。他的眼神中始终透露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康复的坚定信念。
雾散云开天光亮,吴大哥夫妇扶门挥手,笑里藏暖眼角含情地送我们离开。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医疗支援不止是技术托举,更是希望播种与温暖传递。未来的日子,我将持续以专业之手纾解病痛,用赤诚之心传递暖意,不负护理初心,守好健康守护路,让医光遍洒山乡,护持生命向阳而生。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