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个AI岗位抢2个人!这些企业开出9万月薪仍留不住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20:30 1

摘要:要么是晒出令人瞠目的入职通知书,要么是隐晦地抱怨“猎头电话接到手软”。

高薪背后,是人才的极度稀缺。

然而,狂欢之下,AI人才也暗流涌动。

“昨天收到HR的邮件,薪资数字我反复看了三遍。”

一位刚拿下某大厂AI算法岗的朋友说。

他眼神中藏不住喜悦,又带点恍惚。

如果你身边有从事AI的朋友,最近大概率会被他们的朋友圈刷屏。

要么是晒出令人瞠目的入职通知书,要么是隐晦地抱怨“猎头电话接到手软”。

AI人才争夺,在科技圈悄然进行。

爆发式增长

脉脉最新发布的《2025年AI人才流动报告》,描绘的画面近乎疯狂。

今年1月至7月,AI新发岗位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

简历投递量,更是暴涨11倍。

薪酬水平,随之水涨船高。

这期间,AI新发岗位的平均月薪达到了61,475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33%。

应届生更是受到优待。

脉脉平台上,超过一半的AI相关应届生岗位月薪,直接开到了5万元以上。

这分明是在抢谁能先人一步。

在AI世界,算法类人才更是稀缺。

报告显示,在人才紧缺度TOP20的榜单中,“算法”岗位彻底霸榜。

其中“搜索算法”更是稀缺中的稀缺,人才供需比只有惊人的0.39。

相当于每5个岗位,只能抢到2个人才。

“大模型算法”工程师,以招聘指数94.16高居热招岗位榜首。

而高薪岗位榜单中,“AI科学家/负责人”月均13万元的待遇。

大模型算法岗位薪资为68,959元,搜索算法岗位薪资66,720元。

这些岗位也都榜上有名。

企业愿意为这些人才支付高薪酬,正是因为他们需要AI人才。

那么,都是谁在AI人才市场,疯狂招兵买马?

从新发AI岗位数量来看,字节跳动(招聘指数29.83)、小红书(18.32)、阿里巴巴(12.25)位列前三,互联网大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但令人惊讶的是,小鹏汽车、自变量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企业,也在争抢AI人才 。

如今,已经形成了“互联网大厂主导+垂类小巨头崛起”的竞争格局。

从薪酬角度来看,企业排名又有了新变化。

微软以平均月薪90,345元位居第一,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89,760元)和跨境电商平台Wish(85,371元)紧随其后。

京东、比亚迪、华为、小米等大厂的新发岗位平均月薪多集中在6.5万-6.8万元区间。

自变量机器人、Momenta等垂直赛道企业,也进入了高薪企业榜TOP20。

不同规模企业的AI化进程,都在显著加速。

2025年1-7月,新经济行业新发岗位的AI渗透率已经超过1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0倍以上。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升。

高薪背后的隐忧

高薪狂欢之下,暗流也在涌动。

AI人才的流动性,远高于其他行业。

报告显示,AI相关岗位员工的平均在职时长仅为2.02年.

显著低于新经济领域人才的平均2.91年。

数据更让人吃惊,62.99%的AI人才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跳槽。

这背后,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AI人才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几乎到“月月有报价,年年要翻番”的程度。

OpenAI前产品副总裁Peter Deng最近发出警告。

“AI人才争夺战”正在扩大薪酬差距。

他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说:“有些人虽然不是研究人员,但觉得自己为产品或公司做出了很大贡献,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但薪酬、限制性股票等方面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团队文化中。

每有一个被众星捧月般追逐的“勒布朗·詹姆斯”(Databricks人工智能副总裁Naveen Rao的比喻),就有一群“坐冷板凳”的球员。

即使他们同样参与了训练和比赛,收入却少得多。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曾警告过,这些极端的“挖墙脚”手段,可能会造成糟糕的公司文化。

“这种预先提供大量有保障薪酬的策略,是你让别人加入的原因。

他们真正关注薪酬,而不是工作和使命,我认为这不会建立起一种伟大的文化。

Meta就是一个最近的例子。

今年6月,扎克伯格正式成立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主打“个人超级智能”。

并且拿出上亿薪酬,招贤纳士。

然而,仅两个月后就爆发人才断流。

据报道,已有至少8位研究员、工程师、产品负责人离开。

部分长期员工甚至直接跳槽至竞争对手。

面对如此局面,企业也开始调整策略。

未来,从抢人到育人,从广撒网到精准匹配。

商汤科技首席人力资源官张春娟指出,当前AI人才竞争正从广撒网的争夺,转向精准匹配的深耕。

本质是企业面向未来技术壁垒与商业价值的战略投资。

随着企业AI应用加速,非技术岗位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2025年1-7月,AI领域新发非技术类的岗位量,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7.74倍。

产品、运营与设计,成为非技术岗位的三大热招方向。

这意味着,AI正从一个纯技术领域,转变为需要全方位人才。

在值得去AI雇主的排行榜(9月1日排名)中,前三名分别是字节跳动(脉脉雇主指数78126)、腾讯(74345)、京东(72253)。

互联网大厂占据最多份额。

小米、华为、vivo、小鹏汽车、OPPO等企业也跻身前二十。

除了高薪之外,企业文化、发展空间和雇主品牌,正在成为吸引和留住AI人才的关键因素。

人才与时代,互相成就

这场人才争夺战,是薪酬的竞争,也对对技术的期待。

以前AI写代码是在修路,现在AI技术是在造火箭。

虽然压力大了,但那种推动技术边界的感觉,无可替代。

AI的未来,真正留住顶尖人才的,从来不只是薪酬。

还有那种参与创造历史的使命感。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

而它的结果,决定AI未来最终的模样。#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新华网》:报告显示AI领域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人才争夺战延伸至校招

2.《证券时报网》:AI新发岗位最热“5岗争2人”

3.《每日经济新闻》:大厂疯抢AI人才!报告:字节跳动、小红书、阿里巴巴岗位最多 搜索算法“5岗争2人”

4.《财联社》:OpenAI前副总裁:“AI人才争夺战”正导致薪酬差距越来越大!

来源:步凡寻光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