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8 个 “离谱却真实” 的历史事件:从导弹邮运到首个人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0:05 1

摘要:探索历史中独特的方面往往需要你富有洞察力。这些内容能展现过去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会颠覆你此前对历史的认知。有时,换个视角看待历史,能让你更贴近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感受到更鲜活的人文气息;当然,也有些历史事实会印证你一直以来的猜想。

探索历史中独特的方面往往需要你富有洞察力。这些内容能展现过去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会颠覆你此前对历史的认知。有时,换个视角看待历史,能让你更贴近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感受到更鲜活的人文气息;当然,也有些历史事实会印证你一直以来的猜想。

历史长河中充斥着离奇的故事、古怪的趣闻,以及关于人物、地点与事件的精彩细节。这些信息听上去荒诞不经,让人难以相信 —— 但稍加考证便会发现,它们全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 “像编的却真实存在” 的历史事实吧。

出生于法国、在美国长大的牙科医生奥古斯特・瓦拉迪耶,在一战爆发前几年一直在巴黎工作。起初,他主动提出要为法国士兵提供牙科服务,但士兵们对此并不感兴趣。无奈之下,瓦拉迪耶转而联系了英国红十字会 —— 这次,对方接受了他的提议。

曾与瓦拉迪耶共事、且在一战期间开创面部重建手术的医生哈罗德・吉利斯爵士回忆道:

“在布洛涅,有个身材魁梧、金发碧眼、面色红润的男人,他把自己的劳斯莱斯改造成了移动牙科诊所,里面装着牙科椅、牙钻和必需的重金属器械。这个男人就是奥古斯特・瓦拉迪耶。他开着车四处奔波,几乎给英国总部所有士兵的剩余牙齿都做了黄金补牙。”

瓦拉迪耶将自己 1913 年款的劳斯莱斯 “银魂”(Silver Ghost)改装成了移动牙科诊所。汽车后座不仅有牙科椅,还配备了包括手术器械在内的全套诊疗工具。这辆车于 2013 年被拍卖,最终以 71.83 万英镑的价格成交。

此外,瓦拉迪耶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军队争取到了更多资源。吉利斯爵士表示:

“当将军们坐在他的牙科椅上时,他趁机说服他们建立一个整形外科与颌骨治疗部门…… 这个部门的建立为后来整形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能言善辩、性格温和的奥古斯特・瓦拉迪耶。”

1915 年,瓦拉迪耶还助力维梅勒医院建成,并向该医院捐赠了大量个人医疗设备。

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苏美尔人使用楔形文字记录信息,而 “库希姆”(Kushim)这个名字就以签名的形式出现在当时的文献中。从记载这个名字的文献来看,名为库希姆的人负责管理酿造啤酒所需的原料。其中一份关于大麦的文献中写道:

“29086 单位大麦,37 个月,库希姆。”

历史学家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37 个月内交付了 29086 单位大麦”。库希姆很可能是一名会计,或是专门负责记录啤酒酿造原料与物资的人员。

目前尚不清楚 “库希姆” 这个名字的含义,但在希伯来语中,“Cush” 有 “黑色” 之意。因此,“库希姆” 有可能是 “黑头人”—— 苏美尔人似乎这样称呼自己。无论如何,这个名字出现在如此早期的文献中,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有记录的名字。

公元前 46 年,罗马皇帝尤利乌斯・凯撒推行历法改革,期间引发了广泛混乱。凯撒希望将历法与太阳年对齐,但为了实现这一过渡,公元前 46 年被设置为 15 个月,而非通常的 12 个月。

凯撒推行改革的原因是,在他掌权时,罗马历法已混乱不堪。由于当时的历法融合了农业、阴历与宗教计算方式,罗马历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曾记载:“收获节不在夏季,葡萄收获节也不在秋季。”

苏维托尼乌斯还解释道,凯撒 “将一年调整为 365 天,使其与太阳运行周期一致;废除闰月,并规定每四年增加一天。此外,为了让正确的计时从下一个 1 月 1 日(罗马历法中的朔日)开始,他在 11 月和 12 月之间额外增加了两个月;因此,推行这些调整的这一年,加上按旧制本就该有的闰月,总共包含 15 个月。”

新增的 “闰月” 名为 “梅塞顿月”(Mercedonius),但并未沿用太久。不过,这一整套变革并没有让所谓的 “混乱之年” 变得更清晰。正如历史学家海伦・帕里什所说,公元前 46 年后,“罗马的历法才终于变得和我们如今熟悉的历法有些相似”。

美国并非首个考虑用火箭运送邮件以实现快速投递的国家 —— 早在 1810 年,德国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就提出过这一想法。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接纳了格哈德・祖克的提议,开展火箭邮运实验,甚至发行了由英国火箭联盟制作的邮票。

美国的火箭邮运实验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但首次成功投递直到 1936 年才实现。当时,有人尝试在纽约与新泽西州之间用火箭运送信件,证明了导弹邮运的可行性,但这些尝试均由民间人士发起。

直到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才与美国邮政部(当时名为 “邮政部”)正式合作开展导弹邮运项目。1959 年 6 月 8 日,邮政部长阿瑟・E・萨默菲尔德在距离佛罗里达州海岸 100 多英里的 “巴贝罗号” 潜艇上,监督了唯一一次成功的导弹邮运投递。

此次投递使用的是可携带核武器但未装弹的 “雷古勒斯” 导弹,导弹上搭载了约 3000 件邮件。大约 22 分钟后,导弹抵达佛罗里达州梅波特,印证了萨默菲尔德此前的断言: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 邮件将能通过制导导弹,在几小时内从纽约送达加利福尼亚、英国、印度或澳大利亚。”

然而,导弹邮运始终未能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行性,且用于常规邮件投递的成本过高。因此,这次首次成功的导弹邮运,最终也成了最后一次。

1520 年 6 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共同参加了一场名为 “金缕地会议” 的锦标赛。这场盛会本是为了促进英法两国建立友好关系而举办。

锦标赛在法国北部举行,场面盛大华丽。亨利与弗朗西斯表面上遵循礼仪、相敬如宾,但两人骨子里都好胜心极强,渴望在体育项目中战胜对方。除了其他贵族,两位国王还亲自参与了马上长枪比武、射箭等项目。当亨利向弗朗西斯挑战摔跤时,27 岁的英国国王与 25 岁的法国国王展开了较量。

历史学家格伦・理查森记载,两人 “短暂扭打后”,弗朗西斯 “用一招‘布列塔尼式摔法’(一种快速的髋部投掷动作)将英国人摔倒在地”。

理查森还补充道,亨利倒地后起身时,“似乎设法保住了颜面,但对于一个对自己的男子气概与身手极为自信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相当尴尬的时刻。”

亨利的失利与难堪引发了一些争议,甚至有人质疑这场摔跤是否真的发生过。不过,比赛结束后,亨利与弗朗西斯的关系似乎并未受影响,两人还一起共进了晚餐。但就在不到两年后,亨利八世便联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向法国宣战。

2009 年,《中情局诡计与欺骗手册》再版发行,这本书的原版是冷战时期中情局特工的指导手册。该手册最初由魔术师约翰・马尔霍兰于 1953 年编写,旨在教美国间谍如何实施诡计、欺骗对手,并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传递信息。

马尔霍兰在书中(由 H・基思・梅尔顿与罗伯特・华莱士整理出版)提供了诸多技巧,其中包括:当间谍能 “彼此靠近到 15 英尺(约 4.6 米)左右” 时,如何用鞋带传递信号。手册中写道:

“将鞋带对折,穿过靠近脚背(即朝向脚趾)的鞋眼。首先,将鞋带剪成两段。然后,将其中一段的末端从鞋内侧向上穿过一个鞋眼,跨过脚背,再从对面的鞋眼向下穿出。另一段鞋带也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但从相反方向开始。当剪断的两端仍在鞋外时,用活结将每一端分别系在另一段鞋带上。接着拉紧鞋带末端,让两个活结都进入鞋内,且分别靠近一个鞋眼。之后,再用常规方式将鞋子系好即可。”

马尔霍兰指出,这种双层鞋带的设计十分隐蔽,除非有人特意检查,否则很难发现异常。

无需传递具体信息或信号时,只需用特定方式系鞋带,就能起到识别身份的作用。手册中配有示意图,但鞋带的图案及其含义需要间谍提前约定好。

1975 年的经典电影《大白鲨》讲述了一条凶猛鲨鱼在美国东海岸肆虐的故事。片中,昆特(罗伯特・肖 饰)向马丁・布罗迪(罗伊・谢德 饰)与马特・胡珀(理查德・德雷福斯 饰)讲述了自己二战时期的经历,其中重点提到了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巡洋舰 —— 这艘军舰在 1945 年 7 月运送原子弹部件后沉没。

昆特在故事中说道:

“长官,日本潜艇向我们发射了两枚鱼雷。当时我们正从天宁岛返回莱特岛,刚送完那颗炸弹 —— 就是广岛那颗原子弹。1100 名船员落水,军舰在 12 分钟内沉没。”

随后,他谈到了鲨鱼: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才看到第一条鲨鱼…… 但我们不知道,因为这次炸弹运输任务高度机密,根本没人发求救信号。他们甚至过了一周才发现我们失踪了…… 你知道鲨鱼最可怕的是什么吗?它的眼睛毫无生气,漆黑一片,像玩偶的眼睛。它朝你扑过来时,看上去毫无生命…… 直到它咬到你…… 海水被染成红色,不管大家怎么挣扎、怎么喊叫,鲨鱼还是会蜂拥而至…… 把人撕成碎片。”

昆特还描述了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以及自己最终获救的经历:

“你知道吗?到第一个黎明时,我们已经失去了 100 人。我不知道有多少鲨鱼,可能有上千条。但我知道,平均每小时就有 6 名士兵丧命。周四早上,长官,我碰到了我的一个朋友,来自克利夫兰的赫比・罗宾逊…… 我以为他睡着了,伸手想去叫醒他。他在水里上下浮动,像个陀螺一样翻倒着。你知道吗?他的腰部以下已经被鲨鱼咬掉了。胡珀先生,到了第五天中午,一架洛克希德‘文图拉’式飞机发现了我们,它低空盘旋,看到了我们…… 所以,1100 人落水,最后只活下来 316 人,其余的都成了鲨鱼的猎物。那是 1945 年 6 月 29 日。”

昆特的故事在很多方面都与史实相符。《大白鲨》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他也是《拯救大兵瑞恩》等二战题材影片的导演(不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这段独白究竟由谁撰写)。真实的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确实沉没了,船员们在海上漂流多日才获救,期间一直被鲨鱼环绕。船上约 1100 人中,最终只有 316 人幸存。

不过,昆特的讲述也存在几处误差:“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运送的并非完整的原子弹,只是原子弹部件;军方确实延迟发现了军舰失踪,但并未延迟一周;此外,船只沉没的时间并非 1945 年 6 月 29 日,而是 7 月 30 日。

重信根岸(Shigeichi Negishi)并未将自己的发明称为 “卡拉 OK 机”,但他确实研制出了这一设备的首个原型。根岸发明它的初衷并非帮助他人唱歌,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歌声更好听。

根岸在东京拥有一家电子公司,他发现自己唱歌时总是跑调,于是便将一台 8 轨磁带播放机改装成了能帮自己校准音准的设备。他将这台设备命名为 “斯帕科盒”(Sparko Box),并解释道:“我在汽车音响上加装了一个麦克风输入端,做出了一个类似点唱机原型的东西。”

根岸意识到自己的发明颇具潜力,于是在 1967 年将其推向市场。很快,“斯帕科盒” 便出现在日本的酒吧和餐厅里。到了 1971 年,商人兼音乐家井上大辅推出了自己的 “8 轨点唱机”,此时 “卡拉 OK”(意为 “无人伴奏的管弦乐”)的雏形已逐渐流行。而首个正式的卡拉 OK 系统,则归功于菲律宾人罗伯托・德・罗萨里奥 —— 他在 1975 年发明了 “伴唱系统”(Sing-Along-System)。

1974 年 8 月 8 日中午左右,理查德・尼克松吃了菠萝、农家奶酪和牛奶,几小时后,他便宣布辞职。这顿饭被盛在银盘里呈上,一直被认为是他作为总统的 “最后一餐”—— 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瑞安・凯勒曼曾形容这张 “菠萝、农家奶酪配牛奶” 的照片 “既伤感又刻板,既庄重又滑稽”,与尼克松访华时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 当时的餐桌上美食丰盛,也象征着机遇。或许正因如此,这张照片成了尼克松倒台与蒙羞的象征。

然而,尼克松直到次日才离开白宫。他作为总统的最后一餐是早餐,这顿饭与他平时吃的水果、咖啡加麦胚不同,而是咸牛肉土豆泥煎蛋。吃完这顿早餐后,他的参谋长亚历山大・黑格才将正式的辞职书交给了他签字。

来源:世界史大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