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运用脑机接口(BCI)技术,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全程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56岁患者林女士因颅内肿瘤压迫运动功能区,近乎左上肢瘫痪,手术面临彻底切除病灶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挑战。术中,通过柔性高密度微电极阵列捕捉患者运动
转自:生物谷
1. 南方医院脑机接口临床转化,脑机接口辅助下高难度清醒开颅手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运用脑机接口(BCI)技术,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全程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56岁患者林女士因颅内肿瘤压迫运动功能区,近乎左上肢瘫痪,手术面临彻底切除病灶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挑战。术中,通过柔性高密度微电极阵列捕捉患者运动意念产生的神经电信号,实时绘制出个体化脑功能图谱,为手术提供“精准导航”。术后,林女士原本瘫痪的左臂已能自主抬离床面,康复效果显著。该手术的成功源于跨学科协作与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是全球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突破,未来医院将拓展脑机接口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2. 临床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患胃癌,20岁女孩刚保研成功查出胃癌
近年来,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数据显示,年轻人患胃癌的情况日益增多。一位20岁女孩刚保研成功便查出中后期胃癌,另一名28岁男子因常年在外吃饭,查出胃癌晚期。医生指出,这些年轻患者多存在基因突变及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腌制、熏烤等重口味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同时熬夜、吃夜宵、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吸烟、酗酒等也是致病因素。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上腹胀、腹痛、恶心、食欲减退等,易与普通肠胃病混淆,因此医生提醒,早期筛查对于胃癌的防治非常关键。
3. 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提升10倍!斯坦福这一医疗创新转化平台落地上海交大
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版图中,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始终是制约发展的核心瓶颈。
即使被公认为“全球医疗科研成果转化高地”的欧美地区,转化成功率仍普遍较低。以美国为例,包括顶级高校和医院在内的各类孵化器,其转化成功率大多在10%以内。而经高校内部孵化至概念验证阶段后再授权给企业的深度转化案例,成功率更是骤降至1%-2%左右。
中国医疗科研成果转化领域同样面临深层困境,且部分指标转化率更为严峻。当前,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正经历从“跟随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型跃迁,独创技术、首发创新涌现,但整体占比仍较低。
当全球医疗创新深陷“死亡之谷”时,斯坦福SPARK以高达50%的成果转化成功率逆势破局。2025年,这一源自于斯坦福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正式落地于上海交通大学,为推动中国医疗成果转化探索新路径、新解法。
基于与上海交大学创中心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SPARK China正以上海交大为起点,构建跨高校协同网络。针对其他高校在学科配置上的差异化特点,通过高校间的多学科资源互通,实现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等领域的跨校人才流动与技术整合,逐步形成覆盖早期创新全链条的生态体系。JC披露,目前已有其他高校主动联系SPARK China,期待开展更多类似的校际合作。
4. 新型CAR-T布瑞基奥仑赛中国申报上市,100%无残留+超3年生存期,开启强效抗癌模式
2025年9月24日,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凯瑞的布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申报上市,拟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该药此前已在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布瑞基奥仑赛此前已获FDA批准,基于ZUMA-3临床研究数据,该研究纳入78例复发或难治性B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果显示,总体完全缓解(CR)/不完全血液学恢复的完全缓解(CRi)率达74%,完全缓解(CR)率为63%,最佳总体MRD阴性率为79%,治疗应答者中这一比例高达98%。全部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25.6个月,58名治疗应答患者中位OS达到38.9个月(≈3.2年)。
5. 超10亿建ADC大楼,跨国药企“重仓”中国市场
近日,第一三共(中国)宣布总投资约11亿元的ADC新生产大楼项目在上海张江开工,ADC药物因此再次成为焦点。ADC药物能精准靶向递送细胞毒性药物至肿瘤,疗效好且副作用低。目前全球已有15款ADC药物获批,近500款在研,本土化生产将使更多中国患者受益。新生产大楼投入运营后,将提升供应链敏捷性、灵活性及药物供应稳定性。ADC药物市场发展迅猛,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662亿美金,中国市场规模将达689亿元人民币。我国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生物医药发展,第一三共的ADC新生产大楼项目作为国家头批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采用跨境分段生产模式,为全球生物制药跨境合作提供了样本。
6. 奥百鑫生物完成天使轮融资,专注于小核酸药物领域
奥百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由深圳金航启盈创业投资基金、珠海市金航创业投资基金、珠海市华众创航贰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共同投资,财务顾问信息未提及。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核酸药物关键原料的研发生产、核心管线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与IND申报、技术平台迭代升级、核心研发团队扩充及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公司在小核酸药物开发方面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目前,公司已搭建两个技术平台,并启动多个研发项目,此次融资将进一步加速公司技术平台的优化与研发项目的推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