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扫毒风暴》更好看?《围猎》首播看完,观众给出了四字评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9:38 1

摘要:胡子拉碴的王阳蹲在小渔村的码头边,眼神里没有了过往精致的精英气质,取而代之的是市井人物的颓废以及眼中的一丝警觉,这一开场镜头就是新型缉毒片《围猎》男主出场的模样。

文/景然

胡子拉碴的王阳蹲在小渔村的码头边,眼神里没有了过往精致的精英气质,取而代之的是市井人物的颓废以及眼中的一丝警觉,这一开场镜头就是新型缉毒片《围猎》男主出场的模样。

继《扫毒风暴》之后又一部由李少红执导的缉毒剧《围猎》在江苏卫视及流媒体平台正式开播,

这部作品打破了传统缉毒题材的一些惯用套路,用去痕迹化的纪实手法,细腻展现缉毒警察的工作常态与毒贩的日常生活,以其独特的“生活流”叙事风格别树一帜。

这部由王阳、张宥浩、邓恩熙、俞灏明领衔主演的缉毒剧,改编自丁一鹤的纪实文学,而丁一鹤曾经就是一个法制系统的工作者,他接触过大量的一手内容,因此他的作品非常有真实感。

为了写这部剧的原作《飓风行动·围猎》,老丁“三年时间五下广东采访”,对细节打磨精细,他坚持“无一处无出处”的写作原则,特别注重从案件卷宗和采访中获取信息。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丁一鹤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讲述案件本身,更关注案件中“人”的命运和情感世界,他在刻画案件时更会探索犯罪背后的社会原因和人性复杂性。

外界称他的作品充满了“理性的法制思考和人文关怀”,所以他和擅长刻画细腻人物的李少红正好一拍即合。

因此这部作品完全不同于传统警匪剧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更深入的探索了那些边缘人性的灰色地带,通过塑造误入歧途却最终成为警方线人的青年多仔,展现出D品世界中年轻群体的脆弱与救赎的可能。

前四集剧情围绕王阳饰演的缉毒警察杨一鹏潜入贩毒团伙内部展开,没有过多的枪战与追逐,取而代之的是抽丝剥茧的调查过程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李少红导演在《围猎》前四集中展现了她与其他警匪导演不同叙事风格的驾驭能力,而且与自己的《大明宫词》华丽浪漫截然不同,这一次纪实性和贴地气感成为本剧最鲜明的特色。

这部剧没有依靠强情节和快节奏来制造紧张感,而是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缉毒工作的本质,从边缘人物到为此默默奉献一切的缉毒警,整部剧如潺潺流水般慢慢铺开。

这部剧的整个故事是由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展开的。

88年1月25日,正在执行搜毒任务的伍建国伍队收到了妻子要生的消息,而同一时刻,在某制毒船上的一位往鱼腹中藏毒的船妇也恰好产子,一个镜头之间切换着两个世界的命运。

那一天难产产下儿子的船妇被制毒团伙抛下了大海,借以阻挠警方对自己的追击,那一天伍建国伍队为了掩护队友壮烈牺牲,自此两个世界的孩子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伍安之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多仔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同时差点被团伙直接溺杀,是还有些情谊的马仔叔护下了他,自此成了难以言喻的“毒二代”。

在前四集中,本剧用了大量镜头来呈现毒虫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他们不是时刻都是凶神恶煞的罪犯,而是一群混迹于市井的普通人,这种处理方式多少是打破了一些缉毒剧的刻板印象,也让观众感受到毒品犯罪真就隐藏在了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

多仔长大后心地还是纯良的,也没有被带歪,说明马仔叔虽然自己一直没有摆脱运毒的马仔工作,但是内心也有一定的警示,因此才使得边缘生存的多仔保持着一股信念未失,而也正是这样的多仔才会成为警方的最佳助力。

王阳饰演的男主杨一鹏已经卧底多年,可以说在他出现的时候观众都没有看出来,他把卧底的角色腌入了味。

长发凌乱、胡子拉碴、花衬衫黑背心,完全融入到市井之中,从口音到行为举手投足间没有丝毫以往角色的精英感,“镇哥”这个渔村渔民的形象被他诠释的相当到位。

总之《围猎》的前四集表现出的细腻现实主义风格很抓人心,剧集没有刻意追求动作场面的密集度,而是聚焦于缉毒工作的真实状态,再现边缘人物的真实状态,不单单表现缉毒警被神化的一面,更是很详细的刻画出了其复杂和琐碎调查的那一面。

这部剧从老中生代到新生代的演员也都很值得称赞。

王阳前文不用多说他的演技很到位,而年轻演员张宥浩饰演的“毒二代”多仔则是这部剧中的核心的重点。

这个角色是人性的光点,未来他会成为游走在警方与毒贩之间的桥梁,会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在前四集中,团队很细腻的表现了多仔的挣扎与矛盾,这个被环境裹挟的复杂个体被一点点塑造出他的人性魅力。

而俞灏明饰演的制毒师牟森虽然在前四集中出场不多,但已展现出高智商反派的特质,金丝眼镜下的眼神既有狡诈也有癫狂,俞灏明的演技可以说又有很大进步。

而前四集配角们也是呈现出了很出彩的表现,李成儒饰演的大毒枭狠辣无情对自己下手都极为狠厉,许绍雄饰演的大佬则是再现笑面虎的实力,微笑之间带着不一察觉的狠厉让人不寒而栗,然而这其中个人呢觉得表现最好的就是杨皓宇饰演的马仔叔。

杨皓宇的演技在世子与老黄时代就颇为让人好哭,这一次饰演的马仔叔也同样将底层边缘人物的味道诠释的淋漓尽致,坏习惯差人品但是内心又有着绝对的纯良和善良。

03 纪实风格与现实主义精准的表达

“禁毒一线与刑侦一线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现场’,因此缉毒警察要下沉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以身犯险寻找线索。”

这一个特点在这部剧中被真实还原,杨一鹏的卧底生活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但剧集并没有过度渲染,而是以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呈现出其在不确定之余还有长期的枯燥乏味生活,这是缉毒工作的另一面。

这部剧可以说展现了完整的毒品犯罪生态链,从最底层的跑腿马仔、瘾君子,到中层的分销者、狠戾的打手,再到顶端的制毒师和幕后毒枭。这种全景式描绘增强了剧集的现实厚度。

李少红导演在《围猎》中展现了精湛的美学视听语言技巧,前四集的摄影风格整体偏冷色调,营造出压抑而真实的氛围,海边渔村的环境设定不仅提供了独特的视觉背景,也隐喻了人物命运的漂泊不定。

而剧中的动作场面虽然不多,但都处理得十分真实。

而在剪辑节奏方面,剧集采用多线叙事但不过度跳跃,在保持故事清晰度的同时逐步构建悬疑感,警方调查、卧底行动、毒贩活动三条线索交替进行,有条不紊地推动剧情发展。

与《扫毒风暴》比起来怎么样?

得说跟这些传统缉毒剧相比,《围猎》有创新,就是他的视角很新颖,非正反而是第三视角,更是充满生活化的叙事视角 它不像前者那样依赖强情节和大场面,而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日常细节的积累来一点点构建出戏剧化张力。

这种“生活流缉毒剧”的尝试采用的就是文艺片的手法,不过《围猎》并没有因此失去类型剧的观赏性,卧底身份的危险性、毒贩的狡猾多疑、警方布网的周密性等元素依然保持了足够的戏剧吸引力。

而且本剧还敏锐地捕捉到“后冰毒时代”禁毒工作的新特点,涉及“暗网毒品交易”“新型毒品邮票”等当代犯罪形式,这种与时俱进的内容更新,使《围猎》在传统缉毒剧基础上有了新的时代气息。

随着剧情推进,杨一鹏的卧底身份将面临更多考验,新型毒品“邮票”的危害将逐步显现,而张宥浩饰演的多仔也将成为正邪双方争夺的关键。

总之这部《围猎》用24集跨度三年,相比动辄四五十集的大剧来说,算是相当精简,这种体量既避免了故事交代不清楚又有利于保持剧情的紧凑,避免注水,24集的长度正好适合讲述一个跨越三年的围猎故事,既不会太过冗长,也不会因为集数限制而显得仓促。

当下对于警匪剧,观众期待的不再是喊口号不再是单纯的动作碰撞,而是希望感受到正邪双方那些血肉之躯的真实困境。

观众看剧求的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实打实的紧张感是代入感,要看到反派的的狡诈、正派的坚守、线人的挣扎,要能感受到 “危险就在身边”,要有震撼力。

而这部《围猎》也属实打破了传统黑白剧的套路,用创作方特有的细腻镜头,捕捉缉毒那些在黑夜中追踪的脚步声,记录下面对人性抉择时那颤抖指尖,勾勒出反派在犯罪帝国崩塌前的疯狂与凶戾。

所以最后这部剧首播看完后,个人觉得和《扫毒风暴》属于两个风格,若用四个字评价就是“稳如老狗”,“细腻如水”,总之值得细细观看。

来源:景然观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