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习惯在现实世界中“隐身”,是边界感强、疏离感强的一代。而在浙江,目前已形成1000多支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团,登记在册的青年宣讲员超5万人。在一些人看来枯燥、晦涩的理论宣讲,成为千千万万青年表达自我并回应社会关切的主阵地,也
有人说,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习惯在现实世界中“隐身”,是边界感强、疏离感强的一代。而在浙江,目前已形成1000多支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团,登记在册的青年宣讲员超5万人。在一些人看来枯燥、晦涩的理论宣讲,成为千千万万青年表达自我并回应社会关切的主阵地,也成为年轻人之间的链接点——青年既是讲的主力,也是听的主体。
海选人数达2000多人;集训过程全程记录,真实呈现“练习生”的成长过程;层层晋级,最后20人“成团出道”……如此备受年轻人关注、参与“选手”来自五湖四海的“节目”,并非是某档偶像综艺,而是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举办的“00后talker”理论宣讲训练营。
这项受到浙江年轻人追捧的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5年。2019年,衢州龙游30多名“80后”“90后”组建了一支宣讲队伍——“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他们把党的创新理论带到基层,用年轻人的表达方式讲给群众听,很快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作出重要批示。5年来,青年理论宣讲愈发呈现燎原之势。截至目前,浙江登记在册的超5万名青年宣讲员,每年开展各种形式宣讲超20000场次。
理论宣讲何以年轻态?关键在于让青年人自己搭台自己讲。无论是在乡村文化礼堂、企业公共空间,还是在城市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只要有一颗愿与理论“触电”的心,年轻人就不会缺少展示才华的讲台。
相信青年、依靠青年、支持青年,是浙江开展青年理论宣讲工作的价值观,也是方法论。在小剧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在“越洋直播间”为海外华人讲述中国故事;在大樟树下邀请村民“下单点菜”,群众关心什么就讲什么……来自不同地区、各行各业的年轻人既是粉丝又当讲师,“人人争当宣讲员、处处都可做宣讲”蔚然成风。
不妨大胆把麦克风交给青年,把理论的阐释权、表达权交给青年,让宣讲讲出年轻人喜爱的样子。毋庸讳言,过去一些理论宣讲活动缺乏吸引力,需要发通知、分配名额才不显得场面冷清。针对此,浙江探索开放麦宣讲,青年宣讲员用松弛的表达、有烟火气的内容,不仅给足听众情绪价值,而且让听众入耳入心。我们观察到,不少开放麦宣讲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此外,情境式宣讲、快闪式宣讲、集市宣讲等多种创新模式,也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意识到,学理论、讲理论有乐趣,更有收获。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从实践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深刻的理论创新更源自生动的实践创新,可以回应和解答社会现实问题。从2023年起,浙江推广蹲点式宣讲,青年宣讲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走过的足迹,扎根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边调研边宣讲,无调研不宣讲。循迹溯源调研,让拿话筒的人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能知其所以必然。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点在青年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宣讲可以“+文旅”“+产业”“+治理”等等,双向赋能让宣讲更有力量。比如,温州市文成县的“小火柴”宣讲团开展助农直播宣讲,也能让农产品搭“网”出山。
推动主流价值直抵青年,破圈先要入群。如今的年轻人呈现出“圈层化社交”的趋势。当年轻人参与理论宣讲成为一种新风尚,“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就可能发展成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青年“社群IP”。
社群建设不是简单地“拉起一个群”,而要首先“找到一个点”。这个点,既是符合这届年轻人成长规律的链接点,也是撬动年轻人思想阀门的支点。目前,浙江形成“部门协调+群团组织+网络推广+社群联动”的组织动员体系,通过宣讲组织的小型化、特色化设置,构筑起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覆盖各领域的青年宣讲工作网络。
当前,浙江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系列宣讲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读当下大学生关心关注的事情,引领话题导向。不少“00后”大学生在参与活动后,主动申请加入“00后talker”宣讲团或所在高校宣讲团。社群化的组织形式,让理论宣讲对于青年人而言,不再是一项学习任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交活动。
将各地理论宣讲的“零散推进”转向“系统发力”,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层面的机制创新,要让青年理论宣讲有方向、有支撑、有后劲。比如,建立理论研究传播一体推进机制,让宣讲员参与浙江“第一视点”记者团学习调研,同时吸纳“溯源研究”课题组成员、“浙江宣传”优秀作者等加入宣讲团。又如,制定多元化激励保障办法,浙江省委专门印发文件,提出50余条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工作举措,打破体制编制身份等限制,为各领域宣讲员提供干部培养、评优评先等专项保障……
当然,在探索年轻人喜欢的宣讲方式时,还要破除“年轻人讲错了怎么办、讲不好怎么办”的思想顾虑。开放麦会不会让理论宣讲走样?用短视频解读理论会不会活泼有余、严谨不足?消除这些担心,不妨先搞几次看看效果,让年轻人自己在实践中摸索门道。在此过程中,既要把控好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给予青年宣讲者充分的鼓励、尊重和支持。
身处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各地区各领域的火热实践为青年宣讲提供了最鲜活的案例和素材。到田间地头去,到社区村落去,到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去,跟着群众学讲话,跟着行家学方法,把理论语言转化成接地气的家常话、实在话,让理论顺着烟火气、泥土香,“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疑,浙江青年理论宣讲的成功实践给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实践证明,理论与青年密不可分,“青年讲给青年、青年影响青年”的理论传播新路径是可持续的。把准了脉搏,找对了方法,青年就会追着理论转、围着理论学、照着理论干。新时代新征程,鼓励、引导一代代青年在“学、讲、干、信”的创新实践中茁壮成长,广大青年群体必将成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一股股“后浪”必将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澎湃“热浪”。(王人骏 蔡耀中)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