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遍中国——中国文促会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7月18日从北京启程至8月18日,历时33天、行程逾万里,采风团先后跨越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中国文促会主席、写生行动组委会主任杨晓阳说:“行动”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充分体现了“行动”构想宏大、学术领先、名家阵容
一月三叹·江山无处不图画——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谈“走遍中国”三省有感
走遍中国——中国文促会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7月18日从北京启程至8月18日,历时33天、行程逾万里,采风团先后跨越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中国文促会主席、写生行动组委会主任杨晓阳说:“行动”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充分体现了“行动”构想宏大、学术领先、名家阵容、严密组织、震撼起步的特色。为后续“行动”打造了新范式和创造了高标准。
构想宏大——“走遍中国”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第一次系统、全面、深入地对中国全域进行写生、创作的活动,旨在探索助力当代中国美术“从高原向高峰”突破新路径的“学术团”;是从启动之初就致力于实现“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深扎团”,在33天的写生创作中,大部分时间住在村里,朝夕面对壮美河山、基层百姓;是关切时代命题和契合中央工作重心,践行新时代党的文艺政策的“践行团”。第一阶段行动自觉做到关注2025年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热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点写生了沿途的抗战遗址,未接受各地政府的一次工作宴请。如何突出各地的特色,进而实现“中国特色”是贯穿始终的命题,在内蒙古写生团既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第35届草原那达慕大会,又深入基层参加了嘎查(村)的那达慕大会;观摩、祝福蒙古族布里亚特婚礼,探访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感受祖国多民族文化。
山西黄河沿岸有古渡、烽火台、碉楼等各种古文物遗址。山西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山西层出不穷的地上文物是中国人的常识,更是艺术家深厚的民族营养,从唐代的佛光阁、辽代的应县木塔、明代永乐宫的壁画,到近代晋商遗址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在碛口古镇,开阔的晋陕峡谷,从战国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皆如此。这里是近现代中外客商、南北贸易的汇流集散地,有心的人们登上古镇制高点,甚至还能看到外国客商修建的洋房。山西的人文景观真让人聆听历史回声,感悟时代风云。
山西的自然风光同样让人感受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特别是令人震撼的乾坤湾,黄河一改奔腾咆哮之态,变得浩瀚幽远。在高原群峰之中,夕阳下河面泛着光华,黄河呈“8”字形穿行于群峰之间,两个巨大的山脊与黄河交错,山、河相交,宛如墨绿银龙,俨然是天地自然的阴阳八卦图,动静相生,生生不息。在场的艺术家们流连忘返,无一不被这天地壮阔所感动!在老乡家里和乡亲们拉家常,到煤矿井口和矿工们拉家常,进行写生创作。
到了陕西,在黄土地质公园探寻沙漠与黄土的过渡地带,聆听陕北民歌王王向荣高亢沉郁的动人歌声;在千年枣树林,聆听陕北翻身道情。从榆林兴隆寺庙会、陈炉陶瓷古镇,到鹿野苑“陕北江南”。一路上看到昔日的黄土高原正呈现出青山绿植的景象,进入鹿野苑,更是一派绿水青山的美景。鹿野苑地处子午岭核心地区的越王山下,堪称人杰地灵之处。在鹿野苑,中国文促会等三家全国性学术单位与菩荷集团共襄盛举,合力打造文旅融合的新典范。
“走遍中国”第一阶段“行动”去掉了一切与写生创作无关的迎来送往,把有限的时间,从清晨早餐前到日落晚霞后,都用在了写生创作和创作讨论上,每天画十几张或二十张小速写的大有人在,画3~4张四尺整纸写生作品的也有,年过八旬的郭全忠、蔡超、尼玛泽仁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70岁的刘健、范杨雄风矫健,60后张江舟、陈孟昕、梁占岩、李晓军是写生团的“少壮派”,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团”;在第一阶段中,全程没有一次政府宴请接待,参团艺术家中有全国各大美术机构负责人,多位是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厅局级以上职务的“官员”,但大家进入“走遍中国”行动后,就没有了官员身份,只有艺术家身份,彻底告别了以往那些“豪华写生团”的做派,回归画家本色,成为“作风团”。
学术领先——“走遍中国”在艺术创作上打通了写生与创作的瓶颈,现场既有小本子水笔速写,也有四尺整纸写意创作;既有白天写生,晚上整理、创作,也有写生回家后抓紧整理创作大作品的情况。充分发挥当代美术经典艺术家个性化艺术语言的作用,助力破解当代美术“从高原向高峰突破”的难题。写生创作探索多在阳光明媚的白天进行。难得与艺术家老朋友相逢,大家珍惜相聚时光,挑灯夜谈,将多年的学术难题和新鲜的创作感受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深入研讨,涉及东西比较、时代异同、个性把握、笔墨锤炼、前辈往事、同侪趣闻……大家真知灼见频出,妙语连珠,创作探索与理论自觉贯穿全程。第一阶段的三个团,每个团除平时的“夜话”外,都专门举行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将大家深入思考后的感想和见解集中交流,踊跃的发言、犀利鲜活的感受汇聚成珍贵的学术资源。
名家阵容——“走遍中国”第一阶段参与的艺术家都是著名艺术家,从中国美协主席团成员,到各大美术机构负责人和杰出代表,以60岁到80岁著名画家为主体,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全口径中国画艺术家。他们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美术史上留下过不同年代的代表作品,有杨晓阳、郭全忠、蔡超、尼玛泽仁、王涛、刘健、张江舟、曾来德、马国强、梁占岩、范扬、张立柱、林容生、陈孟昕、陈钰铭、王学辉、刘建、丁密金、方向、陈鹏、李晓军、邢斯恬等20余位国内知名艺术家。他们以脚步为笔,丈量北疆草原的广袤、黄土高原的厚重与黄河文明的深邃;以丹青为墨,镌刻新时代中国的山河气象与人文精神。
严密组织——“走遍中国”行动是一个长期的写生创作过程,是经过多年的精心构思和打磨形成的。该行动在一年前就试运行了,今年正式启动。从思想理论准备,到画家的选择和联系,都经过了多轮筛选,每一步都反复考虑,力争把各种资源都调配到最优状态。
震撼起步——7月17日,中国文促会在北京前门东大街23号举办了“走遍中国——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启动仪式,旨在组织美术家深入全国各地进行写生创作,响应时代命题。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中央编办原副主任王澜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等嘉宾及美术家、媒体代表出席。李辉为写生团授旗并宣布行动启动,中国文促会副主席曾来德代表接旗。举行“生生不息——写生创作学术论坛”,由组委会执行主任张江舟主持,艺术家与理论家围绕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展开深入研讨。行动计划持续三年(2025年7月至2028年7月),组织百余名画家走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开展人文考察、写生创作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举办展览、论坛和出版文献。“行动”确立了以“学术性、创新性、国际性、多样性”为核心,鼓励美术家突破传统范式,用画笔记录改革开放46年来的历史巨变和人民奋斗图景,尤其聚焦抗战英雄事迹等时代主题。在传播上,展现当代中国美术跻身世界艺术之林的新贡献。
此次三省采风是“走遍中国”的第一阶段行动,共收获写生创作作品500余幅,采集影像素材万余份,媒体报道百余篇,网上转载热议,以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深刻诠释了“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丰富内涵。
“走遍中国”写生创作行动计划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该活动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大唐鹿野苑·国际森林度假区、北京国亭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
杨晓阳感言
当下的美术界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创造概念,冲击极限,第二层是完成国家任务,完成社会需要任务,第三层是教书育人,第四层是自娱自乐。老干部儿童画是自娱自乐,我不需要你教,我愿意怎么画就怎样画。美术学院,它就是教书育人,把历史都要总结起来,要传承下去,使得它不要磨灭。再上一层就是国家画院、中国美协组织的重大工程,就是给国家完成政治任务,表现这个时代,记录这个时代。最高一层是要有文化自觉,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比自信要更加本质,因为这个自信是建立在你的自觉上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以往的写生活动往往都有一个可预见的结果。一个时期以来,美术界都在讨论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实际上我们是有高峰的,但总体数量不足。而数量众多的作品,又没能在质量上突破。在我们这次“写生创作行动”中,要“创造概念,冲击极限”,打破以往那种“可预见的结果”的局限,推动高原向高峰的突破。
写生作品欣赏
来源:收藏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