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个段子,但它的主角“船人老姚”,一个自诩懂行的微博大V,却用自己的信誉和尊严,为这个段子提供了长达数年的连载素材。
文 |啾啾鹿鸣
编辑 |月亮湾探险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要是电磁弹射我就直播吃半斤翔!这是16年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网络赌局,可谁能想到9年后竟然能发酵成一场全民围观的公共事件。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个段子,但它的主角“船人老姚”,一个自诩懂行的微博大V,却用自己的信誉和尊严,为这个段子提供了长达数年的连载素材。
就在9月22日,福建舰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起飞的视频直接对他啪啪打脸,而这个船人老姚实现自己的诺言了吗?
故事得从2016年说起。那一年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在社交媒体上随口一提,说我们未来的航母可能会用上电磁弹射。这在当时绝对是个石破天惊的预测。
要知道,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在他们的“福特号”航母上搞这玩意儿都搞得焦头烂额,问题不断。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船人老姚”跳了出来,凭借他自己声称的船舶设计工作经验,断言这纯属异想天开。
在他看来以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老老实实搞蒸汽弹射才是唯一出路。他不是在探讨,而是在宣判。言语间充满了粗俗的鄙夷和咄咄逼人的人身攻击,把宋忠平贬得一文不值。
为了把自己的“专业判断”钉死,他立下了那个惊世骇俗的赌约:要是中国航母真搞出了电磁弹射,他就直播吃250克“翔”。反之,如果还是蒸汽弹射,那就请宋忠平来吃。
面对这种挑衅,宋忠平的回应堪称经典,他只留下了两个字:“谢谢”。这轻描淡写的两个字,在当时看来或许是避其锋芒,但事后回看却充满了格局与定力。一场围绕着技术、话语权与国民心态的漫长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网络世界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信息差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船人老姚”无疑占据了当时“看得见”的制高点。他的论据普通人一听觉得挺有道理。
他把美国的“福特号”当成唯一的参照物。认为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花了数十亿美元,折腾了这么多年,电磁弹射系统还是不够稳定。
你中国凭什么一步登天?这种逻辑建立在公开信息和过往经验之上,形成了一套看似无懈可击的“蒸汽弹射唯一论”。
这套话语体系在当时的舆论场里非常有市场。它迎合了一种基于现实的保守推断,听起来专业、客观,充满了“过来人”的洞察力。
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敢说真话、戳破幻想的“业内人士”。而另一方则是几乎完全“看不见”的国家叙事。
但公众不知道的是,早在2006年以马伟明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向这项尖端技术发起了冲击。
这是一条沉默的战线,没有辩论没有争吵,只有实验室里日夜不息的灯光和一次次埋头苦干的攻关。
宋忠平那句“谢谢”,恰恰是这种大局风格的体现。真正的实力不需要在口水仗中证明自己,它选择用沉默来积蓄力量,等待最终用事实说话的那一天。
这种巨大的信息鸿沟,注定了公开场域的争论从一开始就偏离了靶心。“老姚”的自信与狂妄,恰恰建立在他对那个沉默而真实的世界一无所知之上。
“船人老姚”的翻车绝非偶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了一类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心态。这种心态的核心是认知上的滞后和对外部标准的路径依赖。说白了就是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当愤怒的网友们开始“挖坟”时,一幅更清晰的人物画像浮现出来。人们发现这位“专家”长期以来都在扮演着“唱衰者”的角色。他贬低中国的军工成就,抹黑一线的科研人员。
这种行为背后,是一种典型的思维定式:将西方的标准、西方的技术、西方的叙事奉为圭臬,而对自身土地上发生的突破与进步,抱持着一种结构性的、几乎是本能的怀疑。
当事实最终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扇来时,他的反应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认知失调。他没有认错,更没有准备兑现诺言。他的第一反应是耍赖,辩称宋忠平当年没接茬,所以“赌约不成立”。
紧接着他又开始歪曲事实,凭空捏造说福建舰原本是蒸汽弹射设计,是后来强行修改才影响了整体布局。这套说辞连稍微懂点军事的网友都骗不过去。
当所有辩解都苍白无力时,他便恼羞成怒,将前来“追债”的网友们统统打为“网络暴徒”,骂他们“脑子进水”,然后一键拉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输不起”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因为承认失败就意味着他长期以来坚守的整个信念体系的彻底崩塌。
这种喧嚣的噪音与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了十几年青春的科研人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家的进步恰恰是在甩开这些“老姚们”的聒噪与怀疑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当所有的口水仗都陷入僵局时,最终的裁决者只能是无可辩驳的物质现实。9月22日,一则官方视频的发布,为这场持续多年的闹剧画上了句号。不,更准确地说是撕毁了“老姚们”编写的所有剧本。
视频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轨道上战机呼啸而起。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起飞,这是一场盛大的“成果展示会”。歼-15T、歼-35隐身战斗机、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这“国之重器三件套”的集体亮相,一次性回答了所有问题。
它的出现宣告中国不仅成为了全球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航母技术的国家,更凭借歼-35的成功起飞,成了全球第一个实现第五代舰载隐身战机电磁弹射的国家。
更让内行们感到震惊的是福建舰所展现出的系统级成熟度。它不像“福特号”那样,在漫长的反复调试中蹒跚前行。它一出场就带着一种体系完整的从容与稳定。
三种关键机型的成功弹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顶级的舰载航空作战体系。
这一刻技术本身成了最雄辩的语言,它下达了最终的判决。国内舆论场上,对“船人老姚”的嘲讽和清算达到了顶峰。
有才的网友甚至给他设计好了“兑现菜单”,建议在船厂门口摆上一桌,用“九转大肠”配上“牛瘪火锅”,凑足那沉甸甸的250克。
但这阵喧嚣之下,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给整个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让无数普通国民对国家科技实力的认知,终于和飞速发展的现实对齐了。
这股力量的冲击波甚至跨越了国界。彭博社、美国《战区》网站等外媒不吝赞美之词,称之为“惊人飞跃”。
这种硬实力的展示直接引发了美国对其对台政策的反思,甚至有智库专家开始建议美军应考虑缩减在相关区域内的军事部署。
而在海峡对岸,部分舆论则流露出一种“绝望”和战略上的无力感。事实再次证明,钢铁铸就的实力,才是改变世界看法的最有效语言。
因为长期的造谣传谣发布涉及中国军工的负面言论和对海军人员的无端辱骂,“船人老姚”的账号最终被平台禁言,收益也被扣除。他是否会在某个角落兑现那个250克的赌注,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这场由一个荒诞赌局引发的漫长闹剧,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它让我们看到国家的进步轨迹终将无情地碾过所有基于偏见、傲慢和滞后信息的喧嚣。
福建舰的电磁轨道划出的,不仅仅是战斗机的航迹,更是一代人国民心态从仰视、怀疑,到逐渐平视、自信的成长轨迹。这场技术的完胜,归根结底也是一场认知的胜利。所谓的星辰大海,在绝对实力的支撑下正是我们乘风破浪的未来。
来源:阿离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