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风电整核聚变概念迎爆发前夜!“国家队”HL-4落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再近一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9:04 1

摘要:超导材料绝对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385.9亿元,是国内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量产的企业。其超导产品核心应用于ITER项目磁约束系统,该系统是控制等离子体的关键,技术壁垒全球领先。2023年已完成ITER项目主要交付,目前积极拓展全球聚变装置扩建市场,

15只龙头股深度解读

1. 西部超导

超导材料绝对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385.9亿元,是国内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量产的企业。其超导产品核心应用于ITER项目磁约束系统,该系统是控制等离子体的关键,技术壁垒全球领先。2023年已完成ITER项目主要交付,目前积极拓展全球聚变装置扩建市场,同时布局医疗、新能源等超导应用领域,形成稳定现金流支撑。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常年维持高位,2024年研发费用率超15%,持续推进更高性能超导材料迭代,可适配HL-4装置磁体技术需求。虽短期业绩依赖传统超导业务,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0%,但随着核聚变工程验证加速,公司作为上游材料核心供应商,订单弹性与技术溢价优势将逐步显现,长期成长确定性强。

2. 安泰科技

央企背景的核聚变核心部件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超200亿元,子公司安泰中科是全球聚变装置涉钨部件核心供应商,累计交付数万件产品,市占率超八成。为ITER项目供应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等关键部件,其中偏滤器负责承受核聚变高温粒子轰击,技术适配性与产品良率均达国际顶尖水平,可满足HL-4装置对高耐辐照部件的需求。公司深度参与国家级核聚变研发项目,政策支持确定性高,同时业务覆盖氢能、非晶合金等高成长领域,形成多元发展格局。尽管目前核聚变业务占比较低,但随着中国CFETR、美国STEP及HL-4等项目推进,核心部件需求将持续释放,公司凭借技术积累与供应链优势,有望成为工程化阶段最大受益者之一,业绩增长具备长期想象力。

3. 永鼎股份

高温超导技术领军者,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187.28亿元,子公司东部超导专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发,已通过核聚变装置测试并交付首批产品。高温超导带材是下一代聚变堆磁体的核心材料,相比传统低温超导,具备更高临界温度与电流密度,可大幅降低装置能耗,与HL-4专攻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路线高度契合。公司2024年超导相关研发投入占比超70%,持续突破带材长度与性能瓶颈,目前百米级大电流高温超导缆线研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光通信主业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超导业务长期研发。虽当前超导业务营收不足1%,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9.82%,但随着HL-4等装置推进高温超导应用场景落地,公司技术先发优势将转化为市场份额,成长空间广阔。

4. 合锻智能

核聚变核心设备制造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超50亿元,专注聚变堆真空室、偏滤器等大型部件的高端成形制造,2024年签订核聚变相关订单2亿元,占当年营收12%,预计2025年底完成交付。真空室作为核聚变装置的“容器”,需承受极端高温与压力,其制造精度直接决定装置安全性,公司凭借高端成形机床技术积累,攻克大型复杂曲面成形难题,技术验证已获权威机构认可,可承接HL-4装置真空室等部件制造需求。高端机床主业下游需求旺盛,与核聚变设备制造形成协同效应,可共享供应链与技术资源。尽管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110%,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市值体量小,且已实现订单落地,在HL-4建设及核聚变工程化加速背景下,具备显著的业绩弹性与估值修复空间。

5. 国光电气

核聚变真空器件核心供应商,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超80亿元,是ITER项目偏滤器和包层系统的关键部件提供商,技术壁垒高且具备不可替代性。公司产品在抗中子辐照性能上超越国际标准,同时自主研发的兆瓦级微波加热系统已进入下一代堆型研发阶段,该系统是实现等离子体加热至聚变温度的核心设备,可适配HL-4装置的运行需求。依托在核工业真空器件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已建立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链条能力,国产替代空间巨大。2024年Q3净利润同比下滑211%,主要受传统业务短期波动影响,但核聚变业务占比已逐步提升至20%,随着HL-4及全球聚变装置进入密集建设期,订单确定性持续增强,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6. 中国核电

核聚变“国家队”核心成员,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1752.39亿元,是国内核电运营龙头,同时深度参与核聚变技术研发与工程推进。公司依托核工业全产业链优势,参与中国聚变先导工程实验堆(CFETR)等国家级项目,在反应堆设计、核安全控制等领域积累了大量适配技术。作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重要关联方,将深度参与HL-4装置建设及后续商业化运营环节。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800亿元,净利润超90亿元,传统核电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核聚变领域长期投入。随着核聚变从实验向示范阶段跨越,公司有望成为首个商业化聚变电站的运营主体,长期成长空间远超传统核电业务。

7. 上海电气

核聚变装备集成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1516.72亿元,是国内少数具备核聚变装置整体集成能力的企业。公司为ITER项目提供超导磁体支撑结构、馈线系统等关键装备,同时参与国内EAST、环流三号等装置的升级改造工程,在磁约束核聚变装备领域已形成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布局,技术实力获国际认可,有望承接HL-4装置系统集成相关订单。2024年公司新能源装备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8%,其中核聚变相关订单同比翻倍。尽管传统电力设备业务面临竞争压力,但核聚变装备业务增速迅猛,随着全球ITER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及HL-4等国内示范堆启动,公司将承接大量系统级订单,成为产业链中游核心受益者。

8. 东方电气

核聚变设备全能型选手,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656.74亿元,在磁约束与惯性约束两大路线均有深度布局。为ITER项目供应脉冲发电机组、真空阀门等关键设备,同时参与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所需的能源系统研发。公司自主研发的聚变堆包层模块已通过高温高压性能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适配HL-4装置的部件需求。作为国内核电装备龙头,与中核、中广核等保持深度合作,在核聚变项目招标中具备天然优势。2024年研发投入超30亿元,其中核聚变相关投入占比达25%。随着技术路线逐渐清晰,公司多领域布局将分散风险,同时最大化捕捉HL-4及不同技术路线的商业化机会,业绩增长确定性与弹性兼备。

9. 联创光电

高温超导磁体全球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286.12亿元,在核聚变磁体技术领域具备国际领先地位。公司中标中核集团核聚变重大项目,提供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同时完成国际首根百米级大电流高温超导缆线研制,该缆线是构建大型聚变堆磁体的核心材料,与HL-4专攻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验证方向直接匹配。依托中科院技术背景,公司在超导磁体设计、制造与冷却系统集成方面形成独特技术壁垒,产品可适配从实验堆到示范堆的全阶段需求。2024年公司超导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5%,虽占比仍较低,但增速远超传统业务。随着高温超导磁体成为下一代聚变堆的主流选择,公司技术先发优势将转化为市场份额,有望成长为全球核聚变磁体领域的领军企业。

10. 应流股份

核聚变精密铸件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227.88亿元,专注于核聚变装置所需的高温合金精密铸件研发制造。产品涵盖超导磁体支架、包层结构件等,主要供应ITER项目及国内EAST装置,其铸件产品在耐高温、抗辐照性能上达到国际标准,可满足HL-4装置对精密结构件的需求。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精密铸造生产线,良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以上。2024年公司核电与核聚变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的高位。作为上游精密制造环节龙头,公司深度绑定西部超导、上海电气等核心客户,随着HL-4及全球聚变装置建设加速,精密铸件需求将持续放量,公司订单与利润有望同步高增。

11. 融发核电

核岛主设备适配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166.89亿元,原“台海核电”,在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等核心设备领域具备深厚积累,产品可无缝适配核聚变示范堆的核岛系统,技术能力可支撑HL-4装置配套核设备需求。公司参与中国CFETR项目的核岛主设备设计,其抗中子辐照压力容器技术已通过专家评审。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增超200%,其中核聚变相关订单贡献显著增量。作为核岛设备国产替代领军者,与中核集团合作紧密,在HL-4及核聚变示范堆建设中有望优先获取订单。尽管历史上存在经营压力,但当前业务聚焦核工业核心领域,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将为公司带来二次成长曲线。

12. 炬光科技

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150.78亿元,专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与固体激光技术,其激光器件是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核心能量源。公司为国内惯性约束聚变实验装置提供高功率激光阵列,技术参数达到“点火”所需的能量密度要求。2024年公司高功率激光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8%,其中核聚变领域收入占比提升至20%。依托半导体激光技术优势,产品可实现模块化扩展,适配不同规模的惯性约束装置。随着美国NIF持续突破与国内惯性约束项目推进,高功率激光需求将爆发式增长,公司作为核心器件供应商,有望充分享受技术突破红利。

13. 久立特材

核聚变特种管材龙头,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225.04亿元,主营特种不锈钢管、钛合金管等产品,是核聚变装置中冷却系统、真空系统的关键材料供应商。为ITER项目供应耐高压高温的不锈钢波纹管,产品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证,可适配HL-4装置冷却与真空系统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聚变堆用耐热合金管,在1200℃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打破国外垄断。2024年公司核电与新能源用管营收同比增长27%,毛利率达32%。作为特种管材细分龙头,深度参与国内核聚变装置材料标准制定,随着HL-4及示范堆建设启动,特种管材需求将大幅增长,公司产能储备充足,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14. 雪人股份

核聚变低温系统核心供应商,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超80亿元,是国内唯一实现氦气压缩机量产的企业,该设备是核聚变装置低温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氦气压缩机为超导磁体提供零下269℃的超低温环境,是维持磁约束聚变的关键设备,与HL-4装置的高温超导磁体运行需求直接相关,公司产品已供应国内EAST装置及ITER项目配套工程。2024年公司低温设备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5%,其中核聚变相关收入占比达30%。随着超导磁体在聚变堆中广泛应用,低温制冷系统需求将同步扩张,公司凭借技术垄断优势,议价能力强,业绩增长具备高确定性。

15. 海陆重工

核聚变真空室制造冠军,2025年9月25日总市值超70亿元,是全球唯一实现ITER级D形双层真空室整体成型的企业。真空室是核聚变装置的核心容器,需实现绝对真空并承受巨大压力,整体成型技术难度极高,公司技术可满足HL-4装置真空室建造需求。公司为ITER项目制造的真空室部件已完成交付,同时承接国内环流三号、CRAFT项目的真空室订单。2024年公司核聚变相关订单同比增长180%,营收占比突破25%。依托压力容器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在真空室制造领域形成技术壁垒,短期内难以被替代。随着HL-4及全球聚变装置进入密集建设期,真空室需求将持续爆发,公司有望成为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汇总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