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历史!高校第一批专业博士,诞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8:52 2

摘要:今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举行首届法律博士开学仪式。此前,人大等19所高校获批我国首批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点(后文简称“专博点”),从这些学校中,也将诞生我国首批法律专业学位博士(后文简称“专博”)。近日,国务院学

今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举行首届法律博士开学仪式。此前,人大等19所高校获批我国首批法律博士专业学位点(后文简称“专博点”),从这些学校中,也将诞生我国首批法律专业学位博士(后文简称“专博”)。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2024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动态调整撤销和增设的学位授予点名单,已公开结果的高校中,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也获批法律专博点

作为我国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专博教育聚焦高精尖、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1998年,专博首次设立于临床医学领域,此后又相继在口腔医学等医学领域开展试点,并逐步扩大到教育(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试点)、工程(2011年清华大学等25个单位试点)等医学以外的领域。

新增822个专博点,覆盖10个学科门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到: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重点是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公共卫生、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对知识、技术、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职业领域。与学博(即学术型博士)不同,专博是连接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不仅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能独立承担复杂的技术工作,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能够针对行业痛点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更好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目录),首次改变过去专业学位类目录别作为附表的呈现方式,凸显两种类型人才培养同等重要。2024年10月,《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指出要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专博教育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2018-2024年,共有297所高校累计增列839个专博点,其中2018年的17个工程博士点于次年拆分调整(如不计入则为822个专博点)。根据新版目录,我国现有36个专业学位类别可授予博士学位,覆盖10个学科门类。2018年以来,增列学位点数量最多的前7个专博均属工学门类,为原工程专博,其中又以电子信息专博点(82个)数量为最多。2024年首次增列专博点的16个学位类别中,法律(19个)、公共卫生(18个)、农业(14个)、国际中文教育(12个)、应用心理(12个)、出版(10个)的专博点数量均≥10个。(参考上图)

从历年专博点增列数量来看,增长趋势并不稳定,但小高峰有很多,直到2024年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增列。历次增列小高峰其实都多与政策调整等因素有关,比如:为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工程专博先后于2019年、2022年批量调整。

再如,2023年因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原艺术专业学位由1个类别调整为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6个类别,并从硕士培养层次提升至博士培养层次,旨在引导艺术学科专业进一步为国家培养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东北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41所高校共获批47个艺术学门类专博点。

同样因目录调整而集中增列专博点的还有风景园林——由原一级学科调整为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同年新增20个专博点,此番调整也意味着今后风景园林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从学科门类来看,医学、教育、工程类专博由于起步较早,是2022年及以前专博点增列的主要领域。直到2023年,因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我国才首次出现了医学、教育、工程领域以外的专博点(上图2022年及以前的农学专博点均为兽医)。

新版目录丰富了专业学位类别,新设气象、文物等博士层次的专业学位将法律、应用心理、出版、风景园林、公共卫生等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到博士层次把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专业学位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新增途径来看,从2018-2024年,我国高校主要通过新增学位授权审核(三年一度)增列专博点,其中又以2024年(占比68.3%)为主,除工程专博调整的特殊情况外,自主审核高校新增专博点数量亦较多。值得一提的是,7年间高校通过动态调整方式新增的专博点只有6个,仅占不到1%,这6个专博点分别来自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扬州大学、中南大学。根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动态调整新增专博点一般要求撤销其他专博点、一级学科博士点(也即“以一换一”),或由省级学位委员在数量限额内统筹

对高校而言,博士点的获批本就来之不易,下定“以一换一”的决心更为艰难。徐州医科大学甚至在2022年一口气撤下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转而增列临床医学专博点和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临床领域,一些医院认为专博学生临床经验更扎实、可直接上岗。而作为一所扎根地方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在调整培养定位后更加聚焦于培养兼具独立临床能力和科研素养,能做临床转化和技术落地的医生。

哪些高校,增列专博点?

据统计,2018-2024年,全国共有297所高校新增专博点,其中非“双一流”高校163所、“双一流”高校134所【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38所(全部)】;9所高校增列数量≥10个,均为自主审核单位。新增专博点最多的浙江大学,除了在8个工程类专博点集中布局以外,也在法学(法律、社会工作),教育学(应用心理),农学(农业、兽医),医学(公共卫生、药学)4个学科门类全面铺开。

增列数量≥7的27所高校中,仅有北京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3所高校非自主审核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的专博点主要在工学门类集中布局,2019、2022年,北京交大先后增列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4个工程类专博点。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全国32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之一,已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慧能源、网络安全等8个关键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学校的唯一一个非工学专博点为2024年新增的审计专博,也是全国首批审计专博之一,聚焦工程项目审计等特色方向培养高端审计人才。

在多个学科门类“全面开花”布局专博教育的湖南师范大学,7个专博点覆盖教育学、文学、工学、艺术学、交叉学科门类。学校在各类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起步较早,早在2000年就在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下增设翻译学方向,是全国最早培养翻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出版专硕点则于2010年9月获准开设,是全国第一批获授权的14个学位授权点之一,贯彻新文科“交叉”与“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在编辑出版学理论、出版历史与文化传播、数字化与国际出版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教学及科研特色。

上海大学的7个专博点均为最近2年新增,在工学(3个)、艺术学(3个)、交叉学科(1个)门类分别布局,其中,文物专博点是全国首批文物专博点(属交叉学科门类,全国仅7所高校设置)。2021年,上大以图书情报档案系、文学院考古学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为基础,成立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任名誉院长。学院持续推动新文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兼修文理、融通古今的复合型文化资源管理卓越创新人才。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2024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动态调整撤销和增设的学位授予点名单,据从各高校官网、教育厅官网等渠道不完全汇总,多所高校今年获批新的专博点。

其中,扬州大学通过动态调整方式撤销了农业工程、草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机械、农业2个专博点,此前扬州大学已先后获批兽医(2006年)、教育(2018年)、临床医学(2020年)专博点,目前共拥有5个专博点。学校的农业工程、草学学科长期以来瞄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了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滩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等特色研究方向,调整后将更加聚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来源:全国高校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