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乡村故事被看见”,代村村史馆5年引来游客200万人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4 09:02 1

摘要:4月13日,春日暖阳下的兰陵县代村格外热闹。位于印象代村古街内的代村村史馆,迎来了一批来自江苏的调研学习团队。这座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仿明清建筑,自2020年1月1日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成为兰陵县乃至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4月13日,春日暖阳下的兰陵县代村格外热闹。位于印象代村古街内的代村村史馆,迎来了一批来自江苏的调研学习团队。这座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仿明清建筑,自2020年1月1日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成为兰陵县乃至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代村村史馆。

代村村史馆的诞生,与代村20余年的逆袭历程密不可分。20世纪末,代村曾是集体负债380万元的“乱村”,环境脏乱、人心涣散。1999年,该村党委书记王传喜上任后,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建起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并启动“乡村记忆工程”,村史馆便是其中的核心项目。

代村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杨祥亮介绍代村村史馆情况。

“村史馆不仅为乡亲们留下了浓浓的乡愁,也成为一代一代代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代村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杨祥亮站在馆内革命历史展区前感慨道。这座投资1000余万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展馆,通过声光电技术、雕塑与实物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代村从革命烽火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

走进村史馆二层展厅,一张泛黄的《代村土地承包合同》、一把锈迹斑斑的农具、一组记录村民旧居的黑白照片……这些展品无声诉说着代村的沧桑巨变。

代村村史馆里记录着村庄的发展过程。

“十多年前我刚嫁到代村时,这里还是一片泥瓦房。现在住进了统一规划的楼房,村里还有电影院、文化广场,连村史馆都成了网红打卡地!”代村党委委员、妇联主任聂晓燕回忆道。这位从湖北远嫁而来的“外来媳妇”,见证了代村从“脏乱差”到“全国文明村”的蜕变。她特别提到,村史馆中展示的老村支部书记李桂兰的感人事迹以及妇女参与集体劳动的老照片,让年轻一代更直观地理解了代村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坚韧力量。

代村党委委员、妇联主任聂晓燕见证了代村从“脏乱差”到“全国文明村”的蜕变。

村史馆的室外雕塑群,是游客驻足最久的地方。一组“代村保卫战”铜像,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场景;另一组“踊跃上交爱国粮”主题雕塑,则刻画了70年代代村通过战天斗地,改造良田,实现亩产双千斤,连续三年上交爱国粮100万斤的场景。馆内还珍藏了200多本村党委书记王传喜的工作日记,记录了他带领村民攻坚克难的点点滴滴。

代村村史馆里展示该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每看到这些老物件,就像回了一次‘家’,倍感温暖。”代村73岁的老党员宋桂云笑着说,“感谢党和政府,让咱代村的历史没有被遗忘。年轻人来这里看看,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多来之不易!”

代村村史馆的走红,不仅因其文化内涵,更得益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作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核心配套项目,村史馆与沂蒙老街、民俗体验区联动,形成“白天学历史、夜晚品美食”的旅游动线。2024年,代村推出“红色研学+农耕体验”主题线路,吸引超50余万中小学生参与。

代村73岁的老党员宋桂云。

数据显示,村史馆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产业增收逾2亿元。代村还依托展馆资源,开发了“代村奋斗史”VR课程、乡愁主题文创等衍生品,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今,代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年的不足千元增至2024年的7万多元。

如今,代村现代农业大棚与白墙灰瓦的新居交相辉映。代村人正谋划将村史馆数字化升级,通过5G技术实现“云逛馆”,并联合周边村庄打造“鲁南村史馆联盟”,让更多乡村故事被看见。

“留住乡愁不是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前行。”杨祥亮说。这座承载着代村人集体记忆的建筑,正以开放姿态迎接未来,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