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村水母不是什么科幻怪物,而是实打实的海洋居民,学名叫Nemopilema nomurai,直径能长到两米,重达两百公斤以上,伞盖粉红带紫,触手长得像拖把。
野村水母不是什么科幻怪物,而是实打实的海洋居民,学名叫Nemopilema nomurai,直径能长到两米,重达两百公斤以上,伞盖粉红带紫,触手长得像拖把。
起初,这玩意儿主要在黄海和东海晃荡,夏天顺着暖流往北漂,偶尔瞅瞅日本沿海。
可从上世纪末开始,它就变本加厉地闹腾起来,每到秋天成群结队涌入日本海,搞得渔民和电站工人直挠头。这水母不光体型吓人,毒性还猛,蜇人能肿起大包,蜇鱼直接毙命,更别提它那恐怖的繁殖劲头,一只就能吐出上亿颗卵子。
野村水母的麻烦事儿得从2000年头,日本渔民还觉得海里鱼多网满,可没几年,网子一拉起来,全是这些粉色大球。
2005年那年最狠,日本海里估计飘着两千亿只,渔业直接赔了三百亿日元。那些水母钻进渔网,重量压得网眼变形,鱼虾全被触手缠住毒死,剩下的鱼获也卖不上价。渔民们捞一网,扔一网,损失堆成山。
更气人的是,它不光吃鱼,还能直接干翻船。2009年11月,千叶县外海一艘十吨级的拖网船,就因为网里卡了几十只野村水母,总重超船载,船直接侧翻,三名船员幸亏穿救生衣才捡回命。
核电站那边,野村水母的破坏力就更显眼了。核电厂靠海水冷却反应堆,进水口一堵,整个系统就得停摆。
2006年7月,岛根核电站的泵房直接卡死,上吨重的水母涌进滤网,发电量瞬间掉四成。工人得穿厚橡胶服,手持长杆子去戳,伞盖一破,碎片四溅,毒刺还反弹,九个人中招,至少五个肿得下不了床。电站紧急减载,周边电网晃荡,居民灯泡闪个不停。
2007年鸟取县外海,围网船拉网时水母潮压断绳索,船体差点失控。柏崎刈羽核电站也中招,2002年起几乎年年堵,清理一次得两天,经济损失上千万日元。
为啥野村水母突然这么嚣张?科学家们扒拉半天,归结几点。
第一,过度捕鱼。日本沿海鱼群少得可怜,天敌如海龟和某些鱼类本来能啄食水母的多囊阶段,现在没了,幼体长成大个的几率直线上升。
第二,富营养化。农业径流和污水把海水喂得肥沃,浮游生物爆棚,正好给水母当口粮。日本海平均水温比五十年前高了1.7摄氏度,暖和了它发育快,卵子孵化期缩短。
第三,港口开发。中国沿海建码头,硬底多了,水母的息肉阶段爱附着这些地方,繁殖基地就这么起来了。被砍时,它还不服输,体内精卵一爆,找活体快速受精,数量反倒翻倍。
日本渔民早年气不过,捞上来大卸八块,结果助长了下波爆发。
生态链一乱,鱼少水母多,渔获量从2005年起掉三成,蟹类和三文鱼首当其冲。
这些年,日本各种招数往外使,渔民学聪明了,网眼加粗,船上备盐水桶,洒下去让水母收缩。电站升级滤网,用不锈钢粗目挡大块,碎片用高压水枪冲。2009年后,振动器和激光灯上船,震散或干扰水母光感,效果凑合,能减半损失。
科研上,花力气找出路。东京大学团队研究它的毒素,2020年发现NnV能抑制肝癌细胞的EMT过程,转移期卡壳,说不定能开发抗癌药。
经济利用也跟上,加工成肥料或食品。福井县有厂家把伞盖切块腌制,出口干片,2024年销量还行。
冰淇淋和饲料都试过,虽然口感嚼劲大,但总比扔海强。
2025年上半年,日本海水温又创高,野村水母密度从0.3只每公顷蹿到数十,渔协推“水母日”集体清海,船队排线拖网,堆成山运厂。
核电站AI监测早警,机器人臂捞残渣,效率高了三成。
野村水母本无恶意,它就顺着环境活,繁殖快了,迁徙远了,撞上人类麻烦就大了。
这不光是数据堆砌的灾害,更是人与海的拉锯。
希望那些研究别白费,早日让水母从噩梦变资源,大海重归平静。
[播报多看点]日本野村水母直径可达3米 世界最大 央视网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