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电磁弹射我吃半斤翔!船人老姚被福建舰打脸,现违约还骂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7:23 1

摘要:画面中,歼-15T重型舰载机、歼-35隐身舰载机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依次从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弹出,精准完成起飞与阻拦着舰,整个流程流畅且稳定。

2025年9月22日,中国海军官方公开了一段福建舰的训练视频。

画面中,歼-15T重型舰载机、歼-35隐身舰载机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依次从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弹出,精准完成起飞与阻拦着舰,整个流程流畅且稳定。

这段几分钟的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被无数网友转发点赞,成为当天最受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大量网友涌入一个名叫“船人老姚”的微博账号评论区,纷纷提起九年前他立下的那个极端赌约。

可没想到,此人非但没有认错,反而再次语出惊人,随后此人过往发言被扒,以至于官方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将其禁言。

时间回到2016年,当时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艘航母山东舰尚未下水,可被命名为福建舰的003型航母更是连具体的设计方案都未公开。

即便如此,网络上关于中国航母未来技术路线的讨论已经逐渐热烈,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就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预测,认为中国未来的航母很可能会采用电磁弹射技术。

在实际上,虽然宋忠平的言论让人振奋,可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这个预测显得格外“超前”。

电磁弹射是全球军工领域的尖端技术,连拥有最强军工体系的美国都还没完全掌握,美军为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却始终没能解决稳定性问题。

因此,宋忠平的观点很快引发了争议,其中反对声音最强烈的就是“船人老姚”。

这个自称拥有船舶设计经验的微博大V,平时就常发表对技术发展持怀疑态度的言论,自带一股“泼冷水”的气质。

他不仅公开质疑宋忠平的专业性,还用粗俗的语言表达不屑,甚至在一篇长微博里立下了明确的赌约:

要是中国航母最终采用的是电磁弹射技术,他就直播吃250克翔;如果是蒸汽弹射,就要求宋忠平做同样的事。

他态度强硬,多次以自己的船舶背景为背书,坚称蒸汽弹射才是中国航母唯一现实的选择。

不少网友被他的“专业口吻”误导,真的相信中国短期内无法攻克电磁弹射这样的高端技术。

面对这场带着羞辱性的赌约,宋忠平没有与之争辩,只给出了简单的回应。

不过船人老姚万万想不到,中国的科研人员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启动了电磁弹射技术的攻坚。

以马伟明院士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早就已经投身于这项技术的研究中。

电磁弹射技术的难度极大,需要成熟的中压直流电力系统作为支撑,连拥有最强军工体系的美国都砸了数十亿美元,至今自家的“福特号”电磁弹射还不够稳定。

但中国的科研团队没有声张,既没有在网络上回应争议,也没有和质疑者争论,只是默默推进技术研发。

直到最近,福建舰的公开测试终于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中国不仅成功实现了电磁弹射技术上舰,还一次性完成了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降,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舰载航空体系。

至此,所有的疑问都被击破,中国不仅实现了电磁弹射,而且一次就搞出了一个完整的舰载航空体系。

歼-15T、歼-35和空警-600同时亮相,从福建舰上精准弹射起飞。

其中,歼-35成为全球首款通过电磁弹射起飞的五代隐身舰载机,性能明显超越美军的F-35C。

空警-600则配备了三面阵数字相控阵雷达,预警探测距离约600公里,这也标志着中国在舰载预警能力上的突破。

除了庆祝之外,大家也想到了九年前的赌约,随后大家纷纷涌入船人老姚的微博评论区,提醒他兑现承诺。

面对汹涌的舆论,船人老姚自然不肯买账,也没有承认错误,反而开始编造各种理由狡辩。

他先是声称宋忠平当年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真正接下赌约;接着又以“语文理解不同”为由,宣称赌约本身不算数。

对于前来调侃的网友,他更是恶语相向,将这些人称为“网络暴徒”,还大规模进行拉黑封号操作。

网友们对这些站不住脚的说辞并不买账,质疑声越来越多。

没想到船人老姚变本加厉,又发了一条微博,言辞刻薄地表示“该吃翔的是你们这些脑子进水的人”,这番话彻底引发了网友的愤怒。

愤怒的网友开始深挖船人老姚的历史发言记录,发现他的唱衰言论并非个例。

他长期贬低中国军工发展,经常讥讽航母建设进程,抹黑科研人员的付出。

更令人愤慨的是,他曾公然侮辱《南京照相馆》这部作品,称其不如国外电影《拉贝日记》,甚至说出“40 块钱买点排骨不香吗”这样的不当言论。

这些言论被曝光后,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反感。

不久后,观察者网等媒体报道:“船人老姚”因多次辱骂海军人员、传播谣言、发表不当言论,被平台依法依规处理,账号遭到禁言,同时被扣除相关收益,曾经活跃的账号从此沉寂。

在他之前,不少曾经嘲讽、唱衰中国发展的人,在事实面前大多没了声音:有的悄悄删掉了当年的言论,有的彻底从网络上“隐退”。

而船人老姚的强行狡辩,终究没能逃过网络记录的审判和平台的处罚。

福建舰甲板上的那道电磁轨道,用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回应了所有的质疑与嘲讽。

这一切成就,不是靠网络上的辩论赢来的,而是科研人员十几年如一日默默积累、刻苦攻关换来的,更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型的生动注脚。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