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将至,“榴莲冰皮月饼”正是近年新晋的热门月饼种类。据《新京报》记者调查,部分直播间、电商平台宣称“添加真果肉”“没有科技与狠活”的榴莲冰皮月饼,其馅料并非如宣传所说的“榴莲果肉”,而是榴莲味酱料或果泥,且暗含多种食品添加剂。
□徐雪若(重庆大学)
中秋将至,“榴莲冰皮月饼”正是近年新晋的热门月饼种类。据《新京报》记者调查,部分直播间、电商平台宣称“添加真果肉”“没有科技与狠活”的榴莲冰皮月饼,其馅料并非如宣传所说的“榴莲果肉”,而是榴莲味酱料或果泥,且暗含多种食品添加剂。
若真如直播间主播所说,“买一送一”“29.9块带走十二个”,折算下来,每块月饼竟不到2.5元,配以“使用猫山王榴莲果肉”的话术和让人垂涎的直播导流视频,似乎确实“物美价廉”,但真正的猫山王榴莲果肉每公斤售价明明可达数百元,商家明摆着利用消费者对“福利价”的期待,导致消费者形成错误认知,制造捡便宜的假象。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虚假宣传套路不在少数,透支着节日消费市场的信任。
大家不是不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但商家既然口口声声“送福利”,为何又要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GB/T 19855《月饼质量通则》规定,月饼中以水果或水果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馅,按配方计算,馅料中水果的添加量或水果制品的添加量不低于25%,才可称为“××水果月饼”。而这些使用了果泥、果酱做馅料的“榴莲冰皮月饼”,其水果添加量远不及这个数字,顶多称作“榴莲味月饼”。这看似只是一个字的差别,实则是商家对规则的钻营和精心为消费者设置的陷阱。
榴莲果肉的含量尚且可以通过配料表体现,那是否用了优质榴莲又该如何判断?无论是果酱、果泥还是真果肉,消费者均无法从食品配料表中获知原料究竟是什么品种的榴莲,导致部分商家是否使用“猫山王榴莲”,也就无从考证。商家抓住这个“空子”,就算生产使用的是价格更低的普通榴莲碎肉、边角料,也能利用与消费者的信息差,靠虚假的“高端标签”吸引下单。
更让人寒心的,是商家面对质疑时的“摆烂”态度。消费者发现馅料不符、口感怪异,得到的回应不是诚恳道歉与合理赔偿,部分商家要么以“拍摄和显示设备有差异”搪塞,要么以“3元补偿”打发。而多数消费者因月饼价格并不高,往往留下差评就“小事化了”。商家摸清了消费者懒得较真的心理,愈发肆无忌惮地重复自己虚假宣传的套路。
说到底,商家是把消费者对节日的期待当作自己“割韭菜”的机会,但消费者不会甘做任人宰割的“韭菜”。部分商家如此透支消费者的信任,不只是“自砸招牌”,还违反了广告法。在市场监管总局强力整治直播电商乱象的同时,电商平台“承担主体责任”也不能沦为一纸空谈,要将监督落实到从商家入驻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完善消费者举报维权机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仔细甄别网络商品的宣传内容,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向平台或有关部门投诉,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秋佳节,人们渴望的,也不过是这一口月饼之下的那份独特情感和文化记忆。商家想要加入中秋月饼市场的火热竞争,也得接得住人们的这份期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