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疆亚克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7:55 1

摘要:当第一缕晨曦掠过天山雪峰,金辉洒向塔里木河碧波,也照亮了新疆大地上的绿洲村落——馕坑里飘出的麦香裹着烟火气,草原上牧民的歌声随晨风荡漾,城市商圈的霓虹尚未褪去,乡村安居房的窗棂已映进晨光。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

美丽新疆亚克西

当第一缕晨曦掠过天山雪峰,金辉洒向塔里木河碧波,也照亮了新疆大地上的绿洲村落——馕坑里飘出的麦香裹着烟火气,草原上牧民的歌声随晨风荡漾,城市商圈的霓虹尚未褪去,乡村安居房的窗棂已映进晨光。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土地,早已从昔日的偏远边疆,蜕变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生态优美、经济腾飞、人民幸福的“丝路明珠”。“亚克西”,这句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真挚情感的赞美,正是70年巨变最生动的注脚。

民族团结:同心筑梦的“石榴籽”

走进喀什古城的百年老巷,维吾尔族老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的手工土陶店前总是挤满游客。店里墙上挂着的一张合影格外醒目:他与汉族徒弟李伟并肩而立,手中捧着共同烧制的“石榴籽”纹样陶罐。“十年前李伟来学手艺时,连维吾尔语‘陶土’都不会说,现在不仅能烧出最地道的喀什土陶,还帮我把产品卖到了内地电商平台,去年线上销售额就突破50万元。”阿卜杜热合曼笑着说。这样的故事,在新疆处处可见。

70年来,新疆始终将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全区累计结对认亲超100万对,各族干部群众互帮互助;到校园里“混班混宿”让不同民族孩子从小结伴成长,课间一起跳皮筋、分享零食;从企业中各族职工携手攻克技术难关,车间里满是协作的笑声;到乡村里不同民族村民共同参与合作社,种葡萄、养牛羊,“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早已融入新疆人的血脉。如今的新疆,肉孜节时汉族邻居送来的粽子还带着热气,春节时维吾尔族朋友递上的馓子酥脆香甜,这些日常小事,都在诉说着“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温情。截至2024年,新疆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13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583个,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绘就了同心筑梦的美好画卷。

社会稳定:烟火气里的“安全感”

夜幕下的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烤包子的滋滋声、手鼓的欢快节奏、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着这份鲜活的烟火气。“十年前我来新疆时,晚上不敢独自出门,现在每天逛到深夜都觉得安心,这次特意带家人来,计划用半个月走遍北疆的喀纳斯、伊犁。”来自浙江的游客陈女士说,手里还提着刚买的手工刺绣挂毯。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民幸福的保障。70年来,新疆始终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完善“地、空、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到推进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设,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从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到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如今的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各族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总收入同步增长30%,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新疆感受这份安宁与活力。街头巷尾的便利店24小时营业,夜市里的商户安心经营到凌晨,乡村里的村民夜不闭户——这份寻常日子里的“安全感”,正是新疆社会稳定最真实的写照。

文化传承:歌舞飞扬的“活化石”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文化艺术街区,68岁的维吾尔族舞蹈家古丽巴哈尔·买买提正带着二十多个徒弟排练《麦西来甫》。她裙摆翻飞如蝶翼,手腕翻转间尽是灵动,徒弟们既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姑娘,也有汉族、回族小伙,最小的16岁徒弟是从河南来新疆求学的汉族姑娘,如今已能完整跳完《麦西来甫》全套动作。“我跳了一辈子新疆舞,以前是在草原上、集市里跳,现在不仅能进剧院演出,还能把技艺传给各族年轻人,这是最让我骄傲的事。”古丽巴哈尔擦了擦额头的汗,眼中满是光彩。

新疆的文化,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歌舞,是刻在基因里的传承。70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多元文化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在保护与创新中愈发鲜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二木卡姆”,曾靠艺人口耳相传险些失传,如今通过建立木卡姆艺术传承中心、拍摄纪录片、开发数字数据库,已培养出上千名传承人,仅2024年就开展进校园活动200多场,覆盖学生超10万人次,让孩子们在弹唱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史诗、塔吉克族的鹰舞等民族文化瑰宝,也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等活动,从草原牧场走向全国舞台,甚至亮相国际赛场,成为新疆对外展示的文化名片。

更令人欣喜的是,文化传承正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年轻设计师将民族纹样印在服饰、文创产品上,让非遗“潮”起来;短视频平台上,各族青年用双语演绎新疆歌舞,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让更多人爱上新疆文化;乡村文化站里,老艺人教孩子们制作弹布尔、都塔尔,欢声笑语中,文化的种子悄然发芽。

生态优美:绿水青山的“新画卷”

沿着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廊道前行,曾经干涸的河道如今碧波荡漾,两岸的胡杨抽出新枝,成群的水鸟在水面嬉戏。“小时候这里全是戈壁滩,刮起风来睁不开眼,现在能看到这么多水和树,真是不敢想。”家住尉犁县的蒙古族牧民巴图尔·哈斯木,如今成了塔里木河的生态管护员,每天骑着摩托车巡护20公里,一年能记录到白鹭、灰鹤等十几种新增鸟类,看着家乡的生态一天天变好,他的脸上满是自豪。

新疆的美,在于雪山草原的壮阔,也在于绿洲湖泊的灵动。70年来,新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从实施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工程,累计输水20余次、总量超80亿立方米,让断流30年的下游河道重现生机;到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筑起绿色屏障,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从严格保护喀纳斯、赛里木湖等自然保护区,让湖水清澈见底、雪山倒映如画;到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让戈壁荒滩变成“发电场”,新疆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新疆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8%,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面积恢复至152万亩。如今的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绿水青山不仅是各族群众的“幸福不动产”,更成为了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经济发展:丝路明珠的“新活力”

在阿拉山口口岸,一列列满载着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呼啸而过,驶向中亚、欧洲。这些班列不仅将内地的工业产品运出去,还把新疆的番茄酱、光伏组件等特色产品销往海外,再把中亚的汽车、机械设备运回国内,形成双向贸易通道。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要枢纽,阿拉山口口岸2024年进出口货运量突破3000万吨,同比增长18%。“十年前这里还是简陋的货运站,现在已经成为集铁路、公路、管道于一体的综合性口岸,每天都有几十列班列在这里快速通关。”口岸工作人员王磊说。

70年来,新疆从“内陆末梢”变为“开放前沿”,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昔日的“粮棉油为主”到如今的“多元产业并举”,新疆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棉花产业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升级,产量占全国85%以上,全疆建成智能化棉田超1000万亩,智能化采摘率超过70%,每亩生产成本降低200元;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旅游业蓬勃发展,“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品牌享誉全国,2024年旅游总收入突破350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日新月异,高铁通到了喀什、伊宁,机场数量达到25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000公里,“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让新疆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3.2万元,经济发展的成果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各族群众。

人民幸福:好日子里的“甜滋味”

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的安居富民小区,维吾尔族群众阿依古丽·麦麦提正忙着布置新家。客厅里摆着崭新的沙发,阳台上晾晒着刚洗的衣服,“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家里有自来水、天然气,小区里还有老年活动中心,婆婆每天去跳广场舞,孩子步行5分钟就能到幼儿园,日子比蜜还甜。”阿依古丽说。

70年来,新疆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首位,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让150多万户农牧民告别危房,住进配套齐全的新房;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双语教育让更多孩子拥有了广阔未来;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截至2024年全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到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艺等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如今的新疆,各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支付走进了乡村集市,快递服务覆盖了偏远县城,老年人能享受免费体检,年轻人能在家门口创业——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让“好日子还在后头”的期盼,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

前景更美:新征程上的“新希望”

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这片土地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正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中西亚、欧洲市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未来三年新疆计划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产业竞争力将不断提升,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平台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扎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力,将让新疆的绿水青山变成更多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而民族团结的不断深化、文化传承的蓬勃发展,将为新疆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精神力量,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晨曦再次洒满天山,塔里木河的流水依旧奔腾向前。70年的风雨兼程,新疆用巨变证明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70年的砥砺奋进,新疆用发展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美丽新疆亚克西”,这句简单的赞美,不仅是对过去70年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新疆各族人民将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携手并进,让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自信的人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