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副防长呼吁:要让北京每天醒来都觉得“今天不是动武之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6:55 3

摘要:从“让中国每天都说‘今天不是最好的一天’”、到“我们必须小心我们所说的和展示的”,再到“我们不相信战争不可避免,但我们必须为战争准备”。她说,“让北京每天醒来,都觉得今天不是适合动武的一天”。

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这场演讲,不是给美国人民的,不是给她的继任者的,而是直接讲给中国的。

从“让中国每天都说‘今天不是最好的一天’”、到“我们必须小心我们所说的和展示的”,再到“我们不相信战争不可避免,但我们必须为战争准备”。她说,“让北京每天醒来,都觉得今天不是适合动武的一天”。

美国到底想干嘛?她这临别一击究竟是想说什么?

从我国福建舰电磁弹射,到央视亲自下场证实轰20的服役可能,不仅是各大国家媒体,就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在超越他们。如此不得不让人想到,此前美国一位前防长的有趣演讲。

凯瑟琳·希克斯,已经是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在今年年初卸任临走前,专门跑到华盛顿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讲了将近一个小时,整场发言听下来,虽然她不停强调“不寻求冲突”,但处处都在围绕“怎么压住中国”展开。

希克斯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一句话:“竞争并不等于冲突”。

她说,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但又说要让中国领导人“每天醒来都觉得今天不是动手的好日子”,并把这种状态延伸到2027年、2035年和2049年之后的每一天。

她提到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分别对应的是:

2027年:美军多份报告中预测的“台海潜在风险窗口”;

2035年:中国军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年;

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这三个年份,是美国对中国发展最敏感的时间节点。希克斯把这几个时间反复提出来,其实就是在对外界传递一个潜台词:只要中国继续增强力量,美国就会继续加压。

但问题来了,美国真的是在“防范冲突”吗?显然不是。她自己也承认,美国在能力、部署、作战概念上更加致命,更加敏捷,也就是说,美国正在为“可能的冲突”积极准备。

而这种准备,其实是带着强烈的进攻性思维的。

所以说,“竞争不等于冲突”这句话,更像是美国在为自己的一系列行动找借口。你看,我美国都说了不想打仗,但你中国要是再反应激烈,那不是我挑事,是你太敏感。

希克斯特别强调了“执行与交付”,并举了很多五角大楼如何从第一天起就推动军队现代化的例子。

长期以来,美国军方的很多战略不是从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军工利益出发。军方需要制造对手,才能有足够的理由向国会申请预算。

而中国,自然就成了这个最合适的对手。

希克斯提到,中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快速追随者,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中国确实在很多技术领域实现了迅速追赶甚至超越,比如高超音速武器、无人装备、人工智能等。

但问题是,美国一边说中国跟得太快,一边在全球范围内加紧部署,从武器、态势到联盟全面加压,这种反应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一种主动出击。

她还说“长期投资只能透露一次”,意思就是美国的军事前沿技术不能让中国轻易知道。换句话说,美国并不打算放慢节奏,而是要把看不见的优势继续隐藏起来,等待关键时刻使用。

很简单,中国必须坚定自己的战略节奏,不被美国的话术带偏。我们该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要被你已经太强”的言论吓住,更不能因为你让别人紧张了就自废武功。

希克斯在第三点谈到美国的最大优势是全球盟友,她举例说,加拿大、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军舰在去年穿越了台湾海峡,这说明美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一看,其实问题大了去了。

所谓“盟友”多数是被美国绑上船的。日韩本来就是美军驻扎国,不跟着美国走行吗?

欧洲国家大多数对台海问题本来没什么兴趣,但因为乌克兰战争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现在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表态。

这群人真的铁板一块吗?显然不是。

日本虽然很积极,但德国、法国在很多时候其实是走一步看一步;东南亚国家更是两边都想捞好处,根本不会跟美国死磕。

你派几艘舰过去绕一下,中国就怕了?

中国的态度从来都是自己家门口的事,别人瞎掺和没用。

真正愿意为美国与中国对抗到底的,几乎没有。更别说,这种做法其实也让很多盟国内部出现了分歧,比如欧洲国家对台问题的态度就远不如美国激进。

在演讲最后,希克斯谈到了行为和言论的重要性,特别是提醒美国政策制定者“不要不小心激怒北京”。

她说:“我们不相信战争不可避免,但必须为战争做准备”,她不是害怕战争,而是担心中国反应太强烈,导致美国的战略节奏被打乱。

但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了。我们不再是那个等待别人定义自己的国家。面对美国这种“温和包装下的战略输出”,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体系——不被情绪左右,也不被舆论带节奏。

我们可以合作,但必须在平等基础上;我们可以沟通,但不能在威慑下妥协。

凯瑟琳·希克斯这场演讲,被包装成了一次“卸任感言”,但从内容来看,更像是她替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做的最后一搏。她不是在向中国传递和平信号,而是在强调:美国不能输,哪怕需要靠威慑、联盟、信息战把对手压制住。

所以,面对这种演讲式威胁,我们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回避。我们要做的,是继续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事办好,不被任何外部压力所动摇。

因为真正让对手恐惧的,不是我们说什么,而是我们做到了什么。

参考资料:

Hicks Outlines Plan Tied to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China

Jan. 10, 2025 | By Matthew Olay, DOD News

来源:议史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