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财经见长的高校,人文社科可以扮演什么角色?“经典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世界的建构;社会科学不只是解释世界的工具,更应成为青年理解中国、锚定自我、回应时代的坐标系。”9月24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立信系列活动暨新生“开学第一课
以财经见长的高校,人文社科可以扮演什么角色?“经典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世界的建构;社会科学不只是解释世界的工具,更应成为青年理解中国、锚定自我、回应时代的坐标系。”9月24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立信系列活动暨新生“开学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解超给出了答案。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立信系列活动暨新生“开学第一课”现场
“悦见人文”是上海市社联推动社科普及走向深入的创新品牌项目,致力于构建分众化、广覆盖的社科传播新格局。项目将邀请人文领域的知名学者走进高校,围绕经典之作,以讲座、对谈、互动等形式搭建通往思想深处的知识阶梯,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人文社科的精神殿堂。
上海市社联主席徐炯在致辞中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命题。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更是塑造青年价值观的核心支撑。上海社科界责无旁贷,必须主动承担起新时代的文化育人职责,以丰富而深厚的人文社科资源助力青年成长,在青春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的征程中点亮思想之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解超以“在数智时代扎根成长:做有思考、有温度、有担当的时代追风者”为题作首场讲座并为2025级同学上“新生第一课”。他以师长的身份娓娓道来,又如朋友般亲切交流,围绕时代变局、教育本质与人生选择,分享了对青年成长的深切思考与殷切期望。他通过钱钟书沉潜典籍、费孝通田野调查、樊锦诗守护敦煌三位前辈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思想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文化的自觉塑造行动的方向,而价值的坚守则赋予技术以意义。
解超向新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善用但不盲从AI,做思维的主人。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永远在线”成为常态的今天,大学应成为青年理性审视并主动建构与数智时代关系的新起点。面对技术浪潮,既不能盲目排斥,也不可无条件依赖;关键在于清醒认知技术的能力边界,更清晰地把握自身的主体位置——知道技术能做什么,更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第二,多读“无用”之书,涵养自由之思想。他强调,大学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判断力的培育。在数智时代,更要学好基础学科、培养人文精神,其价值不在于能否快速变现,而在于其赋予青年人看懂世界的能力,帮助年轻的同学们建立稳定的价值坐标,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进而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有立场、具有人文关怀的判断。第三,要坚守价值立场,做有温度的行动者。他勉励立信学子要做清醒的、有方向、有信念的追风者——追真理之风,守人心之信,立家国之志,真正成长为用思考与体验照亮他人、定义价值、决定未来走向的时代新人。
“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立信系列活动将通过经典阅读、名师讲堂、跨学科研讨等形式,把哲学、历史学、文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力量融入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帮助立信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锚定价值坐标,成长为财经能力与人文魅力兼备的时代新人。
栏目编辑:马丹 图片来源:立信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