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这2个角落越“乱”,孩子创造力越强,爱干净的妈妈要忍一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6:44 1

摘要:我看着那堆红红绿绿、看似毫无章法的积木,又看看二宝恳切的小脸,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心一软:“好,那这个角落留着,明天继续。”

“妈妈,我的乐高城堡还没搭完,求求你别拆。”

晚上临睡前,二宝看着我正在收拾她摊了一地的乐高,带着哭腔哀求道。

我看着那堆红红绿绿、看似毫无章法的积木,又看看二宝恳切的小脸,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心一软:“好,那这个角落留着,明天继续。”

相信很多爱干净的妈妈都有过像我这种纠结:一方面,看到一个整洁清爽的家,内心会感到无比舒适;

另一方面,又隐隐担心,自己的“洁癖”会不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欲

儿童心理学和发展教育学的研究一再表明:一个适度“混乱”的环境,恰恰是孩子创造力萌芽的最佳温床。

哈佛大学研究创造力的教授Teresa Amabile甚至指出,过于整洁和规范的环境,可能会无形中限制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而那种看似无序、自由探索的空间,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家中哪些角落的“乱”值得我们忍一忍呢?

一、游戏角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刚收拾好的乐高积木,孩子一回家就又全部倒出来;刚分类好的毛绒玩具,不一会儿就被孩子摆成了“战场”。

其实,这种“乱”正是孩子创造力在发挥作用。

我的闺蜜小林是个收纳达人,家里永远井井有条。但她发现,儿子去表弟家(一个玩具堆得如小山般的家)玩得特别疯,能自编自导一出太空大战。

而在自己家,儿子常常对着分类收纳好的玩具发呆,不知从何玩起。

这让她反思,极致的整洁是否反而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乐趣。

为什么游戏角可以乱一些?

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出的叙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往往源于看似无序的探索。

当玩具不是被严格分类收纳,而是能够混搭在一起时,孩子更可能发明新的玩法。一块积木可以是娃娃的椅子,也可以是飞船的操纵杆,这种象征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琦想妈妈给爱干净妈妈的小建议:

我们可以划定一个游戏区域(比如一个角落或一块游戏毯),在这个区域内允许孩子保持他们的“工程”不被破坏。

你也可以与孩子约定:游戏结束后,可以保留1-2个正在进行的“大项目”,其余物品再分类收纳。

二、阅读角

图书馆式的整齐书架固然美观,但孩子常常翻阅的书籍如果摆放过于整齐,反而会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家学霸大侄子在小的时候,他家的阅读角就总是“乱乱的”——床上摊着几本绘本,地毯上散落着科普书,甚至墙角还有一本翻旧了的漫画。

我弟媳说,这种“触手可及”的书籍摆放方式,让孩子更愿意随手拿起一本书阅读。

有一种理论叫做“灵感的偶然性”(Serendipity)。当书籍以封面而非书脊朝外的方式堆放、摊开,或者以某种主题性的“混乱”方式呈现时,孩子更容易被鲜艳的封面、有趣的插图所吸引

从而拿起一本他原本在书架上永远不会注意到的书。这种“不期而遇”的阅读体验,更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兴趣点。

当书籍以不同角度呈现,而不是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时,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种看似随机的陈列方式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他们更可能发现以前忽略的内容,建立不同书籍间的意外联系。

琦想妈妈给爱干净妈妈的3个小建议:

1、采用多样化陈列

结合使用书架(放不常看的书)、展示架(封面朝外展示精选好书)和收纳筐(放近期常翻的书),营造丰富的视觉层次。

2、允许“阅读中”的状态

孩子床边、沙发旁允许有少量正在阅读或特别喜爱的书堆叠,营造一种随时可以沉浸阅读的氛围。

3、定期更新“乱象”

我们可以每隔一两周,和孩子一起重新布置阅读角,换一批书展示,把一些“旧书”用新的方式摆放,保持新鲜感。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琦想妈妈。

来源:琦想妈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