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化“三个年”活动、决胜“十四五”收官的关键一年,也是安康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加力拓展“三个年”活动、前瞻谋划“十五五”的重要节点。9月24日,记者从安康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安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扩大有
今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化“三个年”活动、决胜“十四五”收官的关键一年,也是安康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加力拓展“三个年”活动、前瞻谋划“十五五”的重要节点。9月24日,记者从安康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安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扩大有效投资和深化产业链群建设“两场硬仗”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到季度、到节点,落实责任到单位、到个人,通过完善机制、包抓帮扶、督导问效、优化环境等有效措施,全力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和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扩大有效投资成效显著 发展底盘持续夯实
据安康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康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工作全局,狠抓项目谋划储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项目招引落地,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有效投资增量增效。
安康市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月调度、季观摩以及项目包抓帮扶、督办通报等机制,以项目加快建设支撑投资稳定增长。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超年度工作目标5.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1-8月预计增长10.7%,超省定工作目标3.7个百分点,有望继续保持全省首位,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强化重点项目“谋、投、建、管、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入统、见实效。1-8月,44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6亿元,投资完成率81.4%。其中,29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1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0.4%。306个新建项目开工301个,开工率98.4%。全省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暨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在安康举行,安康高新区禾瑞光汽车影像产业园等43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73.9亿元;资金争取再创新高。积极对接中省政策,加强项目储备申报,累计争取政策性资金35亿元,支持项目427个,总量居全省前列。其中:争取苏陕津陕资金8.868亿元,支持项目192个;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资金3.1亿元、支持8个项目,“两新”资金2.3亿元、支持11个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核“双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66个,债券需求46.8亿元,已发行10个项目、金额3.06亿元,有力支撑了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紧盯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市场需求导向,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做好“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梳理“十五五”重大项目2400余个,总投资近万亿元,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力量;招商引资量质齐升。指导产业链牵头单位加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谋划储备,围绕市级9条重点产业链,叩门拜访对接目标企业545家,形成线索项目32个,签约合作项目15个。市级领导外出招商31批次,市、县累计举办招商活动39场次,新签约项目344个、总投资306.6亿元,已开工项目321个。1-8月,实际使用内资110.8亿元,增长22.1%,实际使用外资1396万美元,增长51.4%,招商引资“量增质优”态势明显。
部门协同联动有力,市级各部门积极作为,围绕项目建设、投资增长协同发力。市行政审批局推行“审前服务”和“不见面审批”改革,大幅压缩项目前期手续审理时间;市自然资源局实行“专班+专策”,推行“边组卷边审查”机制,创新用地报批服务模式,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要素保障;市委金融办搭建多元平台,畅通融资渠道,梳理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28条,“点对点”协调融资需求企业50余户超7亿元,“秦信融”平台累计提供“一站式”授信27亿元,“资金流”平台促成融资51笔、1.5亿元。
产业链群建设纵深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安康市充分发挥“链长制”协调推动作用,完善制度机制,汇聚资源力量,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合力推动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安康市委出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优化产业链工作专班,明确9条重点产业链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市政府主要领导逐链召开推进会议,形成“链长统筹、链主带动、专班服务、市县协同”工作机制。1-8月,9条重点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5.3%,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坚持“一链一策”、项目带动、科技赋能,聚焦9条重点产业链带动全市产业提质增效,富硒食品、生态旅游两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安康富硒茶”连续六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0强,1-8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340万人次、游客总花费220亿元,分别增长18.1 %和16.3%。毛绒玩具产业形成“创意设计-原辅料生产-加工制造-贸易销售”全链条。新型材料、秦巴医药等产业年均增速超15%,交通装备、消费电子等产业在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康养产业三年行动和数据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实施;优化调整全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产业链专家增加至121名,建设9个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面向链主企业征集技术需求120项,举办多场次路演活动,促成产学研协议15项,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9.46亿元、同比增长6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208家、同比增长30.8%,科技创新对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同时,启动优质企业培育工程,搭建产业链协同发展平台,对36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实施税收抵减政策,对30个新建(技改)工业项目给予工业稳增长专项资金奖励。今年新增“五上企业”186户,轩意光电、泰达讯2户企业获评先进级智能工厂。谋划储备产业链项目394个、总投资644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78个,企业梯队持续壮大、项目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安康市委制定印发《加快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推动园区提质增效。汉滨五里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岚皋六口、白河两河工业集中区升格省级工业园区,新增省级特色专业园区5个。1-8月,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入园企业户数和产值超过全市的60%,园区产业集聚和承载功能显著增强。
安康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康市将锚定全年硬仗目标,压实攻坚责任,深化协调推进机制,动态监测核心指标,破解用地、融资等瓶颈。聚力谋划招商,高质量完成重大项目“三张清单”编制,精准谋划一批优质项目,年内新增落地产业链项目100个。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闭环服务,提升项目审批质量和效率。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松
来源:西安晚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