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赵心童和希金斯这场球,最后比分定格在2比4,你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意外,赵心童不是没机会,他打出的那两杆破百清台,看着就过瘾,火力全得没话说,但整场球看下来,心里就一个感觉:憋得慌,为啥呢?因为明明有得打,却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关键时刻老是自己掉链子。
看赵心童和希金斯这场球,最后比分定格在2比4,你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意外,赵心童不是没机会,他打出的那两杆破百清台,看着就过瘾,火力全得没话说,但整场球看下来,心里就一个感觉:憋得慌,为啥呢?因为明明有得打,却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关键时刻老是自己掉链子。
赵公子准度是招牌,但斯诺克不只看这个
咱得先说清楚,赵心童的进攻,尤其是长台,那是他的看家本领,手感来了,怎么打怎么有,一杆五、六十分跟玩儿似的,清台能力在世界顶尖选手里也排得上号,这玩意儿是天赋,学不来,所以你看他赢的那两局,行云流水,赢得干脆利落。
但问题就在于,职业斯诺克,尤其是面对希金斯这种“老狐狸”,你不能指望光靠一招鲜吃遍天,对手不可能每次都给你留下舒服的进攻机会,一旦你长台没拼进,或者球形复杂不好连续进攻,比赛就进入了另一个领域——中盘争夺,这块儿,恰恰是赵心童的短板。
“巫师”的陷阱:你以为的机会,可能是坑
希金斯这场球,简直就是给赵心童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希金斯打球,你看不到什么花哨的东西,感觉就是平平无奇,但你就是很难打赢他,这叫“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他的可怕之处在于稳定和合理。
他特别会对付赵心童、特鲁姆普这类准度好的球员,他的策略很清楚:我不跟你硬拼长台,我用防守跟你周旋,他经常做的,就是通过精准的控制,给你留下一个“看起来能打,但难度不小”的远台机会,这就像个陷阱,就看你跳不跳。
赵心童这场球就没少跳进去,年轻人嘛,有手感,有信心,看见机会就想上手,但很多时候,那种球的选择其实并不合理,风险太高,一旦打不进,白球的位置就会很尴尬,直接把好机会送给对手,第四局和第六局的关键时刻,都有点这个意思,领先的时候,该稳一手防一杆,结果选择了硬拼,球没打进,局面一下就逆转了,说白了,这就是经验和对比赛理解上的差距。
赵心童的症结:白球控制和战术选择
咱们说得再细一点,赵心童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准度,而是打进目标球之后,对白球的控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位”。
你看高水平的球员,他们每打一颗球,脑子里已经想好了后面三四步球该怎么走,赵心童有时候显得有点“顾头不顾腚”,光想着把这颗球干进去,至于白球会跑到哪儿,是不是给下一杆留下了麻烦,他考虑得没那么周全,这就导致了他的击球连续性不好,经常打着打着就断了,或者在做防守的时候,白球停的位置不是给对方留下机会,就是把自己做住了,这种球,看多了真让人着急。
另外就是战术单一,斯诺克比赛里,很多球形是不允许你一杆直接打到超分的,这时候就需要“磨”,需要做斯诺克,需要通过安全的防守来逼对手犯错,给自己创造机会,但赵心童好像不太擅长这个,局面一复杂,他就显得办法不多,容易急躁,他还是更习惯于用进攻来解决所有问题,但世界顶级的比赛里,没那么简单。
从特鲁姆普的进化,看赵心童的未来
其实赵心童现在走的路,当年特鲁姆普也走过,小特刚出道的时候,也是“准神”代名词,全靠疯狂的准度碾压对手,但他为什么能从一个“莽夫”进化成现在攻守兼备的世界冠军?就是因为他后来下了苦功夫,尤其是跟希金斯、奥沙利文这些老将交手吃亏后,拼命补强了自己的防守和战术思维。
所以对赵心童来说,这场失利不是世界末日,反而是一面镜子,它清晰地照出了你和最顶级球员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儿,光有准度,你或许能赢下一些比赛,甚至某个赛事爆种夺冠(比如他之前的世锦赛表现),但想长期稳定地待在顶尖行列,就必须把技术练全面了。
总结一下,赵心童输给希金斯,不是状态好不好的问题,是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比赛智商还需要磨练,希金斯用一场比赛告诉你,斯诺克是项比谁少犯错、比谁更合理的运动。
对于喜欢赵心童的球迷来说,也不用太灰心,他的天赋是顶级的,现在缺的是时间和阅历,他需要像海绵一样,从每一次这样的失利中吸取教训,尤其是要跟希金斯这样的宗师级球员好好学学,怎么控制节奏,怎么选择时机。
这条路没有捷径,就是把防守练到极致,把白球控制得像自己的手指头一样听话,这笔学费,希望赵公子没白交,只要他能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且愿意沉下心来去补短板,他的上限,依然非常高。
来源:黄金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