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的夏天,比往年热得更凶。日头挂在天上,像个烧红的铁球,把黄土坡村烤得冒热气。玉米地里的玉米秆已经长到一人多高,绿油油的叶子被晒得打蔫,风一吹,带着一股青涩的土腥味,混着热浪往人鼻子里钻。
第一章 闷热午后的意外撞见
1998年的夏天,比往年热得更凶。日头挂在天上,像个烧红的铁球,把黄土坡村烤得冒热气。玉米地里的玉米秆已经长到一人多高,绿油油的叶子被晒得打蔫,风一吹,带着一股青涩的土腥味,混着热浪往人鼻子里钻。
我叫狗蛋,大名李建国,是黄土坡村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那天下午,我妈让我去后坡的玉米地里找我家的老山羊——早上放羊时,老山羊趁我不注意,钻玉米地跑没影了。要是找不回来,晚上少不了挨我爸一顿揍。
我挎着个竹筐,一边往玉米地里钻,一边喊:“老黑!老黑!”老黑是老山羊的名字,喊了半天,没听见回应,倒是热得满头大汗,后背的粗布褂子都湿透了,贴在身上黏腻腻的。
玉米秆长得密,钻进地里就像进了个绿帐篷,更闷了。我拨开挡路的玉米叶,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脚下的泥土被晒得滚烫,隔着布鞋都能感觉到。突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接着是“哗啦”一阵玉米秆晃动的声音,像是有人摔倒了。
我愣了一下,黄土坡村的人大多在自家地里干活,这后坡的玉米地,除了我家,就是村东头王寡妇家的,这时候谁会在这儿?我好奇地往前凑了凑,拨开眼前的玉米秆,就看见一个人坐在地上,头发乱蓬蓬的,裤腿卷着,露出的小腿蹭破了皮,渗着血珠,旁边还掉着个布包。
是王老师!
王老师叫王秀莲,是去年刚从县城分配来我们村初中的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她二十出头,梳着齐耳短发,总是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衬衫,说话细声细气的,长得也白净,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平时在学校里,她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挺严肃的,没想到会在这儿摔得这么狼狈。
王老师也看见我了,脸“唰”地一下红了,赶紧想站起来,可刚一使劲,又“哎哟”一声坐了回去,眉头皱得紧紧的,看来是崴着脚了。
“李建国?你怎么在这儿?”她的声音有点慌,还有点不好意思。
我也慌了,站在那儿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过去扶她,又觉得男女有别,而且她是老师,我一个学生,有点不好意思。“我……我找我家的羊,老黑跑丢了。”我结结巴巴地说。
王老师没接我的话,只是慌忙用手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又把蹭破的小腿往身后藏了藏,眼神里带着点警惕,还有点慌乱。她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才压低声音对我说:“你……你刚才什么都没看见,听见没?”
我愣了一下,没明白她的意思。“我……我看见你摔跤了。”我老实回答。
“你!”王老师急了,脸更红了,她撑着地面,想再站起来,结果还是没成功,只能又坐下,语气也变得硬了起来,“我告诉你李建国,今天这事,你敢说出去一个字,我就赖你!说你把我推倒的!”
我吓得一哆嗦,往后退了一步。赖我?我明明是碰巧撞见的,怎么就成我推她了?王老师平时看着挺温和的,怎么这会儿这么凶?
“老师,我……我没推你,我就是路过。”我小声辩解。
“我不管!”王老师瞪着我,眼神里带着点威胁,“反正你要是敢跟别人说,我就跟校长说,跟你爸妈说,是你在玉米地里调皮,把我推倒了!到时候,看是你有理,还是我有理!”
我更害怕了。校长最相信老师的话,我爸妈要是知道我把老师推倒了,非打断我的腿不可。而且,要是同学们知道我跟老师在玉米地里发生这种事,指不定会传成什么样的闲话。
“我……我不说,我肯定不说。”我赶紧点头,心里又委屈又害怕,眼眶都有点红了。
王老师见我答应了,脸色稍微缓和了点,但还是没放松警惕。“你说话算话?要是让我听见半点风声,你就等着瞧!”她又强调了一遍。
“嗯,我肯定不说。”我用力点头,心里只想着赶紧离开这儿,别再惹麻烦。
“那你……你能不能扶我一下?我脚崴了,站不起来。”王老师犹豫了一下,小声说,语气里没了刚才的强硬,多了点不好意思。
我虽然心里有点怕她,但见她摔得那么惨,也不忍心不管。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扶着她的胳膊。王老师借力站起来,试了试脚,疼得皱了皱眉,只能把重心放在另一条腿上。
“你的包。”我指了指地上的布包。
王老师弯腰捡起布包,拍了拍上面的土,然后看了看我:“你家的羊还没找到?”
“嗯。”我点点头。
“那你赶紧找吧,我……我自己慢慢走回去。”王老师说,然后一瘸一拐地往玉米地外面挪。
我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玉米秆后面,才松了口气,后背的汗又冒了出来。刚才那一幕,像做梦一样,又吓人又别扭。我没心思再找老黑了,只想赶紧回家,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可我刚走没几步,就听见“咩——”的一声,老黑从前面的玉米秆后面钻了出来,嘴里还叼着一根玉米叶。我又气又无奈,抓住老黑的羊角,把它往家里赶。一路上,我脑子里全是王老师说的话,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这事没那么容易过去。
第二章 心里的疙瘩与课堂上的尴尬
回到家,我把老黑拴在羊圈里,我妈正在院子里喂猪,见我回来,问:“找着了?跑哪儿去了,让你找这么久?”
“在后坡玉米地里找着的。”我敷衍了一句,不敢提撞见王老师的事。
“赶紧洗手吃饭,下午还得去学校呢。”我妈没多想,往厨房喊了一声,“他爸,饭好了!”
吃饭的时候,我爸问我:“今天在学校咋样?老师没说你吧?”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摇头:“没有,挺好的。”
我爸“嗯”了一声,没再问。我扒拉着碗里的饭,没什么胃口,脑子里总想着王老师说的“赖你”,越想越害怕。要是真被她赖上,我可就惨了。
下午去学校,我特意提前了半小时,想早点到教室,避开王老师。可刚走到教学楼门口,就看见王老师一瘸一拐地从宿舍方向走来,手里拿着个布包,应该是刚擦过药。她也看见我了,眼神顿了一下,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就往办公室走。
我赶紧低下头,快步跑进教室。教室里已经来了几个同学,同桌二柱见我进来,凑过来问:“狗蛋,你咋了?脸色这么难看,跟丢了魂似的。”
二柱大名叫张铁柱,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俩从小一起长大,无话不谈。可今天这事,我不敢跟他说,怕他不小心说出去,传到王老师耳朵里。
“没……没咋,可能中午没睡好。”我敷衍道,拿出课本假装看书。
二柱见我不想说,也没多问,自顾自地翻起了漫画书。
上课铃响了,第一节就是语文课,王老师的课。我心里紧张得不行,低着头,不敢看讲台。脚步声从门口传来,王老师走进教室,一瘸一拐地走到讲台前,把课本放在讲桌上。
班里的同学都注意到她的脚了,小声议论起来:“王老师怎么了?脚崴了?”“好像是,走路一瘸一拐的。”
王老师清了清嗓子,教室里安静下来。她看了一眼全班同学,目光在我身上停了一下,又很快移开,然后说:“上课之前,跟大家说一下,昨天布置的作文,有些同学写得不错,比如李红梅、赵刚,还有……李建国。”
我愣了一下,猛地抬头看向讲台。王老师居然表扬我了?我平时作文写得一般,很少被表扬。她是不是故意的?想让我更不敢说出去?
“李建国,你把你的作文读一下,给大家听听。”王老师又说。
我更慌了,站起来,手里的作文本都有点抖。我结结巴巴地读着作文,眼睛不敢看王老师,也不敢看同学们。读完后,王老师点了点头:“写得不错,把你帮家里喂羊的事写得很真实,继续努力。”
我坐下的时候,感觉后背全是汗。二柱凑过来,小声说:“可以啊狗蛋,居然被王老师表扬了,深藏不露啊!”
我没理他,心里乱糟糟的。王老师这态度,让我更摸不着头脑了——她到底想干嘛?是想拉拢我,让我更守口如瓶,还是真的觉得我作文写得好?
接下来的课,我根本没听进去,眼睛一直盯着课本,耳朵却在听王老师的动静。她讲课的时候,偶尔会停下来揉一下脚踝,眉头皱一下,看来脚还是很疼。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她虽然威胁了我,但摔得那么惨,肯定很疼。
下课铃响了,王老师收拾好课本,一瘸一拐地走出教室。同学们又开始议论她的脚:“王老师肯定是走路不小心崴了。”“说不定是被谁推的呢?”
我心里一紧,赶紧低下头,假装收拾东西。二柱拍了拍我的肩膀:“你说王老师的脚是咋崴的?不会真被人推了吧?”
“不知道,别瞎猜了。”我赶紧说,生怕他再往下说。
二柱见我反应这么大,有点奇怪:“你咋了?这么紧张干嘛?”
“没……没紧张,上课听累了。”我又敷衍道。
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开王老师,尽量不跟她单独碰面。可越是避开,越容易撞见。有一次,我去办公室交作业,刚进去,就看见王老师坐在椅子上,正在给脚踝贴膏药。她看见我,愣了一下,说:“作业放这儿吧。”
“嗯。”我把作业放在她的桌子上,转身想走。
“李建国。”她叫住我。
我心里一紧,转过身:“老师,有事吗?”
“你……你最近学习还行,作文进步挺大的。”她顿了一下,又说,“上次的事,你没跟别人说吧?”
“没……没有,我肯定不说。”我赶紧点头。
“嗯,那就好。”她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我走出办公室,松了口气。看来她还是惦记着这事,我要是敢说出去,她肯定不会放过我。
可心里的疙瘩越来越大,每天都想着这事,上课也没心思听,作业错得越来越多。二柱看出我不对劲,拉着我问:“你到底咋了?这几天跟丢了魂似的,是不是有啥心事?跟我说说,我帮你想办法。”
我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说。要是跟二柱说了,他嘴不严,传出去就完了。我只能摇着头说:“真没事,你别问了。”
二柱见我不肯说,也没再逼我,只是叹了口气:“行吧,你要是想通了,随时找我。”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地上,像一块白布。我想起王老师摔跤时的样子,想起她威胁我的话,又想起她在课堂上表扬我的样子,心里又怕又乱。我到底该怎么办?真要把这事烂在肚子里吗?要是一直这样,我迟早得憋出病来。
第三章 谣言四起与意外的维护
过了大概一周,王老师的脚好了不少,走路虽然还有点慢,但不用一瘸一拐了。我心里稍微松了点,觉得这事可能慢慢就过去了。可没想到,村里和学校里,开始传起了关于王老师的谣言。
最先传起来的是村里的妇人。有一次,我放学回家,路过村头的大槐树,看见几个婶子坐在那儿聊天,其中就有二柱的妈。她们见我路过,赶紧压低了声音,可我还是听见了几句:“……王老师那天在后坡玉米地里,跟个男人在一块儿呢,不然怎么会摔跤?”“真的假的?王老师看着挺老实的啊。”“咋不是真的?我亲眼看见她一瘸一拐地从玉米地里出来,旁边好像还有个男人的影子……”
我心里一紧,赶紧加快脚步往家走。她们说的男人,肯定是我!可我明明只是碰巧撞见她摔跤,怎么就传成这样了?要是这话传到王老师耳朵里,她肯定以为是我故意说出去的,到时候真要赖我了。
果然,第二天早上,我刚到学校,就感觉气氛不对。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几个女生凑在一起小声议论,见我过来,就赶紧散开了。二柱拉着我,一脸着急地说:“狗蛋,你听说了吗?村里传王老师在后坡玉米地里跟男人约会,还说那个男人是咱们学校的学生!”
我心里咯噔一下,脸都白了:“谁……谁传的?”
“不知道,反正现在全校都快知道了。”二柱皱着眉,“你说这是谁瞎传的?王老师那么好的人,怎么会干这种事?”
我没说话,心里又怕又委屈。我明明什么都没说,怎么会变成这样?
第一节语文课,王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脸色很难看,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班里的同学都安静下来,没人敢说话,连平时最调皮的几个男生都低着头。王老师站在讲台上,沉默了半天,才开口说:“我知道最近村里和学校里有很多关于我的谣言,我不想解释什么,只想告诉大家,那些都是假的。希望大家不要相信谣言,也不要传播谣言。”
她的声音有点沙哑,说完后,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始讲课。可这节课,她讲得很不在状态,经常停下来发呆,眼睛里的泪水差点掉下来。
我坐在下面,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谣言肯定让她很难过,可我又不敢站出来澄清,怕自己引火烧身。二柱在旁边小声说:“肯定是哪个嘴碎的人瞎传的,太缺德了!”
下课的时候,班里的调皮鬼赵强站起来,大声说:“王老师,他们说你在后坡玉米地里跟男人约会,是不是真的啊?”
班里的同学都笑了起来,王老师的脸一下子白了,嘴唇都在抖。我看着她委屈的样子,心里突然有点生气——赵强太过分了,怎么能这么说老师?
“不是真的!”我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那些都是谣言,别瞎传了!”
班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我。王老师也愣住了,转头看着我,眼神里带着点惊讶。赵强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哟,李建国,你怎么知道不是真的?难道你看见了?”
我心里一紧,赶紧说:“我……我猜的!王老师不是那样的人!”
赵强还想再说什么,二柱站起来,指着他说:“你别瞎说了,再胡说八道我揍你!”
赵强见二柱急了,也不敢再说了,悻悻地坐下了。王老师看着我和二柱,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说,只是点了点头,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出了教室。
我坐下的时候,心里砰砰直跳。刚才我怎么就站起来了?要是赵强再追问,我肯定露馅了。二柱拍了拍我的肩膀:“行啊狗蛋,够意思!刚才吓死我了,还以为你不敢说话呢。”
我苦笑了一下,没说话。我不是够意思,只是看着王老师那么委屈,有点不忍心。
中午放学,我刚走出教室,就被王老师叫住了:“李建国,你等一下。”
我心里一紧,跟着她走到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这里没人,只有几棵老槐树。王老师看着我,眼神里带着点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感激,还有点不好意思。
“刚才……谢谢你。”她小声说。
“没……没什么,应该的。”我低下头,不敢看她。
“那些谣言,不是你传出去的吧?”她问,语气里没有了之前的威胁,多了点不确定。
“不是!我肯定没说!”我赶紧抬头,看着她的眼睛,“我答应过你,不说出去的,就肯定不会说!”
王老师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我知道了,我相信你。”
我心里松了口气,像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她终于相信我了。
“那些谣言,是村里的人瞎传的,跟你没关系。”王老师又说,“其实那天我去后坡玉米地,是给我姑送东西——我姑家就在后坡,她最近生病,不方便出门,我就趁中午午休的时候给她送点药和吃的,没想到走得急,摔了一跤。”
原来是这样!我心里的疑惑终于解开了。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去玉米地里干嘛见不得人的事,没想到是给亲戚送东西。
“老师,我知道了。”我说。
“嗯。”王老师点了点头,又说,“之前我威胁你,对不起,我那时候太慌了,怕被人误会,才说了那种话。你别往心里去。”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跟我道歉。我赶紧摇头:“没事,老师,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王老师笑了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笑得这么轻松。“你是个好孩子,之前委屈你了。”她说,“以后要是有人再传谣言,你不用怕,直接跟我说,或者跟校长说。”
“嗯。”我点点头,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感觉轻松了很多。
从那以后,我不再害怕王老师了,也不再避开她。有时候在学校里遇见,我们会互相打招呼;上课的时候,我也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王老师也经常鼓励我,我的语文成绩进步越来越大,作文也经常被当成范文在班里读。
那些谣言,后来慢慢就没人传了——大概是大家觉得没什么意思,又或者是王老师的姑病好了,出来跟人解释了几句。总之,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第四章 师生间的温暖与成长
谣言过后,我和王老师的关系亲近了很多。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端着老师的架子,偶尔会跟我们聊聊天,问问我们家里的情况,还会给我们讲县城里的新鲜事。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她,觉得她不仅是老师,更像个大姐姐。
有一次,我在作文里写了我爸总是喝酒,喝完酒就发脾气,我很害怕他。王老师批改作文的时候,在后面写了一句评语:“父母也有自己的烦恼,试着跟你爸好好沟通,他会理解你的。”
那天下午,她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倒了杯热水,说:“你作文里写的事,我看了。你爸是不是最近压力大?我们村这两年收成不好,很多人心里都着急,难免会发脾气。”
我点点头:“我爸最近总说玉米卖不上价,家里的开销又大,天天愁眉苦脸的,一喝酒就跟我妈吵架。”
“嗯,我理解。”王老师说,“你可以试着跟你爸聊聊,告诉他你的感受,也问问他的难处。父子之间,多沟通就好了。”
我听了王老师的话,心里有点犹豫——我爸脾气不好,我怕跟他聊了,他会更生气。但我还是想试试。
那天晚上,我爸又喝了点酒,坐在院子里抽烟。我鼓起勇气,走过去坐在他旁边:“爸,你最近是不是有心事?”
我爸愣了一下,看了看我:“你个小屁孩,懂什么。”
“我知道你愁玉米卖不上价,”我说,“王老师说,有难处可以跟家里人说,别一个人憋着。”
我爸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是啊,今年玉米行情不好,卖出去也赚不了几个钱,你明年就要上高中了,学费还没着落,我能不愁吗?”
“爸,我会好好学习的,以后考个好大学,赚钱养你和我妈。”我说。
我爸摸了摸我的头,眼里有点湿润:“好小子,长大了。放心吧,学费的事,我会想办法的,以后我不喝酒了,不跟你妈吵架了。”
从那以后,我爸真的很少喝酒了,也不再跟我妈吵架。家里的气氛好了很多,我心里也很高兴,觉得王老师帮了我大忙。
还有一次,二柱的妈生病了,需要住院,可家里没钱。二柱每天愁眉苦脸的,上课也没心思听。王老师知道后,在班里组织了一次捐款,她自己捐了两百块——那可是她半个月的工资。我们班的同学也都纷纷捐款,有的捐五块,有的捐十块,我把我攒了很久的零花钱——十五块钱也捐了出去。
王老师拿着捐款,带着我和二柱去医院看二柱的妈。二柱的妈拉着王老师的手,哭着说:“王老师,谢谢你,谢谢你帮我们家。”
“阿姨,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王老师笑着说,“您好好养病,二柱在学校有我们照顾,您放心。”
从医院回来后,二柱对我和王老师特别感激,学习也更努力了。他说:“以后我也要像王老师一样,做个好人,帮助别人。”
王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很注重我们的学习。她知道我们村初中的条件不好,很多同学不爱学习,就想了很多办法鼓励我们。她在班里办了个“学习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她还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那些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人的故事,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有一次,她给我们看了一张县城高中的照片,照片里的教学楼又高又大,操场也很宽敞。“这是县城最好的高中,”她说,“只要你们努力,将来都能考上这里,甚至考上更好的大学。”
我看着照片,心里充满了向往。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要考大学,觉得能读完初中,在家种地或者出去打工就不错了。可现在,我想努力学习,考上县城的高中,再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班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以前上课爱调皮捣蛋的同学,现在也认真听课了;以前不爱写作业的同学,现在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在全校排第一,其他科目也进步了很多。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王老师,说她是个好老师。
王老师不仅改变了我们班的同学,也改变了我。以前我很自卑,觉得自己是个农村孩子,没什么出息。可现在,我变得自信了,也有了自己的目标。我知道,只要我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一次,我问王老师:“王老师,你为什么要来我们村当老师?县城里的条件不是更好吗?”
王老师笑了笑,说:“因为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知道农村的孩子想读书不容易。我以前的老师,也是从县城来的,她鼓励我好好学习,我才考上了师范学校。现在我也想做个像她一样的老师,帮助更多农村的孩子。”
我看着王老师,心里很感动。原来,她是想把自己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王老师是个好老师,我要向她学习,将来也要做个有用的人,帮助别人。”
第五章 分别与约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就要升初三了。初三是初中最重要的一年,要面临中考,决定能不能考上高中。王老师比以前更忙了,每天除了上课,还要给我们辅导功课,经常加班到很晚。
可就在我们全力以赴准备中考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王老师要调回县城了。
这个消息是校长在班里宣布的,他说:“王老师因为工作表现优秀,被县城的重点中学看中了,要调过去当老师。虽然我们舍不得她,但这是好事,我们应该为她高兴。”
班里的同学都愣住了,然后开始小声抽泣。我心里也很难过,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王老师要走了,以后再也不能听她讲课,再也不能跟她聊天了。
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眼睛红红的,但还是笑着说:“我也舍不得大家,这两年,跟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最开心的日子。虽然我要走了,但希望你们能继续努力学习,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
那天下午,我们班的同学凑钱给王老师买了个礼物——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和祝福的话。我在笔记本上写:“王老师,谢谢您,我会努力考上县城的高中,去找您。”
王老师接过笔记本,翻着看了看,眼泪终于掉了下来。“谢谢你们,”她说,“这个笔记本我会一直珍藏着,以后你们要是考上县城的高中,一定要来找我。”
离别的前一天,王老师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节课。她没有讲课,而是跟我们聊了很多。她跟我们说,中考并不可怕,只要平时努力了,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她跟我们说,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她还跟我们说,要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下课铃响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哭了。我们围着王老师,有的拉着她的手,有的抱着她的胳膊,舍不得让她走。王老师也哭了,她挨个摸了摸我们的头,说:“好了,别哭了,以后我们还会见面的。你们要好好的,好好学习。”
第二天早上,王老师要走了。我们班的同学都去送她,一直送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王老师的行李不多,就一个行李箱和一个布包。她看着我们,笑着说:“都回去吧,别耽误上课。记住我们的约定,考上县城的高中,来找我。”
“王老师,我们会的!”我们齐声说。
王老师点了点头,然后上了一辆开往县城的拖拉机——那是村里唯一一辆能去县城的交通工具。拖拉机开动了,王老师从车窗探出头,向我们挥手:“再见!一定要努力啊!”
我们站在村口,一直挥手,直到拖拉机消失在路的尽头,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学校。
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背书,晚上学到很晚才睡觉。二柱也跟我一起努力,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一起讨论,或者请教其他老师。
有时候,我会想起王老师,想起她在玉米地里摔跤的样子,想起她跟我道歉的样子,想起她鼓励我的样子。每当我觉得累了,想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拿出那个笔记本,看看上面的祝福,想起我们的约定,然后又充满了力量。
中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我和二柱一起去学校查成绩。当看到我的成绩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我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就是王老师调去的那所学校!二柱也考上了,虽然不是重点高中,但也是县城里不错的高中。
我们俩在学校里跑着,笑着,心里充满了喜悦。我心里想着,我终于可以去找王老师了,终于实现了我们的约定。
开学那天,我背着书包,走进了县城重点高中的校门。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教学楼又高又大,操场也很宽敞,就像王老师以前给我们看的照片一样。
我按照打听来的地址,找到了王老师的办公室。她正在批改作业,看见我进来,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站起来:“李建国!你真的考上了!”
“嗯!王老师,我来了!”我激动地说。
王老师拉着我,让我坐在椅子上,给我倒了杯热水:“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在这儿还习惯吗?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找我。”
“嗯,习惯。”我说,“王老师,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肯定考不上这里。”
“不用谢,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王老师笑着说,“以后要更努力,争取考上好大学。”
“嗯,我会的!”我用力点头。
从那以后,我经常去找王老师。她会给我讲高中学习的方法,给我推荐好书,还会问我在学校的生活情况。有时候,二柱也会来县城找我,我们一起去找王老师,跟她聊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高中三年,在王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一直很努力。高考的时候,我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学的是师范专业——我想像王老师一样,做个老师,回到农村,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大学毕业那年,我回到了黄土坡村初中,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些像我当年一样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时,我想起了王老师,想起了那个闷热的午后,想起了玉米地里的意外撞见,想起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我知道,我会像王老师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陪伴这些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我知道,一个好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第六章 传承的温暖与岁月的回响
我在黄土坡村初中当老师的第一年,班里有个叫小石头的学生,跟我当年很像——内向、自卑,学习成绩一般,总是低着头,不敢说话。他的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很少有人关心他。
我想起了王老师当年对我的鼓励,于是也试着关心小石头。我经常找他聊天,问问他爷爷奶奶的身体,问问他学习上的困难;他的作文写得不好,我就耐心地给他讲解,教他怎么观察生活,怎么写出真实的感受;他冬天穿的衣服很薄,我就把我以前的旧棉袄给他送过去。
慢慢地,小石头变了。他开始主动跟我说话,上课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有一次,他在作文里写:“李老师,谢谢您,您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个老师,帮助别人。”
看着这篇作文,我心里暖暖的,就像当年王老师看到我的作文时一样。我知道,我正在把王老师传递给我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工作的第三年,王老师来看我了。她已经在县城的重点高中当了教导主任,头发剪得更短了,脸上多了点细纹,但笑容还是那么亲切。
我带着她参观学校,跟她介绍我的学生。她看着教室里的孩子们,笑着说:“不错啊,李建国,越来越像个好老师了。”
“都是您教我的。”我说。
我们坐在学校的老槐树下,聊着这些年的变化。她说,县城的高中越来越好了,有了新的教学楼和实验室;我说,黄土坡村初中也比以前强了,盖了新的宿舍,来了几个年轻的老师。
“还记得当年在玉米地里的事吗?”王老师突然笑着说。
我也笑了:“当然记得,那时候我可害怕您了,以为您要赖我。”
“那时候我也挺不好意思的,”王老师说,“刚参加工作,脸皮薄,怕被人误会,才说了那种话。没想到,反而跟你成了好朋友。”
“是啊,那时候要是没有您,我可能早就放弃学习了。”我说,“现在我也明白了,做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关心他们的心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王老师点了点头:“你能明白这一点,就说明你已经是个合格的老师了。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初心,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做老师。”
“嗯,我记住了。”我用力点头。
那天下午,王老师跟我的学生们聊了很久,给他们讲县城里的高中,讲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围着她问这问那,就像当年我们围着她一样。
临走的时候,王老师给我留了一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上面写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送给建国,希望你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
我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每天都会看几页。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觉得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王老师的话,想起那些需要我帮助的孩子,然后又充满了力量。
现在,我已经在黄土坡村初中当了十年老师了。我的学生里,有很多人考上了县城的高中,有的甚至考上了大学。每年过年的时候,他们都会来看我,跟我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学生说,他们也要做老师,回到农村,帮助更多的孩子;有的学生说,他们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将来回来建设家乡。
每当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都充满了自豪。我知道,我和王老师当年种下的种子,已经在这些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去年夏天,我带着几个学生去县城参加比赛,特意去看了王老师。她已经快五十岁了,头发里有了几根白发,但精神很好。我们一起吃了饭,聊了很多。她问我:“还记得当年的约定吗?”
我笑着说:“记得,考上县城的高中,做个好老师。我做到了。”
王老师点了点头,眼里带着欣慰的笑容:“好,好,做得好。以后,就靠你们了。”
从县城回来的路上,我看着车窗外的玉米地,绿油油的,长得很高。阳光洒在玉米叶上,闪着金光,就像当年那个闷热的午后一样。我想起了王老师,想起了小石头,想起了我的那些学生,心里充满了温暖。
我知道,这份温暖,会一直传递下去。就像玉米地里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就像王老师当年对我的帮助,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而我,也会继续带着这份温暖,陪伴更多的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这份爱和希望,在黄土坡村的土地上,永远传递下去。
来源:完结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