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跨境往返的客车和货车,在磨憨口岸乃至整条中老铁路都屡见不鲜。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近四年来,这条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黄金线路”,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示范项目。它不仅是一条联通内外、辐射周边的交通大动脉,更是一条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普洱摄影报道
在磨憨口岸,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经过中老友谊隧道,从中国驶向老挝;不久之后,满载着东南亚水果的中老班列,同样经过友谊隧道,从老挝驶向中国。
这样跨境往返的客车和货车,在磨憨口岸乃至整条中老铁路都屡见不鲜。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近四年来,这条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黄金线路”,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示范项目。它不仅是一条联通内外、辐射周边的交通大动脉,更是一条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文化交流的黄金通道。
当前,中老之间跨境产业合作不断升级,跨境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星光·澜湄号”中老跨境旅游列车开行,“遇见琅勃拉邦”“穿越时空之旅”等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受到欢迎,带动沿线旅游蓬勃发展。跨境农业种植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能源合作推进顺畅,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中广核能源国际老挝清洁能源基地开工建设,中老双向电力互济规模3年累计超3亿千瓦时。
中老铁路如同一条“经济动脉”,串联起中老两国的周边城市与企业,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形成城市升级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火车加速文明交流
一路通,百业兴。
中老铁路结束了老挝没有干线铁路的历史,将其带进了“加速度”时代。
来自老挝北部乌多姆塞的普洱学院大二学生威莱赛对此感受更深。十几年前,他的舅舅曾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语言。彼时,从乌多姆塞省会孟赛乘大巴出发至昆明,需乘坐大巴车颠簸三天才能抵达,而现在,从乌多姆塞乘坐中老铁路前往普洱,仅需要6小时左右,当天即可抵达学校。
铁路不仅缩短了旅途时间,更重塑了老挝民众的就业与生活。
在威莱赛的家乡,中老铁路开通前,种植、传统手工业是当地人的主要产业。而随着中老铁路通车,大量中国企业到老挝投资、做生意,越来越多当地人进入中国企业,“中国生意”也如火如荼展开。
威莱赛从高二、高三开始,便利用课余时间上中文补习班。“现在孟赛到处都是中文补习班。我的补习班有20多个人,最小的只有11、12岁,最大的80多岁的也有。有一位在银行上班的女士,下班以后还去中文补习班上晚课。”威莱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他表示,现在老挝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中文,因为会中文能进中国企业,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一两倍。曾经备受关注的英文补习班,如今数量已远不及中文补习班。
对威莱赛而言,中老铁路不仅带来了学习的便利,更打开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毕业后我想留在中国发展,或者回老挝从事与中文相关的工作,翻译或者汉语教育之类,这些工作在老挝收入不错,还能促进两国交流。”威莱赛表示。
近年来,像威莱赛这样的老挝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借助中老铁路走出家乡,来到中国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再带着收获回到老挝参与建设,成为中老经济合作的“民间使者”。
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开通近4年来,中老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8万列,发送旅客超5900万人次,跨境旅客超58万人次。今年,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450万人次,与开通初期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1.2倍,成了中老两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间的便利出行的重要通道。
老挝财政部海关司磨丁海关副关长康通帕德(Thone Phomepadith)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老铁路是目前唯一一条运输型铁路,带动了货物方面的运输及旅客方面的运输。在货物方面既减少了成本,还缩短了时间,为老挝贸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促进了老挝商贸方面的发展。老挝是一个内锁国,现在正在向陆联国方向转变,通过中老铁路我们可以和外面的国家进行货物方面的沟通,以及其他方面的联系,这也极大的带动了老挝经济发展。现在中老铁路也是一个链接的纽带,链接了老挝、中南亚、中国还有其它市场的一个纽带,作为一个纽带,极大的带动老挝走向一个更大的市场,也迈向一个更加国际化的道路。
物流通道变经济枢纽
对中国来说,当满载榴莲的冷链列车从友谊隧道驶出,“水果之王”榴莲的价格壁垒被迅速击破。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明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坐上澜湄快线,泰国榴莲3天到昆明,老挝香蕉7天到北京。
今年4月以来,每天清晨,载着泰国榴莲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都会稳稳驶入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工作人员迅速卸载集装箱,榴莲一部分重新编组,通过铁路网发往全国各地;另一部分运往附近的物流基地进行验货、倒柜,随后经公路运输送往销售地。张德欢所在的企业,在榴莲进口货运量高峰期,每天可达100至120个集装箱,主要发往成都、广州、郑州等地。
随着中老铁路热带水果运输的强势增长,榴莲价格大幅跳水,降幅接近一半,不少人直呼实现了“榴莲自由”。
“价格最高的时候,A果榴莲价格能达到1500元到1600元一箱,现在只需700元到800元,相当于用一半的价格就能品尝到高品质的A果榴莲。”塔那愣国际物流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德欢表示。
机电换铁矿、蔬菜换榴莲,中老铁路上这样的买卖几乎每天都在进行。通过中老铁路,云南的鲜花、水果、蔬菜等源源不断运往东南亚最大的果蔬交易中心——泰国的达拉泰市场。南亚东南亚的榴莲、山竹、芒果等也能快捷抵达云南,昆明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集散地,中欧班列与东盟市场也在此无缝衔接,中老铁路迅速从物流通道转变为经济枢纽。
近四年来,中老铁路跨境运输商品种类从开通之初的10多种扩展至3300多种,形成“中国制造南下、东南亚特产北上”的双向流通格局。
不仅是产品流通。
在老挝一侧,沿线城市借助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老挝万象赛色塔昆明产业园,依托中老铁路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优质生产经营条件;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让老挝与中国形成“跨区域产业协作”。
在中国一侧,也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中老边境布局。云南叁连制衣有限公司人事总监刘秀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前,老挝的人力资源和中老铁路的便利性,让该企业选择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办厂,未来,这里将成为叁连制衣的主要工厂之一。
如今,中老铁路沿线初步形成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4条重点产业链。中老铁路的开通对老挝乃至东盟国家的运输成本和物流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30%至50%,老挝境内运输成本降低了20%至40%,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从中老铁路上穿梭的冷链专列,到磨憨口岸繁忙的通关场景;从老挝留学生威莱赛的求学路,到沿线企业的跨境布局,中老经济合作正以“硬联通”为基础、“软联通”为纽带,朝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未来,随着中老“一地两检”政策落地、泛亚铁路网络完善,这条钢铁巨龙必将继续承载着两国人民的期盼,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