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赋能”到“共生”!视障科创营汇聚“AI合力”,共谱特殊教育新生态篇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5:45 1

摘要:9月24日,为打造人工智能特殊教育新动能新生态,为视障学生打开了解前沿科技的新窗口,由中国盲文出版社主办,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承办的“科技筑梦 畅享未来”科创营开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在特殊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其创新变革的核心力量。

9月24日,为打造人工智能特殊教育新动能新生态,为视障学生打开了解前沿科技的新窗口,由中国盲文出版社主办,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承办的“科技筑梦 畅享未来”科创营开营。

“今年,中国残联、教育部、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中国盲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赖伟表示,本次科创营正是积极响应《意见》部署、探索“科技赋能无障碍”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未来将持续深化科创营项目,携手各方打通“资源输送最后一公里”,让前沿科技资源突破壁垒直达基层,“让每一颗渴望探索的‘星’都能被看见、被点亮”。

本次科创营为期三天,将有150名视障学生参加。

数字技术渐成促进教育公平“催化剂”

数字技术赋能特殊教育,已从简单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能重塑学习体验,促进教育公平的强大催化剂。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劳动能力,为同学们跨越鸿沟、学习知识、感知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陈学华在活动上表示,近年来,科技厅始终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健康、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比如,为了让技术改变生活,科学技术厅支持企业研发了AI音乐教育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创作自己的歌;为了能够帮助丧失运动功能和交流能力的患者,科学技术厅支持四川省人民医院研发脑机接口,让人类能够用意念控制机器;为了让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科学技术厅还在推动机器人大脑研发,让人类与机器实现更智能的交互。

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平等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尊严,让人工智能成为面向所有人的认知升级工具、改进生活帮手。

谈及数字技术为特殊教育赋能,作为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闵菲以本校的课程实施、学生支持、教学创新等具体实践为依托,生动阐明了数字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与赋能效果。

早在2019年,成都市教育局依托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全国首个特教云平台,为成都市约1.1万名残疾孩子,2万余名家长和942名特教教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教育服务,同时还实现了全市24所特殊教育学校和24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

这束智慧之光,让教学和支持服务变得更加精准、高效,让因材施教从理想照进现实,同时,让每个学生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

多方力量赋能探索与成长

本次科创营中,学而思带来了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助学机器人。它如同一位24小时在线的专属“私人教师”,能精准适配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与需求,随时提供陪伴式指导、答疑与辅助;福昕科技则带来了承载着创新能量的软件工具,这束凝聚着科技温度的“创造之光”,不仅点亮了大家内心对探索的热情火花,更赋予了这群特殊孩子敢于突破边界、主动重新定义未来的勇气与前行力量。

活动现场,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及腾讯公司、阿里巴巴公益、科大讯飞、学而思大科学、福昕软件等企业代表以视频的方式为科创营的同学们送上寄语。鼓励大家心怀热爱、勇于探索,培养自己的“科技兴趣点”,为未来积蓄能量。

同时,中国盲文出版社、学而思大科学及公益基金会、福建福昕软件科技公司分别向成都市特教学校捐赠无障碍软件和AI智能伴读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助力广大盲童在探索过程中,深刻感受科技助残的温暖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期间中国盲文出版社还举办了无障碍产品展览活动,学员们可以沉浸式地体验前沿科技产品。包括具备无障碍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灵活智能的机器狗、深度交互语音合成与翻译技术、3D打印创新视障教具等。

本期科创营通过技术融合与创新实践,打造人工智能特殊教育新动能新生态,不仅为视障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前沿科技的窗口,让他们在平等获取科技知识的过程中,激发探索热情、提升数字素养,真正融入数字时代的科技浪潮,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释放,同时,也为进一步壮大科技助残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