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表决通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5:48 1

摘要:9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填补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域立法空白。

陕西网讯(记者 袁晨)9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填补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域立法空白。

近年来,在省委高度重视下,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些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但仍存在工作体系不健全、投入和保障仍显不足、学术精品较少、缺乏领军人才、学科建设布局不完善等问题,亟待通过立法解决。

“《条例》深刻总结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从体制机制、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传播与普及、人才培育等方面作了规定。”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一处处长赵虹说。

《条例》明确,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高校、国家机关研究机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从事哲社研究的机构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的主体力量,并对哲社机构围绕重大学术理论、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研究,推动形成原创性、标志性研究成果予以规定。

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应当加强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迁精神等伟大精神阐释研究。加强秦岭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关中文化、黄土文化、汉水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研究。开展陕甘革命根据地史、周秦汉隋唐文明、考古和文物保护、“一带一路”等与陕西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专题研究。

“《条例》特别列举这些伟大精神,有利于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有效宣传、研究、践行延安精神等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立足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明的研究特色、深厚的学术积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激发活力、释放潜能,更加专注于陕西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体现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马朝琦说。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条例》规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才工作部门编制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规划,制定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和激励政策,优化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结构,培养拔尖领军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在课题资助、成果出版、表彰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同时,《条例》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地位作用、学术伦理和诚信要求等作了规范,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坚定“四个自信”,恪守科研诚信,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

来源:陕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