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和闺蜜聚餐,她突然掏出手机感慨:"你敢信?我支付宝账单每月都过万,但淘宝购物车已经三个月没清过了。"这句话像颗石子投入水面,在座的五个人里,竟有三个表示自己也成了"支付宝活跃、淘宝沉默"的用户。曾经占据我们网购生活半壁江山的淘宝(天猫),似乎正在悄悄退出日
上周和闺蜜聚餐,她突然掏出手机感慨:"你敢信?我支付宝账单每月都过万,但淘宝购物车已经三个月没清过了。"这句话像颗石子投入水面,在座的五个人里,竟有三个表示自己也成了"支付宝活跃、淘宝沉默"的用户。曾经占据我们网购生活半壁江山的淘宝(天猫),似乎正在悄悄退出日常购物清单。
这种"割裂感"并非个例。网经社《2024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报告》显示,淘天集团市占率虽仍以36.4%位居第一,但较往年持续下滑,拼多多(23.6%)、抖音电商等新兴平台正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一边是支付宝作为国民支付工具的地位无可撼动,一边是其"母体"淘宝的用户粘性正在稀释,这种奇妙的反差背后,藏着电商行业的深层变革。
十年前,"上淘宝"是网购的代名词。那时我们习惯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在成千上万件商品里慢慢筛选,享受"淘宝"的乐趣。但现在打开淘宝APP,很多人会陷入"选择焦虑":页面推荐越来越精准,却总觉得少了点"逛"的惊喜;直播带货占据首页C位,熟悉的店铺却淹没在信息流里。
更关键的是,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当拼多多用"百亿补贴"把品牌家电价格打下来,当抖音直播间里9.9元包邮的日用品源源不断,习惯了"货比三家"的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一位网友的吐槽很有代表性:"以前买衣服先逛淘宝,现在先刷抖音穿搭视频,看中直接下单,省去了和客服砍价的麻烦。"
售后服务的争议也让部分用户望而却步。尽管淘宝在2024年就松绑了"仅退款"政策,但频繁出现的"职业羊毛党"和"退货掉包"问题,让平台陷入商家与消费者的两难境地。直到2025年1月推出账号诚信体系,才开始对异常退款行为进行限制,这一滞后性也让部分用户转投其他平台。
淘宝的"失宠",本质上是电商战场的玩法变了。如果说淘宝是"货架电商"的王者,那么拼多多和抖音则分别用"社交电商"和"兴趣电商"开辟了新赛道。
拼多多通过"拼团""砍价"的社交裂变模式,成功触达下沉市场,又凭借农产品直供模式打通供应链,让"平价好物"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数据显示,其用户规模在2024年持续增长,市占率已达23.6%,直逼淘天集团。
抖音电商则抓住了"注意力经济"的红利。当用户在刷短视频时,一条种草视频、一场直播就能瞬间激发购买欲,这种"即看即买"的模式,大大缩短了消费决策链路。有数据显示,2025年抖音电商的日均GMV已突破30亿元,服饰、美妆等品类的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现在大家的网购消费理念:日常生活用品在拼多多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的品牌产品在京东购买,在抖音直播中抢购各种优惠。
这些新玩家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购物习惯,更重构了电商的竞争逻辑——从"人找货"到"货找人",从"性价比"到"体验感",淘宝熟悉的战场正在被重新定义。
面对用户流失,淘宝并非无动于衷。2025年1月,淘宝天猫召开商家服务大会,推出了电商行业首个账号诚信体系,针对异常仅退款、退货掉包等行为,商家可将其录入体系,平台将视情况采取驳回售后、限购等措施。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淘宝平衡商家与消费者利益的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淘宝还在多个维度进行整改:优化"退货宝"机制,让商家可自主选择是否在大促期间使用,帮助中小商家降低10%-30%的退换货成本;新增价格设错保障机制,避免商家因操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升级店小蜜AI产品,为600万年活跃商家提供智能客服服务。这些措施虽直击痛点,但效果还需时间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正在发力"优质服务商家"扶持计划。体验分4.8分以上的商家不仅能获得更多流量倾斜,还能享受纠纷率剔除等权益。数据显示,这类商家占比已从30%上涨到36%,商品体验分90分以上的高分商品占比达60%,这或许是淘宝摆脱"低价内卷"的破局之道。
从"万能淘宝"到"多元选择",我们的网购变迁史,也是电商行业的进化史。支付宝的持续活跃,证明了阿里在支付生态上的护城河依然坚固,但淘宝面临的挑战提醒我们:没有任何平台能永远躺着吃老本。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会重新爱上淘宝的某个新功能,就像当年第一次在上面买到心仪的商品一样。但在此之前,电商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而最终受益的,永远是手握选择权的消费者。
那么问题来了:你多久没在淘宝上买过东西了?你的网购新阵地又是哪里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来源:我在路上,路在前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