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阳是岐黄之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庆阳先民、中医鼻祖岐伯曾在庆阳与黄帝论医,成就了中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帝内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撒播到世界各地,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不断推陈出新,造福人类。
8月2日,“岐黄周祖 一脉相承”纳福大典在庆城县周祖陵景区举行。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庆阳是岐黄之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庆阳先民、中医鼻祖岐伯曾在庆阳与黄帝论医,成就了中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帝内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撒播到世界各地,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不断推陈出新,造福人类。
2004年,庆阳市成立了岐黄文化研究会,探索岐黄文化渊源,研究岐黄文化规律,开发岐黄文化产业,弘扬岐黄文化精髓;2011年,中华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庆阳市“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2013年,庆城县岐伯文化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同年,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庆阳岐黄文化学术年会在庆阳市召开,全国百位专家学者就岐黄文化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学术开展交流探讨,让庆阳再次成为全国中医药界瞩目的焦点,推动我市岐黄文化研究传承、发展迈向新的高度。2024年10月,“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生态大会暨岐黄大讲堂、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华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大会在庆阳举行。此次盛会以“中国算谷+岐黄故里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产业新未来”为主题,聚合中医药领域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学者、中药企业代表、中医馆、种植基地中医药全产业链主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家,共话人工智能新场景、共商中医药产业新未来、共谋融合互促新路径,推动庆阳人工智能产业乘势而上,推动庆阳中医药产业蓬勃焕新。
岐伯与黄帝论医雕像。庆阳融媒记者 王志龙 摄
上世纪70年代,庆阳医务工作者查看药材。特约摄影 乔旺堂 摄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雾景。特约摄影 王勇 摄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配制中草药。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工人在采摘金银花。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正宁县非物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艾灸传承人周志华展示艾灸器械。庆阳融媒记者 赵彩霞 摄
市民观看庆城县长寿老人图集。庆阳融媒记者 赵彩霞 摄
2024年庆阳“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生态大会暨岐黄大讲堂、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华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大会现场。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来源:掌中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