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数据中心投资成本结构:服务器占比超60%!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5:07 3

摘要:根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部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云端服务与大数据分析需求激增,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到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每兆瓦的建设成本已经达到了3,900万美元, 资金分配涵盖服务器

9月24日消息,根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部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云端服务与大数据分析需求激增,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到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每兆瓦的建设成本已经达到了3,900万美元, 资金分配涵盖服务器、网络设备、冷却系统、电力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等众多方面。

服务器成本占比超60%

报告显示,目前服务器(Servers)仍是数据中心最核心的投资环节,每兆瓦需要投入2,500万美元,占总成本超过60%。主要供应商有戴尔、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及 Super Micro等,产品涵盖通用计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器等,是数据中心业最强大的 “运算心脏”。

网络设备

成本占比仅次于服务器的则是网络设备(Networking),每兆瓦需要投资的金额达430万美元,在总成本当中占比约为11%。 在数据中心对于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需求驱动下,Arista Networks、思科(Cisco)、华为、英伟达(NVIDIA)等企业是主要玩家。其中,英伟达主要是凭借收购 Mellanox 切入高速网络领域,强化了其GPU运算+网络一体化的优势。

冷却系统

随着服务器的性能越来越强,能耗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冷却需求成为数据中心设计的关键。 虽然冷却系统在整个数据中心当中的总成本仅比较小,但其稳定性却直接影响计算效率。

根据预计, 散热系统当中的冷却塔(Cooling Towers)成本约为每兆瓦 10 万美元 ,主要供应商为 SPX Technologies、Evapco、Baltimore Aircoil。

水冷机组(Chillers)每兆瓦成本约为40万美元,供应商主要有Johnson Controls、Trane、开利Carrier、Daikin等厂商。

机房专用空调(CRAHs)每兆瓦成本约为60万美元(约新台币1,793万元),主要供应商包括Vertiv、Stulz、Johnson Controls。

随着液冷技术更普及,冷却市场可能有新技术与供应链变革。

电力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中心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极高,电力相关投资成本合计约每兆瓦260万美元,主要是确保系统能任何状况下维持运转。 另外,发电机(Generators)投资成本约为每兆瓦80万美元(约新台币2,391万元),由Caterpillar、Cummins、Rolls Royce提供,用于断电备援。

还有不断电系统(UPS)的投资每兆瓦90万美元(约新台币2,690万元),主要确保电力中断时能够瞬间供电,主要供应商为Schneider、Eaton、Vertiv。

而开关设备(Switchgear)与电力分配系统(Power Distribution)的投资成本分别约为每兆瓦 50 万与 40万美元 ,同样由 Schneider、Vertiv、Eaton 当厂商主导。 这些电力设施虽非核心设备,但却是支撑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基础。

工程与建筑投资是隐藏的高成本区块

除了硬件,数据中心还需庞大的厂房设计与施工资金。 工程设计费(Engineering Fee)约为每兆瓦40万美元 ,主要由 Jacobs、Burns & McDonnell、HP Enterprise 提供专业服务。 而建筑施工费(Construction Fee)则是高达每兆瓦90万美元,主要由Holder、HITT、Turner等建筑巨头承揽。

这些建筑设施的工程成本突显数据中心并非单纯科技设施,而是跨足土木、机电与信息科技的超大型基础建设工程。

全球供应链版图是美国领跑,欧洲亚洲分庭抗礼

从供应商分布看,美国厂商在服务器、网络及电力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包括戴尔、HPE、思科、英伟达、Caterpillar 等。 欧洲企业如Rolls Royce、Stulz、Schneider等在发电、冷却及电力管理领域仍具优势。 亚洲企业如华为等在网络设备市场的份额不容忽视,日本大金(Daikin)冷却技术也是实力强劲。 整体全球供应链呈现“美国领跑、欧洲支撑、亚洲崛起”的格局,未来地缘政治与科技战加剧,分工体系可能出现变数。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来源:芯智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