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花岗区:稻熟果香好“丰”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4:55 2

摘要: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秋日的遵义市红花岗区,火红的高粱、金黄的水稻、飘香的瓜果,交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图景。

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高粱地里的“火红乐章”:

全程机械化奏响丰收曲

在金鼎山镇野里村的红缨子高粱基地,沉甸甸的高粱穗随风摇曳,掀起层层“红浪”。田间地头,大型收割机轰鸣作响,收割、脱粒、装袋等环节一气呵成,高效有序。

“我们基地的高粱主要供应给珍酒、习酒、国台酒等省内外知名酒企。”遵义市贵友粮油有限公司基地办负责人王镪介绍,在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的全程指导下,高粱产量逐年提升。目前,公司以野里基地为核心,在全区带动农户种植高粱超8000亩。

2023年,野里村引进贵友粮油有限公司,构建“党支部+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组织方式。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开展技术培训,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建立起产销一体化合作机制,既化解了销售难题,也保障了农户收益。

“我们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王镪表示,目前公司自有基地已实现无人机飞控、机耕、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叶面肥喷施、除草等环节也全部由机械完成。

水稻田中的“黄金盛宴”:

农文旅融合促增收

九月的海龙镇,稻浪翻滚,满目金黄。在贡米村贡米坝区,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水稻,收割机在田间穿梭,颗粒归仓。

“今年种了12亩贡米,品种改良后产量更高,收入也更可观。”村民母志才高兴地说,“我们的贡米卖到了成都、重庆、广西等地,回头客越来越多。”

近日,遵义市2025年农民丰收节暨“金穗盈秋·收‘稻’快乐”活动在贡米村举行。活动以稻田为舞台,通过文艺演出、农事竞赛、尝新宴等环节,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丰收喜悦。

“活动氛围特别好,新米做的米糕、罐罐饭特别香。”游客徐敏说,贡米村离城区近,春夏可赏花闻稻香,还有稻田咖啡、特色农庄等新业态,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据悉,此次活动持续三天,通过“场景+文化+旅游”融合,带动农特产品销售,促进乡村住宿、餐饮等行业繁荣。海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坝区贡米种植面积1200余亩,亩产达1100斤,迎来一个丰收年。

果园枝头的“甜蜜产业”:

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金秋时节,金鼎山镇板桥村的梨园果香四溢,金黄饱满的金秋梨压弯枝头,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游玩。

基地负责人罗少林电话不断,一边接订单,一边忙着采摘。“我们种了金秋梨、黄花梨、‘98-1’梨三个品种,今年产量预计10万斤左右。”罗少林说,由于光照充足、雨水适宜,梨子肉质细腻、清甜可口。

销售以商贩收购和游客采摘为主,价格每斤2至5元,采摘期可持续20天左右。“产业发展得好,我们的日子也像这梨子一样,越来越甜。”罗少林笑着说。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提质增效支撑稳产增收

近年来,红花岗区扎实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机械插秧、机械收割等现代化种植方式广泛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在选种、育苗、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农技人员为农户提供全程指导,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科技动能。

据该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项目负责人颜彦介绍,以省级项目——金鼎山镇野里高粱基地为例,该基地已实现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27%,显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基地还依托农技人员“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新品种、新机具的示范推广,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产业质量。

接下来,红花岗区将进一步加强农技指导服务,完善“揭榜挂帅”机制,扩大农业机械应用覆盖面,助力农业降本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作者单位:遵义市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小芳

责任编辑:欧阳博婧 肖静君

来源:遵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