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黄种人国家,离东北不到100公里,古代流放犯人之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4-08-02 01:26 1

摘要: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那么排名世界第二的黄种人国家,又是哪个?是和咱们一直都不对付的小日本?还是总是能以奇葩新闻登上头条的印度?又或是被财阀掌控的韩国

我们在评估全球第二大黄种人国家的主要辨别条件,从重到轻为三点。第一点是处于亚洲的面积,第二点是黄种人占有的人种比例,第三点人口数量。从这三方面考量,我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但要说第二名,评选的难度还是挺大的。日韩朝鲜确实是典型的亚洲黄种人国家,但是在面积方面,却拥有着弹丸属性印尼确实人口多,可是国土有很大一部分在南半球印度的人口更多,但其国家人种的组合非常复杂,在人口比例方面黄种人并不占优势

从综合方面考虑这三点,笔者认为,真正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则是一个名叫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国中国!如今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行政区,位置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此地区距离我国东北不过100公里的距离,整体面积达到了308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97万多人,也是除了中国以外最大的黄种人区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俄罗斯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地区,会有这么多黄种人?从历史方面看,这块除了中国第二大的黄种人居住地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为什么308平方公里的地区,人口却只有非常可怜的97万多人?

萨哈共和国地区居住的人民,大多数都是黄种人雅库特人,他们的长相,和中国人非常相似。如果在中国的街头看到一位雅库特人,只要这位雅库特人不说话,大概率你会认为此人是中国人。

那么雅库特人是否来源于古代的中国?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他们的长相也就说得通了。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无论是进入到哪个朝代,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对于雅库特人的来源,有着很多种带有中国色彩的说法

从语言方面看,雅库特人所说的雅库特语,属于突厥语的分系,但这并不足以说明,雅库特人的来源,就是中国的北方游牧民族。不过雅库特人擅长的乐器有口弦,无论是演奏方式还是制作工艺方面,都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口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到如今的萨哈共和国地区,有着超过2000公里的冻土区域,想要完成跨越是一个极难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有极大的可能性是因为战争。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个在汉朝时期,在北方不断制造麻烦的匈奴了。

要说匈奴与突厥的关系,准确的说突厥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的历史中,匈奴出现在突厥之前。匈奴虽然在公元九十一年被大汉王朝的霍去病、卫青等大将军率领的部队按在地上摩擦,但是在离开大汉的地盘之后,匈奴的战斗力放眼当时的整个世界还是非常凶残的。

在被大汉赶出汉朝领土之后,匈奴进行过多次西迁战争。当时的大汉王朝的战斗力,放眼世界绝对是凶残的典型,匈奴打不过汉朝,但是拿捏其他地区的军队还是相对简单的。

在第一站,他们就拿下了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第二站则是打下了伏尔加保加利亚,也就是如今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共和国。我们可以理解为自此之后,匈奴人就在如今的俄罗斯黑海地区,留下了种子

欧洲历史上的匈人,在许多史学家的推测中,实际上就是匈奴人的后裔。其中就包括了在1756年著写了《匈奴通史》的法国汉学家约瑟夫·德吉涅(Joseph de Guignes)。欧洲的匈人在战争方面的成就,堪称凶猛。

他们在欧洲地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疆域最大的时候,掌控了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绝大部分地区。如今的雅库特人的先祖,极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完成了在俄罗斯萨哈地区的驻扎。

并且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历程。在近乎千年之后,蒙古的三次西征,特别是1235至1241年第二次长子西征时期,更是拿下了如今俄罗斯远东的大部分地区,萨哈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也囊括在内。

所谓雅库特人,是我们如今对他们的称呼,他们都是典型的黄种人,与如今俄罗斯人的长相是存在明显区别的。纵观世界记录在册的历史,匈奴和蒙古发动的战争,是黄种人进军俄罗斯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进行生存与繁衍的重要事件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可能性相对较大的结论,雅库特人的祖先,就是当年匈奴人,并且是匈奴人的分支突厥人。在千年之后还汇入了参加西征的蒙古人,最终在民族交融下组成了雅库特民族。

那么对于俄罗斯的历史而言,雅库特人在其历史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呢?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17世纪。在这一段时间中,俄罗斯人开始进行向东方的探险,从而发现了雅库特人,并且通过文化融合的方式,完成了对雅库特的拉拢和建设工作

1632年,雅库特基本上已经完全融入了沙俄政府,并且还成为了沙俄继续向东探索的基地。沙俄对待雅库特人的方式是相对温柔的,在上百年的融合工作下,雅库特人除了在肤色上和俄罗斯人有差别之外,其他的差别不大,但也保留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文化。

对于俄罗斯历史而言,雅库特地区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妙用,那就是在沙俄时期,这里被称之为天然监狱。哪怕在全球变暖的如今,雅库特共和国也有着极为漫长的冬季,最温暖的月份大概在7月,为2℃到19℃。

最冷的月份在1月,东部山区极寒气候的气温能够达到-70℃。因此将流放的犯人丢在这里,都不需要建设围墙,因为一旦这些犯人逃跑,失去了建筑物的庇护,他们很快就会死在这冰天雪地之中。

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极寒的气候,导致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的重要三个历史时段,对此地的开发工作一直难以进展。这也就是为何30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中,如今只有97万人在此居住的原因。

想要在这里发展农业,光是广袤的冻土层,就难以完成对农田的开荒工作。发展工业,极寒天气对设备的影响太大,设备的故障率极高。发展林业,狼群的骚扰极寒天气对于工人的生命侵害,都是巨大的问题。

(雅库特共和国景色)

因此,如今雅库特人的生活,过得并不是那么美妙。甚至可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是当年流放犯人的后人,沙俄在当时对于这片流放区域的管辖,并不算严谨。毕竟这里的气候,节省了诸多管理成本。

不过有一点一定要说明,这些流放的犯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大奸大恶之徒,反倒令人敬佩,因为他们大多是沙俄时期的革命者,头顶上的犯人头衔,是带有红色光辉的。这也就代表着他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的思想,其实是进步思想,是先进思想

按照史料的记载,在19世纪的70-80年代,一共有285位流放犯人来到了雅库特地区,这里在当时被称为革命者的“白色坟墓”。他们在这里受尽了磨难,但却没有放弃生存与革命的希望。他们与当地的雅库特人接触,也为这个地区,带来了现代文化和脱离落后的光芒

参考资料:

[1]马青.俄罗斯雅库特民族文化及其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2]侯育成.论雅库特民族的起源[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7,(03):88-94.

[3]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百科

来源:加巴有布黄药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