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黄子诚破产,鹿哈年赚3500万,明星脸不好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00:28 1

摘要:模仿黄子韬走红的黄子诚,最近彻底栽了,赌上全部家当搞互联网,最后落得一场空,说起来还挺让人唏嘘的。

模仿黄子韬走红的黄子诚,最近彻底栽了,赌上全部家当搞互联网,最后落得一场空,说起来还挺让人唏嘘的。

本来以为他能借着“明星脸”的热度混口饭吃,没成想这条路走得这么窄,最后把自己逼到绝境。

黄子诚能火起来,离不开之前那个叫ESO的山寨男团。

团里全是照着顶流扒的,他是“小黄子韬”,还有像鹿晗的“鹿哈”、像王一博的“王二博”,连名字都透着一股蹭热度的劲儿。

这团最火的时候,三天两头上热搜,黄子诚还跟真黄子韬连过麦,网友都玩梗刷“长得像我,你无需自卑”,那会儿他俩的互动还挺有话题度。

不过这团也挺“离谱”,算是内娱第一个在步行街跳舞被城管赶的男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

后来团里出了退团风波,起因是黄子诚要考驾照,说要退出。

网友都调侃“不按剧本出牌啊,该鹿哈先退才对”,现在看,这好像也暗示了俩人后来的命运。

单飞后,俩人的差距一下就拉开了,鹿哈改回本名凌达乐,一头扎进直播带货。

最火的时候,一款奶枣就卖了2000多万,他自己说一个月能赚500万,7个月下来3500万揣进兜里。

24岁的年纪,奔驰法拉利换着开,买了豪宅,还开了传媒公司,连以前的队友王二博都签他旗下,甚至开了线下烘焙店,从网红变成了老板。

反观黄子诚,鹿哈当初喊他一起做吃播转型,他偏不,一门心思还想靠模仿吃饭。

他这思路真有问题,流量这东西本来就飘,哪能靠一辈子?最后赌光家当破产,到现在还觉得是资本做局,搞不清自己的问题在哪。

说实话,他要是听鹿哈的劝,哪怕试着转型,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ESO散了之后,靠明星脸吃饭的赛道没冷下来,这些年冒出来不少模仿网红,路子却差得老远。

有的是借脸起步,再找自己的路,像佛山电翰,因为长得像张翰,10天就涨了百万粉,后来还成了广东邮政的主播,开上了迈巴赫。

还有刚毕业的林晓棠,之前在深圳一个月才赚2000块,发了4条模仿刘亦菲神态的短视频,直接涨粉30多万。

她直播时就坐着,不用说话人就往上涨,有人质疑她整容、买通稿,她也实在,直接承认就是蹭刘亦菲流量,还说不卖货,单纯喜欢直播。

这份坦诚,比那些装模作样说“天生像”的网红强多了。

还有模仿汪苏泷的江苏龙,直播削马蹄,在线人数能上万,连百度识图都分不清他和真汪苏泷。

本来以为这种模仿也就图个新鲜,没成想他能靠这稳住人气,也算有点本事。

但也有走歪门邪道的,像恶搞王源的“王扁”,左手夹着芙蓉王,右手拿着利群,在直播间群魔乱舞,最高还有10万人看。

更鸡贼的是,他搞了两个号,一个号只跳舞不开礼物,另一个号只收礼物不模仿,就为了规避侵权风险。

这操作挺没底线的,真把网友当傻子耍?还有模仿杨坤的“四川芬达”,去年5月被杨坤起诉了,他故意把杨坤的歌改得乱七八糟,还丑化形象。

一开始网友还觉得杨坤小气,后来听了那恶搞的歌,都觉得杨坤起诉晚了。

最后法院判四川芬达侵权,赔了5万块,这也算是给恶搞模仿者提了个醒。

模仿藏风险

看了这么多模仿网红的故事,你可能会觉得这生意挺赚的,其实里面的坑比你想的多。

首先是法律这关,明星的肖像权不是摆设,要是过度模仿尤其是丑化,真要告起来,十有八九得输。

肖像权包括外貌特征和公众辨识度形象,不是你想蹭就能蹭的。

像鹿哈就聪明,火了之后改回本名,还总在直播间感谢鹿晗,既避了嫌,又落个好名声。

但像四川芬达那样,又丑化又盈利,不被告才怪。

再就是流量这事儿,根本不长久,模仿网红的流量生命周期短得很,大家看个新鲜还行,天天看你模仿别人,早晚得腻。

黄子诚就是没看透这点,守着“小黄子韬”的标签不放,拒绝任何转型,最后流量没了,钱也没了。

就算没有资本的因素,他这路子也走不长远,网友的新鲜感就那么点,你又没自己的东西,凭啥一直关注你?

其实模仿本身不是错,很多网红都是借“明星脸”敲开流量的门。

但关键是之后要找到自己的路,像鹿哈那样,从模仿者变成带货老板,这才是本事。

要是像黄子诚一样,把模仿当一辈子的饭碗,那早晚得栽跟头。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