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里头流传不少老规矩,说是烧掉一些东西,好让老人那边用得上,但也强调有些玩意儿不能烧,烧了就等于把家里的福气给败光了。这话听着有点迷信味儿,可仔细想想,里头有实际道理。
人这一辈子,总免不了生老病死,老人走了,家里人得处理后事,尤其是那些遗物。
农村里头流传不少老规矩,说是烧掉一些东西,好让老人那边用得上,但也强调有些玩意儿不能烧,烧了就等于把家里的福气给败光了。这话听着有点迷信味儿,可仔细想想,里头有实际道理。
先说说为什么有些遗物要烧吧。农村老人过世后,第一件事往往是烧衣服鞋子啥的。这习俗从古时候就有,原因挺多。
一是卫生考虑,老人多半是病故,衣服上可能带病菌,过去没啥消毒办法,烧了能防传染。
二是省事儿,那些旧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留着占地方,没人要,烧了干净。
三是老一辈相信,人走了要去另一个地方,烧东西等于寄过去,让老人那边不缺穿戴。百度知道上很多人问这个,说农村亲人去世,就把衣服在坟前烧掉,图个心安。烧衣服象征孝顺,不烧反倒觉得对不起老人。
可烧的时候得仔细翻翻口袋,村里常有事儿,说子女烧衣服时没检查,结果把老人攒的钱或存折给烧了,那叫一个亏。
2024年,李大爷走后,儿女翻衣服找到钞票和存折,原来老人节俭惯了,钱都藏里头。要是不查,福气真就跑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遗物都适合烧,尤其是这五样,老话说“遗物5不烧,烧了福气跑”。这五样包括书籍和日记、藏品、床及床上用品、照片、工具箱。
为什么不能烧?一方面是实用价值高,烧了浪费;另一方面是情感和文化意义大,留下来能给后代带来好处。民间习俗里,这些东西代表家族的根,烧了等于断了传承,家运就差了。
不是纯迷信,网上殡葬知识网讲,人去世后遗物处理得讲究科学和尊重,烧掉不值钱的,留有用的。子女们要是全烧了,后头准后悔,觉得对不起祖宗。
先聊书籍和日记。这两样绝对不能烧,因为它们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老人一辈子积累的书本,里头有各种学问,从农活技巧到人生道理,烧了等于丢了宝贝。过去农村识字少,老人有书就珍贵,传给子女能教育后代。
现在虽说书多,可老人留下的往往有批注,个人心得在里头。像杨本芬写的《秋园》,2020年出的书,讲她母亲从1914年到晚年的故事,朴实接地气,很多老人爱看,孙辈翻翻能学到东西。
日记更私密,老人从年轻时记起,写天气、收成、家里事儿,简单几句却记录家族历史。孙女整理爷爷日记时,看到出生那天的话,希望她平安够用就好,这不比金子值钱?烧了这些,子孙少了精神财富,家风就淡了。
藏品也是不能烧的。老人爱攒东西,铜钱、玉佩、古董啥的,这些有收藏价值,时间长了可能升值。
清朝时候,苏凌阿那事儿,醉酒认错人,把祖传翡翠送给和珅求饶,说明老物件有故事。农村老人藏品不一定贵,可代代传,成了传家宝。
烧了,不仅毁了历史,还丢了潜在财富。今日头条文章提,藏品有纪念意义,烧掉不能弥补。
子女留下来,摆家里或卖掉,都能添家底。网上搜搜,就能看到有人整理老人遗物,发现老瓷瓶值钱,卖了改善生活。要是烧了,福气真跑了,等于白白丢机会。
床和床上用品更实用,不能烧。
过去床是实木做的,一张床用几十年,造价高,穷人家一家挤一张。老人走后,床留着继续用,烧了费劲,还容易起火。
被褥也贵重,冬天靠它取暖,农村冷得要命,没被子熬不过去。抖音上视频讲,老人过世不烧被子,分给子女带回家,寓意下辈子福气。谐
音梗也玩,被子像“辈子”,烧了等于烧了好日子。百度知道说,床太沉,迷信过不了奈何桥,影响投胎。实际原因是节省,留床被给活人用,家底厚实。
照片绝对留着。
过去拍照难,一辈子就几张,黑白老照记录人生大事。烧了等于断了念想,亲人想老人时拿不出啥。网上祭奠平台说,照片是珍贵回忆,烧掉不孝。
现代虽有电子照,可纸质的翻看次数多,情感深。老人相册里头有长辈合影,孙辈问起,能讲家族故事。烧了,联系就没了,家运弱了。
工具箱也不能烧。
农村老人手巧,箱子里锤子锯子凿子啥的,修房补家具全靠它。过去没外头买,工具传辈,爷爷的爷爷留下的。烧了浪费,生活麻烦多。
这些习俗听着老套,可接地气,提醒大家处理遗物时多想想。烧衣服防病省事儿,留五样保财富传承。子女忙工作,常忽略老人,可走后遗物是最后联系。留着这些,不光是福气,还尊重老人一生。现代社会,习俗在变,可核心是孝顺。子女们注意检查,别烧错,家和万事兴。
来源:湖北台育儿观